何永貴++王志遠++張正友
摘要:馬鈴薯枯萎病是馬鈴薯土傳性真菌病害,分布廣泛,在全國各種植區(qū)普遍發(fā)生。馬鈴薯是重要的糧菜兼用作物,但其受病蟲害危害嚴重,通過對馬鈴薯枯萎病防控技術集成示范研究,為大面積馬鈴薯生產中枯萎病的防治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馬鈴薯;枯萎??;防控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5.3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1.021
馬鈴薯枯萎病是馬鈴薯土傳性真菌病害,分布廣泛,且危害日趨嚴重,全國各種植區(qū)普遍發(fā)生。在重茬地發(fā)病重,對馬鈴薯生產造成威脅。馬鈴薯枯萎病菌復雜,遺傳變異性大,抗逆性強,增加了該病害的防治難度。本試驗主要研究馬鈴薯枯萎病的防控技術集成研究,以便為馬鈴薯大面積生產提供更加有效的防控及指導依據(jù)。
馬鈴薯是糧、菜、飼兼用的旱地作物,大方縣常年種植面積50萬畝左右,占全縣糧食播種面積的30%以上。大方縣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畢節(jié)市中部、烏江上游六沖河北岸。全縣境內海拔720~2325米,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特征突出,年平均氣溫11.8℃,無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50.4毫米,年日照時數(shù)1335.5小時,主要分布的土壤有黃壤(61.3%)、黃棕壤(4.32%)、石灰土(9.9%)、紫色土(13.01%)、水稻土(10.85%),溫涼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宜種植馬鈴薯。為有效防控馬鈴薯枯萎病,我們開展馬鈴薯枯萎病防控技術示范工作,現(xiàn)將示范情況歸納整理如下:
1 馬鈴薯枯萎病防控示范技術要點
1.1試驗地點
大方縣鳳山鄉(xiāng)(海拔1850米)慶豐村。
1.2 品種及地塊選擇
示范選用枯萎病易感品種“費烏瑞它”脫毒原原種。選擇無枯萎病發(fā)病歷史的田塊,或4年以上沒有種植馬鈴薯或茄科作物的平坦、肥沃、通氣透水性能好的田塊,經過水旱或綠肥等輪作的田塊尤佳。
1.3 種薯處理
在馬鈴薯播種前進行種薯處理,處理藥劑選用上一年試驗篩選出的防治效果較好的72%杜邦克露600倍液,均勻噴灑在種薯薯塊上,自然晾干后再行播種。
1.4整薯播種
選擇粒重60±5克的整薯播種。
1.5 種植密度
株行距30厘米×60厘米。單行平播起壟。
1.6 播種期
3月10~25日。
1.7 播種深度
15~20厘米。
1.8 基肥
每畝施用農家肥(圈肥)1500公斤、馬鈴薯專用復合肥15公斤、普鈣60公斤、硫酸鉀15公斤。
1.9 覆土高度
20~25厘米。
1.10 病蟲害防治
進行了多菌靈、甲霜靈、代森錳鋅、杜邦克露和霜霉疫凈等5種藥劑對馬鈴薯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結果表明:甲霜靈對馬鈴薯枯萎病的防效優(yōu)于其他常規(guī)藥劑,達70.59%;其次是杜邦克露和霜霉疫凈,平均防效分別為68.76%和67.05%;多菌靈的防效相對最低,僅為55.76%。甲霜靈處理的大中薯率、每穴薯重、單位面積產量均最高,較對照增產11%;再次是霜霉疫凈處理,較對照增產8.5%;最后是霜霉疫凈處理。
1.11收獲
大部分莖葉枯黃脫落、塊莖顏色變深,易于脫落時進行收獲。選晴天挖出塊莖、晾干薯塊后收藏。
2示范結果
2.1示范面積
示范面積嚴格按照原計劃建核心示范區(qū)50畝(對照1畝),輻射帶動106畝以上(對照2畝)實施。
2.2產量情況
如表1所示,實施的示范區(qū)平均畝產1644.9公斤,示范區(qū)對照平均畝產1494.8公斤,示范區(qū)較對照區(qū)每畝增產150.1公斤,增產率達10.0%;輻射區(qū)平均畝產1598.5公斤,比輻射區(qū)對照平均畝產1428.4公斤,增產170.1公斤,增產率達11.9%。綜合示范區(qū)、輻射區(qū)應用枯萎病防控技術后,平均畝產1621.7公斤,比常規(guī)種植區(qū)平均畝產1461.6公斤,畝增產160.1公斤,增產率達11.0%。
2.3植株活力
通過對示范區(qū)植株活力進行測定,植株活力示范區(qū)和示范輻射區(qū)均較其對照高,示范區(qū)達正常的65.3%,較示范對照38.6%高67.2%;輻射區(qū)植株活力達正常的67.4%,較輻射對照40.3%高67.2%。
3 結論
馬鈴薯枯萎病防控技術示范工作嚴格按照示范要求,已經圓滿完成,通過試驗示范,歸納如下:產量結果。研究結果表明,采用馬鈴薯枯萎病防控技術的試驗區(qū)和輻射區(qū),平均畝產達到1621.7公斤,較常規(guī)種植方式的畝產160.1公斤,增產達到11.0%。說明應用馬鈴薯枯萎病防控技術能提高馬鈴薯產量;出苗率。應用枯萎病防控技術種植輻射區(qū)與對照區(qū)馬鈴薯出苗率差異不大。
參考文獻
[1]王曉麗.馬鈴薯枯萎病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措施的初步研究[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2,(02).
[2]陳春艷,陳玉章,王朝貴,王朝海,張素杰.馬鈴薯枯萎病藥劑篩選[J].貴州農業(yè)科學,2014,(05).
[3]薛玉鳳.馬鈴薯枯萎病病原菌學初步研究[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2,(12).
[4]許桂英.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6,(05).
作者簡介:何永貴,大專學歷,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推廣;王志遠,本科學歷,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推廣及種子管理;張正友,大專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