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利
想一想,我們在這些年聽到的歌,似乎感動我們的,老歌的比例遠遠大于新歌。這不是“新不如舊”的觀念在作祟,而是好的音樂,總是以創(chuàng)作者與歌唱者的靈性與經驗鑄就而成,再被時光細細打磨出歲月的味道,作品便因此沉淀成了珍品。
李宗盛說“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的確如此,在這個歌壇中,天才畢竟是少數,多的是一閃而過的流星,或經得起歲月打磨的音樂匠人。后者,才是能夠在樂壇中長久的熠熠生輝的人。
總會有人選擇轉身離開,也總會有人堅定地守在原地,個人選擇的不同,成就不同的人生。這是最近聽完孫伯綸的《匠人》后的一些想法。
當成名這件事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扎扎實實做一些作品,讓其顯現出獨特的品質,會不會顯得有些傻呢?從業(yè)了十多年的音樂匠人孫伯綸,就要做這樣的“傻瓜”。他不給你嘩眾取寵的速成之作,而是用真摯、樸實又流暢的音樂,安撫人心。
歌手的作品能唱出他們的人生觀。音樂氣質是有個體差異的,多少跟歌手的自身經歷有關聯。
從近百千克的體重,健身到目前的標準身材,孫伯綸有過短時間內高曝光的經歷,也走過長時間無人知曉的事業(yè)低谷。
從芒果臺《快樂男聲》的初出茅廬,到臺灣地區(qū)《超級星光大道》飲恨錯失冠軍;從《我要上春晚》的一鳴驚人,到參加《中國好聲音》被導師那英收入麾下。孫伯綸的音樂路有喜也有憂,但不管怎樣,他都擁有一顆匠人的心。
在參加各種比賽期間,孫伯綸還參與過小柯的音樂劇巡演,無論距離音樂是近還是遠——“匠人”兩個字,在孫伯綸的心里,都比其他肯定與夸獎更加有分量。他懂得時間的手筆會詮釋出“匠人”的點滴;唱過的音符,都將成為“匠人”的能力。
《匠人》沒有用嘩眾取寵的技術手段來制造噱頭。我們在這首歌中,能聽出一種樸實的質感。吉他、貝斯、鼓這三大件的相互配合,奠定了這首歌傳統(tǒng)曲式的構架。
人聲的部分,孫伯綸先用低沉的嗓音演繹著歌曲前面的部分,到副歌時,情緒轉為洶涌,音樂情感被他的嗓音層層鋪排。到第二段時,大氣的和聲逐漸加入,與孫伯綸變得高亢的嗓音相互融合,就像是越走越有力量、越走越往高處的攀爬。
橋段中,樂器的聲音完全退下,只留和聲與孫伯綸“較勁”,也像在暗示孫伯綸歌中所唱的:一塊“平凡的石頭”,靠著韌勁,歷經匠人的琢磨,“被大雨沖刷”,這段經歷才終于成就了現在的他。
然而,你細聽他的歌,歌詞中幾乎不提他經歷過的挫折、打擊,以及種種的不如意,更多的是向前看的樂觀,向著快樂前進的正能量。這把孫伯綸在音樂中的匠人氣質,表現得入木三分。
這個世界相信一戰(zhàn)成名的奇跡,也相信匠人的堅持、匠心的打造。你聽,孫伯綸不是一直在真摯地為你唱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