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的力量
何善蒙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浙江大學哲學系副主任、浙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浙江大學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等。目前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中國民間宗教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我們之所以是人,是因為我們的本心是善的。如果我們?yōu)閻?,那就是對于自我的本心的放棄?/p>
我們通常都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會有多大。這個話,因為太通俗了,很多人都不以為然。其實,最深刻的道理,往往都是隱藏在最為平實的語言之中。
說到心的力量,讀過《紅樓夢》的人都會知道,一樣的世界在林黛玉和薛寶釵的眼中,肯定會有不一樣的表達,而這種不一樣就是取決于心。在中國的傳統(tǒng)中,第一次向人揭示出心的重要意義的人是孟子。
其實,人是極容易在現實生活的欲望中沉淪的,畢竟道德口號式的理想是無法真正抵御現實生活中種種誘惑的。于是,有人說,理想是崇高的,現實是骨感的。有的時候,確實如此。
人性是極其脆弱的,尤其是在欲望面前。孟子生活的恰恰是這樣的時代,對于欲望的追求幾乎完全掩蓋了道德理想,禮崩樂壞的境地可以說是到了極點,諸侯之間的爭利,成為一個最為平常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孟子周游列國,遇到的自然都是利欲熏心的君主,開口就是桓文之事,所談即是好勇、好貨、好色,對于欲望的追逐似乎成為這個世界唯一的目的。當此之時,孟子能怎么辦?孟子當如何堅守儒家的道德立場,并用這個道德立場去影響、改變世人?很多人在這種境地下,大概都會選擇放棄,都會最終被欲望裹挾著而淹沒在滾滾紅塵之中。在湍湍的欲望橫流中,孟子秉著“舍我其誰”的豪氣,怒斥楊墨,睥睨物欲,獨標仁義。
也許孟子并不能改變什么,因為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孟子時代的整體趨勢還是沿著欲望之途而去了。然而,孟子還是讓人明白了一點,我們到底是選擇做一個真正的人還是甘于淪為禽獸?孟子所言,“人之異于禽獸者幾希”,這微不足道的差別,在很多的人那里被忽視了,因為這個差別對于人的影響力比不上聲色的欲望來得更為強烈。
但是,孟子給了眾生當頭棒喝。人性的本善,這是人之為人的限定。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作為一個人的存在,那么,對不起,即便是欲望最為誘人,你也必須要堅守住人的立場,這就是人的尊嚴和價值。當然,你可以說,我選擇欲望,我追求世俗的快樂,可以嗎?孟子不否定你對于欲望的選擇,但是,從今以后,你就自己告別了作為人的意義。做人還是做禽獸,在孟子看來就是自我選擇的結果。
很多人會批評孟子的人性善,理由很簡單,那是因為你在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很多人,都是被欲望所裹挾著的,怎么可能是善的呢?相比較來說,人性惡倒是很多人寧愿接受的立場。但問題在于,孟子生活諸侯紛爭的戰(zhàn)國時代,對于人現實的惡的經驗會少嗎?對種種欲望的禍害沒有感知嗎?孟子自然是十分清楚這一點。那么,既然如此,孟子說人性善,其用意又是什么呢?
其實孟子的道理很簡單,即便我們的日常生活被欲望掌控得十分嚴重,只要我們認識到本善是我們的人性,認識到人之為人的尊嚴和價值,我們就可以實現對于平凡(甚至是庸俗)生活的超越,從而在人和禽獸之間劃出一條清晰的界限。
從孟子這里,我們知道了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我們之所以是人,是因為我們的心是本善的。如果我們?yōu)閻海蔷褪菍τ谧晕业谋拘牡姆艞?,那就是禽獸。人和禽獸的差別微乎其微,就在于每個個體的當下選擇。而選擇之后,所成就出來的結果是天壤之別。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總是在不斷地成為我們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責任編輯/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