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水娣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界定了高中生物課程的中心任務是全面提高每個高中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使學生對生命現象有客觀、理性的認識,而實驗是完成這個中心任務的重要途徑。生物實驗內容在近幾年的高考中均有所考查,試題的重要考點內容包括教材中直觀的實驗結果,實驗試劑的選擇應用,實驗的步驟設計以及對實驗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等。
然而,目前高中生物實驗的開展情況并不樂觀。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課時不足,實驗資源不豐富等多方面的限制,高中實驗課不被重視,生物實驗教學較難有效開展。在高考的重壓下,很多時候實驗課課時都被嚴重壓縮,實驗課多呈現放羊式教學。教師在實驗課上基本是指導學生重復課本的實驗過程,學生對生物實驗并沒有濃厚的興趣,甚至做完實驗后還不知道實驗的原理以及實驗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本文以“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實驗為例,對如何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思考,從對實驗內容進行調整,將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兩方面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一、優(yōu)化實驗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轉換實驗類型,將驗證性實驗轉變拓展為探究性實驗。教材中很多的驗證性實驗內容,學生在有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習后,教師完全可以對實驗進行拓展延伸,將其轉變?yōu)樘骄啃詫嶒?。比如“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一實驗,學生已經知道選用何種試劑、如何檢測,如果單純重復教材實驗步驟,難免乏味,學生也難有興趣。教師可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運用原實驗中的檢測原理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探究,將本實驗改為探究實驗進行,師生討論并確定實驗內容,并大致制定一個實驗方案。此處經師生討論我們提出這樣的問題:黃豆和黃豆萌發(fā)后長成的豆芽哪個營養(yǎng)價值高?鮮牛奶和發(fā)酵后的酸奶有機物有哪些變化?等等。在此,我們選擇探究黃豆和黃豆芽營養(yǎng)成分這一內容。學生在已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對黃豆和豆芽組織進行營養(yǎng)成分檢測。通過對實驗內容的優(yōu)化,聯系實際生活,學生對實驗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有很明顯的提高。
二、改變實驗教學模式。通過“課外準備一進行預實驗一分組實驗一評價反饋”的方式開展
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都是老師在課堂上理論講解實驗原理、步驟,預先告知實驗結果等,然后進行實驗,實際操作雖然也分小組進行,但是小組成員分工不明確,缺乏指導。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為解答各個小組的疑問奔波,顧此失彼,學生為完成任務而胡亂操作一番,最終導致實驗秩序差,實驗效果不理想。
對于如何有效地開展實驗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1.課外準備
教師應該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實驗設計的意圖、運用的原理,需要培養(yǎng)學生什么能力,要達到什么效果,對于探究性實驗,教師應明確通過何種方式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實驗內容盡可能聯系實際生活,若有需要可提前通知學生自帶一些實驗材料。教師還應該事先設計或改進實驗步驟,并且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比如,本實驗關于探究黃豆和黃豆萌發(fā)后長成的豆芽營養(yǎng)成分發(fā)生哪些改變?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實驗材料如何做到等量原則?最后編寫相應的訓練案用于課后學生的鞏固和反饋。
2.進行預實驗
實驗前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分組,任命小組長,各小組長參與教師預實驗,以保證達到預期效果。預實驗過程中教師對小組長進行指導,讓小組長明確實驗原理、實驗步驟以及實驗中注意的事項。明確小組長在實驗時的職責,指導小組成員進行實驗,確保小組成員高效有序地開展實驗。
3.分組實驗
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組,小組人數在4到5人為宜,實驗前強調實驗注意事項,實驗需要達到什么目的,在開展學生實驗時可以由小組長以“小老師”的身份負責小組內的答疑,以避免部分學生對實驗操作、試劑特性作用不夠了解而導致操作的盲目性。
實際實驗中,學生實驗興趣非常高,實驗秩序、實驗操作、實驗室衛(wèi)生方面都有很大的改進。小組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實驗教學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創(chuàng)造性,而且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
4.評價反饋
多數教師在學生實驗之后很少進行評價,甚至連實驗報告都省去了,長此以往,容易造成學生對實驗的敷衍,教師也難以了解學生對實驗原理、操作的掌握情況。在此,我認為實驗完成后,可由小組長展示實驗成果,教師進行點評,對完成較好的小組和個人進行表揚,以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成就感。對實驗失敗的小組,可以引導學生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并加以總結歸納,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實驗的最后,發(fā)放課后訓練案或要求學生撰寫實驗報告,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
三、課時安排可行性分析
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課時安排多為實驗課前課堂理論知識講解+實驗課模式,即兩個課時。改變后的教學模式,師生完成的教學任務更多了,但多花費的時間是在課外進行的,即課外準備和預實驗。因此整個實驗下來,課時花費并沒有比傳統(tǒng)實驗教學花費多,且因課外進行的充分準備,在實際實驗中效率大大提高,我們還能及時對實驗進行反饋和總結,故這一模式具有實際操作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