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新
【摘要】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如何將良好的傳統(tǒng)在高職學生中傳遞下去,需要對艱苦奮斗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和理解,也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一起形成教育的合力,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的生產(chǎn)服務一線人才。
【關鍵詞】艱苦奮斗;高職學生
艱苦奮斗是我們事業(yè)發(fā)展的傳家寶。艱苦奮斗不是社會發(fā)展的權宜之計。從古至今凡有成就者,其淵博的知識、卓越的才能、驕人的業(yè)績,多是從艱苦奮斗中得來的。從腥風血雨中,我們黨憑借艱苦奮斗建立了新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洪流中,我們黨又靠它攻堅克難,取得了斐然成績;在深化改革的進程中,我們更應高舉艱苦奮斗的大旗,披荊斬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而砥礪前行。高職學生在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承擔著實現(xiàn)中國由“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的歷史使命,今天我們熱議的工匠精神更是艱苦奮斗的另一種表述方法。為此,我們必須秉持艱苦奮斗的精神法寶,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使其入心化行。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高職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淡化,貪圖安逸享受。為實現(xiàn)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肩負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必須加強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yǎng)。
一、艱苦奮斗的科學內涵
艱苦奮斗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它是指不單純貪圖物質的享受,不沉溺于吃喝玩樂的漩渦,即使在物質條件豐富的情況下,仍然心存憂患意識,保持清醒的頭腦;艱苦奮斗是一種工作作風,不拈輕怕重,不消極退縮,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對未來充滿希望。
二、高職學生對艱苦奮斗的錯誤理解
(一)艱苦奮斗已經(jīng)過時。有的同學認為艱苦奮斗那是老一輩人的事,他們那個時代缺衣少穿,不得不艱苦奮斗;他們要掙脫壓迫束縛,必須艱苦奮斗;而今天,和平時代物質產(chǎn)品極大豐富,為什么還要守著這個艱苦奮斗呢?我們要說的艱苦奮斗,不是狹義的“省吃儉用”“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也不是單一地繼承光榮傳統(tǒng),我們說的艱苦奮斗是指一種精神,一種持之以恒,百折不撓的精神,一種居安思危的民族責任感。我們了解歷史,也懂得艱苦奮斗的重要性,但是我們僅僅限于知道,而沒有真正把苦難的歷史融入自己的血液,沒有把因丟掉艱苦奮斗精神而帶來的沉痛教訓刻在我們的記憶里。
(二)艱苦奮斗就是吃虧。毋庸置疑,艱苦奮斗在物質利益上的確要吃虧。比如,對舒適生活享受的放棄,對琳瑯滿目商品誘惑的抵御等等。誠然在物質利益面前會有一些損失,但在精神追求方面,艱苦奮斗者卻得到優(yōu)厚的回報。艱苦奮斗重在奮斗,表現(xiàn)為學習努力,生活節(jié)約,工作吃苦耐勞,歷練出堅強永不言敗的意志品質,無疑是會讓人終身受益的。
三、艱苦奮斗入腦化行的途徑
(一)明確家庭對高職學生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yǎng)責任?!捌D苦奮斗是大人的事,我們吃苦就是為了孩子不吃苦,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边@種錯誤的家庭教育觀點是十分有害的。家長省吃儉用,卻為孩子出手闊綽,潛移默化中強化了學生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心理。他們甚至出現(xiàn)攀比消費、負債消費,超出了學生的正常需要,只看重物質消費、貪圖物質享受,喪失了學習工作的奮斗熱情,影響了學生艱苦奮斗品質的塑造。家是一個小社會,作為高職學生的衣食來源的家庭,必須管好家庭的錢袋子,給子女必需合理的物質條件即可,適當給予一些物質欠缺的壓力,助推學生艱苦奮斗品質的養(yǎng)成。
(二)完善學校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形式。首先,必須抓住課堂這一宣傳的主陣地,對艱苦奮斗的內涵及價值給予深入淺出、與時俱進的生動講析,讓學生能深刻領會其內涵,充分認知它的價值。其次,利用班級文化、校園文化、豐富的課余活動,對高職學生進行無間斷的文化影響?!盾髯印駥W》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辈扇櫸锛殶o聲的教育減少學生的抵觸心理。最后,綜合利用評價機制,表彰學習上刻苦的、生活上節(jié)儉的、工作上奮發(fā)圖強的先進分子,樹立典型,形成良好的輿論導向。
(三)凈化艱苦奮斗教育的媒體環(huán)境。高職學生除了要和家庭、學校密切聯(lián)系外,無一例外地要同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由于網(wǎng)絡的迅猛發(fā)展,學生了解認知社會的主渠道就是網(wǎng)絡,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取向。網(wǎng)絡的及時性、快速性、廣泛性的特點,在利益的驅動下,使得網(wǎng)絡內容良莠不齊。高職學生獲取信息的來源主要來自網(wǎng)絡,但是由于他們對繁雜的信息缺乏甄別的能力,好奇、好玩的心理驅使他們只關注社會八卦新聞,奪人眼球的同時并沒有給學生帶來有價值的精神食糧。網(wǎng)絡的開放性使得完全杜絕網(wǎng)絡炫富等負面新聞并非易事,高職學生精力、時間有限,必須教給學生信息的選擇和鑒別能力,發(fā)揮網(wǎng)絡正確的輿論導向功能。
【參考文獻】
[1]顏曉峰.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切實改進工作作風[N].江西日報,2013-03-04B03.
[2]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2015年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