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實干精神, 是共產(chǎn)黨人的寶貴品質(zhì)和政治本色?!皩嵏伞倍值纳钜?,既在于“埋頭苦干”,更在于“認準了就干”。實干就是撲下身子抓落實,不能光耍嘴皮子;不能停留在文件上、講話中,而要付諸實施;不能貪圖安逸,而要舍得流汗吃苦。正如李克強所言:“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p>
楊善洲一輩子堅守共產(chǎn)黨人的信仰與使命,始終保持著昂揚奮斗的精神,幾十年如一日帶頭艱苦創(chuàng)業(yè),把黨和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草帽書記”。為解決群眾溫飽,他親自試驗并示范推廣“三岔九壟”插秧法,至今還沿用這個方法。他還推動了“坡地改梯田”、改秈稻為粳稻等試驗田。1978年至1981年保山的水稻單產(chǎn)在全省排第一,保山獲得“滇西糧倉”的美譽。
1988年退休后,他主動放棄城市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帶著老伴和15名職工扎根大亮山,恪守“給家鄉(xiāng)辦一兩件事”的諾言,自討苦吃,歷盡艱辛,義務植樹造林22年。大亮山林場人工林面積達5.6萬畝。他將價值超過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國家。作為一個地廳級干部,始終把黨和群眾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他沒為家里蓋一間房子,沒讓妻子和孩子“農(nóng)轉(zhuǎn)非”?!靶脑谌嗣?,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p>
一首民謠唱出了群眾對他的敬重:“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當官一場手空空,退休又鉆山溝溝;二十多年綠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場,創(chuàng)造資產(chǎn)幾個億,分文不取樂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