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列
(汕尾逸揮基金醫(yī)院/汕尾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 汕尾516600)
MIPPO技術治療高能量脛骨干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
陳述列
(汕尾逸揮基金醫(yī)院/汕尾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 汕尾516600)
目的 探討微創(chuàng)經(jīng)皮接骨板內(nèi)固定 (MIPPO)技術治療高能量脛骨干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選擇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能量脛骨干骨折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9例,實驗組采用MIPPO技術治療,對照組采用開放復位普通接骨板固定治療。結果 實驗組的優(yōu)良率為92.3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79% (P<0.05)。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實驗組的術中出血量為 (109.57±8.74)mL,顯著少于對照組的 (191.41±7.98)mL(P<0.05)。實驗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1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51% (P<0.05)。結論 MIPPO技術治療高能量脛骨干骨折具有顯著療效,且安全性較高,適合臨床推廣應用。
微創(chuàng)經(jīng)皮接骨板內(nèi)固定 (MIPPO);脛骨干骨折;效果;安全性
高能量脛骨干骨折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骨折,常見的骨折原因是交通事故、高處墜落傷等意外傷害,大多數(shù)是多段骨折以及粉碎性骨折,對患者造成的影響較大[1]。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膝關節(jié)觸痛、疼痛,骨折愈合時間長,同時并發(fā)癥以及后遺癥發(fā)生率較高。在治療方面,臨床上以往采用傳統(tǒng)的長切口復位鋼板內(nèi)固定治療,治療效果顯著,但是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損傷較大,尤其對軟組織的損傷較為嚴重,感染、不愈合以及骨折延遲愈合等并發(fā)癥較為多見,可見在治療過程中對軟組織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2-3]。 微創(chuàng)經(jīng)皮接骨板內(nèi)固定(MIPPO)技術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該治療方法注重對軟組織的保護,并與鎖定加壓接骨板配合使用,最大程度地保護骨折部位的血液供應,促進愈合。本研究探討MIPPO技術的治療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能量脛骨干骨折患者78例,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9例。實驗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齡22~59歲,平均年齡 (41.2±5.9)歲;左側(cè)骨折19例,右側(cè)骨折20例;交通事故傷21例,高處墜落傷9例,其他9例。對照組男性 24例,女性15例;年齡20~57歲,平均年齡 (40.4±6.1)歲;左側(cè)骨折20例,右側(cè)骨折19例;交通事故傷19例,高處墜落傷11例,其他9例。納入標準:①診斷明確;②符合手術條件;③無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虎芎炇鹬橥鈺?。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器官功能衰竭,無法耐受手術;②不同意參與本研究;③未按要求進行檢查。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給予MIPPO技術進行治療,術前根據(jù)患者骨折情況選擇鎖定接骨板,患者取平臥位,根據(jù)患者情況選擇腰麻或全麻,通過X線觀察骨折的復位固定;使用間接復位方法,拔伸牽引與手法復位聯(lián)合。待復位滿意后,兩枚或多枚交叉克氏針自前內(nèi)側(cè)向后外側(cè)臨時固定骨折斷端,在骨折遠端脛骨外側(cè)約0.5 cm處作一2.5 cm切口,至深筋膜,注意保護筋膜、骨膜,以骨膜剝離子于骨膜上作鈍性推開,在骨膜與深筋膜間建立通道,將接骨板放在脛骨骨膜表面上,于接骨板兩端位置鉆孔,先選擇于拉力釘孔處鉆孔,擰入1枚拉力釘固定接骨板,并將螺釘擰緊,使接骨板緊貼在脛骨骨面,再于骨折另一端鎖定孔處鉆孔,擰入1枚鎖定螺釘,C臂X光機透視,可見骨折對位對線、接骨板位置滿意之后,將臨時固定的交叉克氏針拔除,于其余鎖定孔處鉆孔,擰入其他適合長度的鎖定螺釘 (有效螺釘固定骨折兩端,上下至少各3枚),達到良好固定效果,而對于骨折較為嚴重的患者可適當增加螺釘?shù)臄?shù)量,對于開放性骨折患者,進行無菌處理后再植入接骨板。
1.2.2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放復位普通接骨板內(nèi)固定技術進行治療,在脛骨前方的內(nèi)側(cè)或外側(cè)部位取10~15 cm長的切口,將骨折端顯露,然后進行復位,待骨折對位對線良好之后,選擇合適長度的普通接骨板進行固定,上下至少各3枚螺釘進行固定處理。切口皮膚采用直接縫合,對于皮膚過緊的情況,在小腿外側(cè)或后側(cè)進行切開減張縫合。
1.3 評價標準 采用Johner-Wruhs評分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①優(yōu):骨折基本已經(jīng)恢復,無畸形,患者無疼痛;②良:骨折恢復,有輕微畸形,輕微疼痛;③可:骨折恢復情況一般,中度畸形和疼痛;④差:骨折恢復差情況差,有嚴重畸形以及疼痛。優(yōu)良率 =(優(yōu)例數(shù) +良例數(shù)) /總例數(shù) ×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采用χ2檢驗與t檢驗進行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療效比較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優(yōu)良率分別是92.31%和71.7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n(%)]
2.2 兩組的手術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術中出血量分別為 (109.57± 8.74)mL和 (191.41±7.98)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比較(x±s)
2.3 兩組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實驗組發(fā)生并發(fā)癥2例 (5.13%),其中骨折恢復畸形1例,內(nèi)固定松動1例;對照組發(fā)生并發(fā)癥8例 (20.51%),其中切口感染1例,骨折恢復畸形4例,內(nèi)固定松動3例;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4.129,P=0.042)。
MIPPO技術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固定技術,該技術的關鍵在于避免了骨折端的暴露,對維持骨折端的穩(wěn)定具有積極的作用,能夠減少骨折位置血液供應的破壞,微創(chuàng)經(jīng)皮鋼板固定技術是其中的一個較為典型的技術[4]。脛骨遠端骨折的骨折位置距離踝關節(jié)較近,軟組織比較薄弱,進而使骨折部位的皮膚以及軟組織狀態(tài)下降,周圍的軟組織幾乎都有一定程度的損傷,而采用微創(chuàng)手術,術中不需要完全暴露傷口,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小。相關報道[5-6]顯示,嚴重的手術創(chuàng)傷會明顯增加患者發(fā)生骨筋膜室綜合征的概率,同時明顯增加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92.31%vs.71.79%,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無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術中出血量分別為 (109.57± 8.74)mL和 (191.41±7.98)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由研究結果可見,MIPPO技術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分析原因,MIPPO技術的創(chuàng)傷面積小,明顯減輕了患者的疼痛,對患者的骨折恢復具有重要的意義[7]。另外,MIPPO技術對骨折間接復位有重要意義,減少了骨折端的暴露,有利于保護血液供應,能夠體現(xiàn)鋼板的優(yōu)勢[8]。本研究中,實驗組發(fā)生并發(fā)癥2例 (5.13%),少于對照組的8例 (20.5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提示MIPPO技術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MIPPO技術治療高能量脛骨干骨折具有顯著療效,且安全性較高,適合推廣應用。
[1] 張卓,唐佩福.高能量脛骨關節(jié)周圍骨折的處理 [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6,37(1):1-4.
[2] 余洋,余可和,陳瑩,等.不同固定方法治療青少年脛骨骨折的比較[J].中國骨傷,2014,27(10):874-877.
[3] 李謙.應用經(jīng)皮微創(chuàng)接骨板固定技術 (MIPPO)治療脛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研究 [D].大連:大連醫(yī)科大學,2010.
[4] 王彥超,徐小雄.高能量脛骨pilon骨折的診療進展 [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4,30(1):88-91.
[5] 林志國,李存佳,陳鵬,等.二期Mippo技術Liss鋼板治療GustiloⅢ型脛腓骨骨折療效觀察 [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4,24(4):364-366.
[6] 林志宏,洪啟東,王加裕.MIPPO技術聯(lián)合生肌象皮膏治療嚴重開放粉碎性脛腓骨骨折 [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5,30 (10):1108-1109.
[7] 徐東,黃洪,唐桂勇,等.MIPPO技術結合解剖鎖定鋼板治療脛骨遠端骨折臨床分析 [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5,30(12): 1329-1330.
[8] 邱衛(wèi)華,羅春強,莫捷華,等.MIPPO技術LCP鋼板治療脛骨開放性骨折24例療效分析 [J].海南醫(yī)學,2014,25(6):870-872.
(責任編輯:鐘婷婷)
Effect and Safety of MIPPO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Energy Tibial Shaft Fractures
CHEN Shulie
(Shanwei Yihui Fund Hospital/Shanwei Second People's Hospital,Shanwei 5166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energy tibial shaft fractures.Methods7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igh-energy tibial shaft fractur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MIPPO techniqu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pen reduction and fixation with ordinary plate.Results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2.31%,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1.79%of control group(P<0.05).The operation time showe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109.57±8.74)mL, significantly less than(191.41±7.98)mL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5.13%,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0.51%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MIPPO technique has significant effect and high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energy tibial shaft fracture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Tibial shaft fractures;Effect;Safety
R683.42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4.0505
2016-10-25
陳述列 (1972-),男,廣東汕尾人,大學本科學歷,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創(chuàng)傷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