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
散步即是散心,看似漫無目的隨便走走,但其實也是遣興怡情的一種運動方式。
真正閑適自由的散步應該有意遠離人群,將自己隔絕在塵世之外,寄情于山水之中。人多的地方從來都不宜獨自散步。
清晨或傍晚時分散步最為相宜。清晨陽光柔媚,空氣清新,街道人也稀少。此時散步,心曠神怡,別有一種身處桃源的喜悅感。偶爾碰見幾個散步的同好,也不必刻意同行,各行其道可也。傍晚散步則最好在夕陽西下之時,其時百家炊煙正起,暮色蒼茫。找一個安靜去處,河邊最佳,小路其次,隨心所至,悠游漫步,飄飄然如遺世獨立,似乎世間并無閑雜事端,觸眼所見,只是一片寧靜平和的畫面———以局外人的身份觀察周遭的景物人事,愉悅大致也不過如是吧。
散步可以獨行,可以帶上寵物,亦可以結(jié)伴?;蚬律硪蝗?,背手舉目遠眺;或和睦一家,攜手且行且笑;或白發(fā)夫妻,互相攙扶而行;或同懷知己,并肩漫談人生??v使沒有吹面不寒的楊柳風,沒有沾衣欲濕的杏花雨也無所謂。
哲學家康德每天都有散步的習慣,而且只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散步,幾十年如一日,人們甚至以他出現(xiàn)在街道的時間來校對鐘表??此乒虐?,其實別有一種固執(zhí)的可愛。重復并不代表著單調(diào)乏味,在康德看來,散步只是一種有關哲學思考的生活習慣罷了。世人大概不知,學問多半是從散步中得來的,所以哲學家們才那么喜歡散步。木心先生曾言“傍晚闊人散步,遛狗,我傍晚也散步,遛哲學。”把哲學當寵物帶去散步,用一“遛”字,可謂深得散步三味。
喜歡散步之人往往意不在景,而在返觀內(nèi)照,享受思考的樂趣。喧囂都市,容易使人變得焦躁不安,唯澄懷觀道,方能享受人生頓悟的喜悅。
散步正好提供了一個冥想的契機。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未必一定要在臨睡前,傍晚散步時也可以,甚至更佳。臨睡前萬一糾結(jié)太久,反而導致失眠,得不償失。而散步時心隨境轉(zhuǎn),不知不覺中消散了煩惱,也澄凈了心靈。從某種角度來看,散步也是排解無聊、對抗喧囂的一種方式,比枯坐屋中更多幾分自由閑適。
其實生活也好,讀書也罷,往往就需要有這樣一種輕松自在的散步心態(tài)。走得太過匆忙容易錯過風景,不如慢一點。試想悠游于古人書籍中,信步所至,流連忘返,累了暫作停歇。快意如此,老之將至已至又有何妨?
選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