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濤
教育終究是通過課堂上的教學發(fā)生的,那么,在某種程度上,學校的課程設計要充分考慮學校的課堂教學的理念,換言之,課堂教學理念應該作為學校課程設計的理念支撐。
多年來,學校一直倡導綠色課堂的建設,所謂的綠色課堂是學生們積極學習的課堂,而且它有健康、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有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有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學習氣氛,有一個讓學生充分而自由、主動而生動、全面而獨特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空間。學校以綠色課堂理念為方向,整體設計學校的課程體系,使其注重教師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注重師生與課堂環(huán)境之間存在的密切關系,以下是學校在課程設計上的一些嘗試。
1.社會實踐課程讓課堂更有實踐性
“4+1”課程是指學生一周學習的時間,其中4天在校內(nèi)完成國家和校本課程學習及學校系列教育教學活動,拿出1天時間走出校園開展各種實踐活動?!?+1”社會實踐課程的價值在于健體魄、強意志、重團隊、找問題、親自然、涵素養(yǎng)。我們先后開展的課程有“重走長征路”“走進北京航空博物館”“實踐課程開在天壇公園”等。在紀念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日子里,學校全體師生在天壇公園舉行了“紅色育才娃重走長征路”的活動,目的是傳承長征精神,發(fā)揚不畏艱險的革命精神,樹立堅定信念、心懷祖國、建設祖國的理想,培養(yǎng)學生頑強刻苦、努力拼搏的意志品質(zhì)。
2.科學課程讓課堂更有科學性
為使課堂更凸顯科學性,學校設計開發(fā)了以“風在吹”“雨水情”“雷之聲”“電磁源”的科學探究課程。“風雨雷電”都是生活中的事物,將之課程化,可以使課堂連接生活與科學。“風在吹”課程是讓學生了解風的形成,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利與害),風能的利用與環(huán)保,風力分級,風級符號等;“雨水情”課程是讓學生了解雨的形成,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利與害),雨的利用與環(huán)保,雨的分級等;“雷之聲”課程是指了解雷產(chǎn)生的原因,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利與害),雷的利用與環(huán)保等;“電磁源”課程是指了解電磁的形成,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利與害),電磁能的利用與環(huán)保等。
3.中草藥課程讓課堂更有人文性
為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和愛國主義精神,學校開設了中草藥校本課程。以中草藥文化知識為主線,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中藥文化知識,普及中醫(yī)藥養(yǎng)生常識。目前,學校正在編寫中草藥校本課程學生讀本,以故事、養(yǎng)生及人物為主要線索,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中草藥文化。通過閱讀我國古代著名醫(yī)學家的事跡,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學校整體設計的課程讓課堂更蘊含價值、更有活力,使師生都獲得成長和發(fā)展。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