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言
對于一個善于理解幸福的人,旁人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真正潦倒。
——盧梭
好時:“好就好唄,有啥可說的”;不太好時:“也不是太壞,有啥可說的”;太不好時:“還不到最壞,有啥可說的”;最壞時:“不會再壞啦,有啥可說的”;開始變好時:“會越來越好的,有啥可說的……”
——一位80歲老太太的樂觀哲學(xué)
中國人的生存核心價值首先是“樂生”,即快樂地對待生命,接受生命,接受生和死。第二個層次是“達生”,能夠自由施展自己。第三個層次叫“享生”,享受生命。然后才是“衛(wèi)生”,衛(wèi)生后面一個小點叫“治病”。
——這是我們的健康觀,也是生活觀
苦,你必須長久受下去,直到從你厭嘗的果實意外品出滋味,方知苦為何物。而那時你幾乎已愛上你的付出。
——里爾克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茨威格《斷頭王后》
你改變不了一座山的輪廓,改變不了一只鳥的飛翔軌跡,改變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觀察它,發(fā)現(xiàn)它的美就夠了。
——克里希那穆提《關(guān)系的真諦》
愛一首歌,常常是因為某句歌詞,但真正動人的不是那句歌詞,而是在你生命中那些關(guān)于這首歌的故事。
——動人的是生命中的故事
人生就像一直使用的鉛筆,開始很尖,但慢慢地就磨得圓滑了。不過,太過圓滑了,就差不多又該挨削了。
——關(guān)于人生的比喻
人要有三個頭腦,天生的一個頭腦,從書中得來的一個頭腦,從生活中得來的一個頭腦。
——蒙田
生活不是一種刁難,而是一種雕刻。
——生活的真諦
人生如果容易的話,你當初來到這個世界時就不會從哭泣開始。
——人生處處不容易
你以為有的人變了,其實不是他們變了,而是他們的面具掉了。
——愛爾蘭諺語
所有的媽媽,好像都不擅長邀功,不擅長自我標榜為家庭犧牲,她們寂寞又專注地打理廚房,烤出一爐又一爐噴香的面包,目送你去更遙遠的山川湖海。
——媽媽在廚房
加不加味精,是做菜人的實力問題,不是健康問題。
——味精哲學(xué)
對于茶,解渴解暑解乏解膩是第一位的,解憂解悶解愁解悟是第二位的。
——第二比第一享受
當我們摒棄自私的行為,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幫助了自己。
——歐俊
我不求姹紫嫣紅,我只愿優(yōu)雅綻放。
——視覺藝術(shù)家林芷薇認為,知性、果敢、自信是現(xiàn)代女性的典型代表
文人情懷,讓人生保留一些可愛與純粹;商人胸懷,讓人生擁有一些遠見與務(wù)實;哲人關(guān)懷,讓人生堅持一些深刻與思考。
——做人當有三大情懷
一個家庭沒有書籍,等于一間房子沒有窗戶。
——在讀屏?xí)r代,很多人似乎正與書籍漸行漸遠
結(jié)婚就是給自由穿件棉衣,活動起來不方便,但會很溫暖。
——有舍就有得
希望是火,失望是煙,生活就是一邊點火一邊冒煙。
——有煙火氣息才是生活
衡量生活質(zhì)量有兩個標準:一個是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另一個是和自然相處的時間。
——有里子,有面子
那些痛苦的日子才是他生命中最好的日子,因為那些日子塑造了他。
——《陽光小美女》臺詞
“命”跟“運”是兩個不同的東西?!懊笔潜久悬c像車子,比如你是奔馳車,還是大貨車,這是命?!斑\”,是那條路。你是奔馳,可是總開在坎坷顛簸的路上,那就是“命”好“運”不好。你是一輛小破車,可是開在坦途上,就是“命”不好“運”好。
——蔣勛《蔣勛說紅樓夢》
睡眠充足,想睡就睡;飲食有節(jié)制,肚子餓時才進食;每日都運動;永遠不為昨日事煩惱,也不為明日事?lián)鷳n。
——人類應(yīng)該向動物學(xué)習(xí)
父母像件老棉衣,友人像件雨披衣,愛人像件粗布衣,情人像件紙花衣。
——冷暖自知
你不問,我不說,這是距離;你問了,我不說,這是隔閡;你問了,我說了,這是信任;你不問,我說了,這是依賴。
——說和問里見人情
聰明的女人讀得出男人的實話,卻不拒絕聆聽男人的假話。
——有人如此戲言
愛是一顆心遇到另一顆心,而不是一張臉遇上另一張臉。
——有人問蘇菲·瑪索是否因為美貌而收獲更多愛情,她這樣回答
一個父親對孩子最好的愛,是愛他的母親?;蛟S,這比給予孩子物質(zhì)、知識都重要得多。男人的偉大有很多種,其中之一叫:執(zhí)子之手,與子攜老。
——蘇芩
如何深愛你?用不含誘惑的深情。如何拒絕你?用沒有敵意的堅決。
——德國心理學(xué)家海因茲說
其實老公才是最適合分享秘密的人,他們絕對不會告訴任何人,因為他們根本就沒聽進去。
——老公的好處
你們的兒女其實不是你們的兒女,他們是帶著對生命自由的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借助你們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紀伯倫
中國的不少家長沒有將教育子女當作一門科學(xué),大多數(shù)都是無師自通的,一切全憑直覺和經(jīng)驗。
——當下子女教育的悲哀
孩子中流傳一個關(guān)于父母的笑話,說他們每個周末送你去奧數(shù)班,但是如果你告訴他們你將來想當數(shù)學(xué)家,他們馬上會痛心疾首地勸你另選熱門專業(yè);他們逼你從小就苦苦練琴,可長大你如果真想去搞音樂,他們會嚇個半死。
——中國人的教育,從一開始就輸在不誠實對待自己
給年輕人講道理、談經(jīng)驗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講一萬句不如他自己摔一跤,眼淚教會他做人,后悔幫助他成長。人生該走的彎路,其實一米都少不了。
——疼痛是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