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巖巖,許小明
(遵義醫(yī)學院珠海校區(qū)臨床護理教研室,廣東珠海 519041)
·醫(yī)學教育·
護理專業(yè)學生人文關懷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
呂巖巖,許小明△
(遵義醫(yī)學院珠海校區(qū)臨床護理教研室,廣東珠海 519041)
2000多年前,希波克拉底曾立下“為病家謀幸?!钡氖难?,唐朝孫思邈亦著有《大醫(yī)精誠》,告誡醫(yī)者不僅要有精湛的醫(yī)術,還要有視病猶親的關懷理念。1979年護理學專家Watson提出人文關懷是護理學的本質。護理專業(yè)的核心價值就是關心、尊重和幫助,護理教育應充分體現(xiàn)出護理的人文關懷精神[1]。人文關懷是在特定的時間、場合中人與人之間的精神體驗。課題組采用以小組為中心的研究性學習進行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整群隨機抽取某校護理學專業(yè)2015級兩個自然班共106名全日制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抽簽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2人,對照組54人。兩組學生年齡、性別、入校成績、前期課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護士人文修養(yǎng)》在大一上學期開課,內容涉及社會學、文化學、美學、人際關系學、科學思維等幾個領域。兩組統(tǒng)一選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護士人文修養(yǎng)》教材(史瑞芬、史寶欣主編),統(tǒng)一教學大綱,任課教師、教學計劃。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將教材內容全面系統(tǒng)的進行集中講授,課堂教學中穿插提問等環(huán)節(jié)。學生以被動接受為主,學習過程主要是記憶訓練,學習方式多為重復和練習。觀察組:教師在傳統(tǒng)的集中授課基礎上,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研究性學習。學期初,課題組所有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制定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學生分組-明確研究主題-查閱資料、分析討論-匯報研究成果-教師和同學評價。課題組在查閱文獻基礎上參照教學大綱提煉8個問題作為研究性學習主題,教師提前在Moodle課程管理平臺發(fā)布并依次編號。授課前,召開師生聯(lián)席會議,告知學生將要進行的教學改革并征得學生同意。教師按照學號將學生分為8個小組,每組6~7人,挑選組長1人,記錄員1人,每組安排指導教師1人。組長通過抽簽方式確定各組研究主題,組織小組討論,調查研究,合作解決問題,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將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學匯報,教師及其他同學對匯報成果進行評價。
1.2.2 評價指標
1.2.2.1 護生人文關懷能力 采用黃弋冰[2]的護生人文關懷能力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04,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639~0.840。量表共45個條目,反向條目10個。按照Liket 5級評分法,從“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計5~1分,反向條目反向計分,總分45~225分,分數(shù)越高則人文關懷能力越強。干預前向觀察組和對照組發(fā)放調查問卷106分,回收有效問卷106分;干預后向觀察組和對照組發(fā)放調查問卷106分,回收有效問卷106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2 小組研究性學習效果 課題組查找文獻自行編制問卷,從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法、教學效果4個方面共12個條目調查小組研究性學習效果。干預后向觀察組發(fā)放調查問卷52份,回收有效問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質量控制 研究者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統(tǒng)一解釋調查的目的及填寫要求,護生自愿參加,匿名作答。
2.1 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得分 干預后觀察組和對照組人文關懷能力均高于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人文關懷能力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得分,分)
2.2 觀察組學習效果調查結果 小組研究性學習加深護生對人文關懷的理解,提高護生學習興趣,增進師生情感,有利于護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護生持肯定態(tài)度,見表2。
表2 小組研究性學習調查結果[n(%)]
2.3 各學習小組研究性學習主題及成果匯報 觀察組護生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多種匯報形式,豐富了課堂效果,活躍了課堂氣氛,見表3。
表3 各學習小組研究性學習主題以及匯報形式對應表
人文關懷教育可以提高護生關懷能力,本研究發(fā)現(xiàn)干預后觀察組和對照組人文關懷能力均明顯高于干預前(P<0.05),與劉霖等[3]研究結果一致?!蹲o士人文修養(yǎng)》是護理專業(yè)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的導入課,對提高護生人文素質起到核心主導作用[4]。傳統(tǒng)的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大量信息的灌輸使護生缺乏思考空間;而人文課程大多內容枯燥,很難激發(fā)護生學習興趣。護理教育者應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探索有效的教學形式。干預后觀察組人文關懷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小組研究性學習有助于提高護生關懷能力。研究性學習也稱主題研究、項目學習,泛指一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方式[5]。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等國家的醫(yī)學教育中逐漸應用[6],2000年開始傳入我國[7]。教育部(教高[2005]1號)《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8]。
研究性學習可以加強護生對護理專業(yè)的認識,加深對人文關懷的理解。護生在確定研究主題后即展開討論,通過查閱文獻,調查實踐解決問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護生彼此交換信息,不斷表達個人觀點,在肯定和反駁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認識。小組研究性學習把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靈活有趣,提高了學習興趣,護生在碰撞和交鋒中也收獲了珍貴的友情。
研究性學習活躍課堂氣氛,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Beck[9]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受教育期間,對其關懷能力影響最大的是教師的關懷榜樣作用。教師是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榜樣,是護生身邊“接地氣的護理典范”。研究性學習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小組研究的參與者,師生關系由傳統(tǒng)的權威服從變?yōu)樾滦偷拿裰骱椭C。教師的職業(yè)態(tài)度、專業(yè)素質對護生產(chǎn)生潤物無聲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呵護讓護生感受到人性的溫暖,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關懷品質的學生。
研究性學習提高了護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知識準備中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能力;在辨別真?zhèn)巍⑷ゴ秩【袑W會分析問題,抓住關鍵;在匯報環(huán)節(jié)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協(xié)調能力。為了使匯報成果更加完美,她們反復排練,精益求精,體現(xiàn)了良好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人文關懷是道德品質的一種,Gelazis[10]認為“關懷不是靠講授的,而是被感染的”。人文關懷教育應滲透到護生學習生活的每一個過程。課題組通過第二課堂擴大教學空間;帶領護生到社區(qū)開展義診、宣教;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建立護理雕塑園。各種實踐活動對護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護生通過自身感動,展現(xiàn)人文品質,提高關懷能力。
[1]沈寧.護理教育:有質量才有前途[J].中華護理教育,2006,3(4):185-186.
[2]黃弋冰.護理專業(yè)大學生人文關懷能力評價的實證研究[D].福州:福建醫(yī)科大學,2007.
[3]劉霖,劉于晶,胡韻,等.對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的區(qū)域性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3,27(6):1817-1818.
[4]陳瑜,翟惠敏,戴立麗,等.《護士人文修養(yǎng)》精品課程的建設與思考[J].護理學報,2010,17(8A):18-21.
[5]王曉杰,沈寧.研究性學習及其對護理教育的提示[J].中華護理教育,2005,2(1):9-12.
[6]Anne K,John A.Students′ views of enquiry-based learning in a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ul[J].Nurse Education Today,2009,29(4):448-455.
[7]姚壯.內科護理學“研究性”實驗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立與實踐研究[D].長春: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12.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J].中國大學教學,2005(2):4-5.
[9]Beck CT.Caring:within nursing education:a meta-synthesis[J].J Nurs Educ,2001,40(3):101-109.
[10]Gelazis R.Caring through aesthetics:a universal need in nursing education [J].Int J Human Caring,2006,10(2):35.
10.3969/j.issn.1671-8348.2017.10.046
2015年貴州省本科教學工程建設項目(SJJG2015-05-88);遵義醫(yī)學院教學改革項目(XJJG2015-02-24)。 作者簡介:呂巖巖(1984-),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護理教育的研究。△
,E-mail:lvyan752@163.com。
R471;G642
B
1671-8348(2017)10-1429-03
2016-12-18
2017-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