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東方市八所中學(572600) 鄭長喜
運用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原則與途徑
海南省東方市八所中學(572600) 鄭長喜
數(shù)形結合可以直觀、簡單地解決很多問題,但在轉化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否則就容易出現(xiàn)錯誤.
1等價性原則
等價性原則是指數(shù)的代數(shù)性質與形的幾何性質的轉換應該是等價的,即對于所討論的問題,形與數(shù)所反映的數(shù)量關系應具有一致性.有時圖形的局限性、構圖時的粗糙和不準確,將對所討論的問題產生影響,造成解題失誤.
A.1 B.2 C.3 D.4
圖1 例1解圖
2簡單性原則
簡單性原則是指數(shù)形轉換時盡可能使構圖簡單合理,既使幾何作圖優(yōu)美,又使代數(shù)計算簡潔明了,避免繁瑣的運算.
分析 本題原解是構造直角梯級折線.實際只需運用復數(shù)中最普通的不等式|z1|+|z2|+|z3|≥|z1+z2+z3|(其中z1,z2,z3∈C)即可證得.
數(shù)形結合是一柄雙刃的解題利劍,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數(shù)形轉換?數(shù)形結合的思考途徑有哪些呢?
1由數(shù)到形的轉換途徑
(1)絕對值問題??赊D化為數(shù)軸上點的距離問題
例3 在式子|x+1|+|x+2|+|x+3|+|x+4|中,用不同的x值代入,得到對應的值,在這些對應值中,最小值是()
A.1 B.2 C.3 D.4
(第三屆“希望杯”全國數(shù)學邀請賽)
解答 原問題可轉化為:在數(shù)軸上有四個點 A,B, C,D,其對應的值分別為?1,?2,?3,?4,求一點P,使得PA+PB+PC+PD最小.如圖21,
圖2 例3解圖
當點P在線段AD上時,PA+PD取得最小值3;當點P在線段BC上時,PB+PC取得最小值1.因此PA+PB+PC+PD最小值為4,故選D.
(2)方程或不等式問題??赊D化為兩個函數(shù)圖象的交點或位置關系的問題,并借助函數(shù)的圖象和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解答 令y=x2+|2x?4|,只要作出函數(shù)y=x2+|2x?4|的圖象即可,當x≥2時,y=x2+2x?4;當x≤2時,y=x2?2x+4.如圖3,
圖3 例4解圖
顯然,p的最大值是3.
(3)利用平面向量的數(shù)量積及模的性質來尋求數(shù)式的幾何性質
(4)利用解析幾何中的曲線與方程的關系、重要的公式(如兩點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的斜率)等來謀求數(shù)式的圖形背景及有關性質
圖4 例6解圖
(5)構造幾何圖形
例7 同例6.
圖5 例7解圖
2由形到數(shù)的轉換途徑
(1)解析法.建立適當?shù)淖鴺讼?直角坐標系,極坐標系),引進坐標,將幾何圖形變換為坐標間的數(shù)量關系.在此不再舉例.
(2)三角法.將幾何問題與三角溝通,運用三角知識獲得探求結論的途徑.
(3)向量法.向量法即將幾何圖像向量化,運用向量運算解決幾何中的平行、垂直、夾角、距離等問題,化抽象的幾何推理為精確的代數(shù)運算,特別是運用空間向量、平面的法向量等工具解決立體幾何中的平行、垂直、夾角、距離等問題時,更是使問題的解決變得有章可循,有路可走,這方面的例子在近幾年來的高考試題中很多,這里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