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幼珍
南寧賓陽縣中醫(yī)醫(yī)院血液凈化室,廣西南寧 530400
血液透析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模式的臨床效果
潘幼珍
南寧賓陽縣中醫(yī)醫(yī)院血液凈化室,廣西南寧 530400
目的探討風險管理應用于血液透析護理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抽取該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住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給予常規(guī)??谱o理管理,觀察組60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比較兩組風險事件、夜班風險事件發(fā)生率、護理質(zhì)量評分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風險事件和夜班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護理文書、專科護理、基礎護理以及消毒工作評分顯著提高(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33%(P<0.05)。結論血液透析管理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可顯著提高護理質(zhì)量,減少風險事件和夜班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血液透析;風險管理;應用效果;護理質(zhì)量
血液透析為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的常見方法,指的是將血液通過引流方式留到體外,放入透析器中進行處理,將血液內(nèi)的代謝廢物和多余水分排除處理,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最終將凈化后的血液重新回輸?shù)綑C體中[1]。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對護理的要求較高,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風險管理,對于提高臨床護理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該院自在血液透析室開展風險管理以來,獲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該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知情同意。根據(jù)患者住院先后順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0例。觀察組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34~77歲,平均(55.12±8.18)歲。對照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32~78歲,平均(55.29±8.20)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管理,即按照血液透析的常規(guī)護理流程進行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對癥處理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管理模式上加以風險管理:①人員培訓:組建由科室護士長與??谱o士若干名組成的風險管理小組,落實各項規(guī)章管理制度,明確劃分各層級人員職責,并對小組人員進行分層培訓,培訓完成后,對護士進行專業(yè)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和溝通能力的培訓。加強對護士人員的法律相關知識培訓。②加強醫(yī)院感染控制管理:進一步完善血液凈化室醫(yī)院感染管理制度,對各項護理流程進一步細化和明確,確保各項血液透析過程的安全性,規(guī)范各項護理措施。在對患者進行水處理和透析管路護理時,要嚴格執(zhí)行消毒管理制度和手衛(wèi)生標準,確保護理過程完全無菌。透析用品使用后,要立即進行處理,避免重復使用,造成感染[2]。③加強溝通:對于首次透析的患者,要告知患者及家屬有關注意事項,告知在透析過程中和透析后有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支持,減少不必要的護患糾紛。④加強透析過程中的風險管理:血液透析是當前治療腎衰竭最成功的替代治療方法,但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存在高血壓、低血壓、肌肉痙攣、失衡綜合征等[3]。因此,在護理前,需對患者個人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針對患者在透析過程中有可能并發(fā)的問題做好預防和應急措施。在為患者配血和輸血的過程中,患者血液標本應明確記錄和正確放置,避免患者血液標本混淆。在對患者進行內(nèi)瘺穿刺時,嚴格執(zhí)行穿刺標準,避免出現(xiàn)穿刺針脫落或多次穿刺造成感染。患者在血液透析的過程中,要加強巡查,觀察插管部位有無異常,并認真檢測血液透析儀運行狀況是否良好[4]。同時,在患者透析過程中,要加強對患者臨床體征的觀察,若發(fā)現(xiàn)患者有抽搐、頭暈、心悸等癥狀時,要立即通知醫(yī)生,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注重對患者透析前后體重的測量,準確計算患者的干體重。注重對透析管道的觀察,若發(fā)現(xiàn)透析管有滲血情況時,應立即更換。⑤儀器管理:血液透析依賴于透析機的正常運轉(zhuǎn),若患者在透析過程中透析儀器出現(xiàn)故障,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因此,需由專職護理人員負責儀器管理,并建立相應的管理職責。所有醫(yī)療器械均應詳細填寫使用及維護登記表,確保各項儀器正確使用且功能始終處于完備狀態(tài)。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急救儀器操作培訓,并組織進行各類儀器使用流程與儀器不良事件預防處理能力學習和培訓,確保每位護理人員均能夠熟練掌握儀器操作方法。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風險事件、夜班風險事件發(fā)生率,記錄兩組護理文書、專科護理、基礎護理以及消毒工作評分,每項均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質(zhì)量越好。在患者出院前1 d進行護理滿意度統(tǒng)計,按照不滿意、一般與滿意3個等級進行評價。
1.4 統(tǒng)計方法
2.1 兩組風險事件、夜班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風險事件和夜班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3.33%(2/60)和0.00%,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33%(8/60)和8.33%(5/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理質(zhì)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文書、??谱o理、基礎護理以及消毒工作護理質(zhì)量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均顯著提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質(zhì)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理質(zhì)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護理文書 ??谱o理 基礎護理 消毒工作觀察組(n=60)對照組(n=60)(94.13±4.32)*86.53±4.26(90.33±4.16)*85.15±4.22(92.38±4.29)*85.53±4.16(92.59±4.66)*84.35±4.20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急慢性腎衰竭患者,由于喪失了腎臟的基本功能,其機體新陳代謝的毒素、廢物以及水分等均不能順利排出體外,其高濃度的毒素在機體內(nèi)堆積會嚴重損壞到其他重要臟器器官,引發(fā)機體代謝紊亂,其他重要臟器器官也會發(fā)生功能失調(diào)[5]。同時,大量水分在機體內(nèi)無法排出,也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力衰竭、肺水腫等嚴重并發(fā)癥。血液透析為治療急慢性腎衰竭最為有效的方法,但患者一般存在多器官功能異常的問題,病情變化迅速,在透析過程中,極容易發(fā)生難以預料的風險事件。因此,加強對血液透析患者的風險管理,對于確?;颊叩闹委煱踩哂兄匾饬x。
傳統(tǒng)管理模式只注重對患者的治療和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注重的是醫(yī)囑的執(zhí)行和各項透析操作,對于各項護理制度和流程中存在的風險沒有引起重視,容易發(fā)生意外事件[6]。在該研究中,將風險管理應用于血液透析護理管理,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明確換分各護士職責,注重對護理人員風險識別能力和處理能力的培訓,規(guī)范血液透析過程的相關操作,定期檢查透析儀器,在消毒之前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做好相關的消毒工作,在透析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各項血液透析操作標準,發(fā)現(xiàn)觀察組風險事件、夜班風險事件發(fā)生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且護理質(zhì)量評分也較對照組顯著提高,其護理滿意度達到了95.00%,較對照組的83.33%顯著提高,這與曹建俠[7]研究結果一致,證實了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實施風險管理模式,可顯著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護理管理質(zhì)量,減少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從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發(fā)展,值得臨床推廣。
[1]李姮瑛,李密.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1):66-68.
[2]楊開秀.護理風險管理對血液透析的安全分析及對策[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4):257-259.
[3]葉春.血液透析護理風險管理[J].西部醫(yī)學,2010,22(11): 2174-2175.
[4]談青.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4):71-72.
[5]倪耀華,黃惠君.集束化護理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22(3):286-287.
[6]吳傳芳,席明霞.血液透析室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與效果[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35):97-98.
[7]曹建俠.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1,22(10):1388-1391.
R7
A
1672-5654(2017)04(b)-0140-02
2017-01-17)
潘幼珍(1976-),女,廣西南寧人,大專,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血液透析護理。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