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藺
(沈陽市肛腸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00)
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應用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
郭 藺
(沈陽市肛腸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00)
目的 探析護理干預運用在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給予對照組一般護理,而觀察組則運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兩組均順利完成手術,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住院時間和傷口愈合時間均較短,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給予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針對性護理干預,不僅可以縮短住院時間和傷口愈合時間,還能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值得推廣和運用。
結腸癌;圍術期;護理
結腸癌是消化系統(tǒng)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病死率,由于發(fā)病早期缺乏典型癥狀,不容易引起患者的察覺或者重視,待到就診時,往往已經為中晚期或者進展期,并且術后復發(fā)率較高,嚴重危害患者健康[1]。當前臨床上再治療結腸癌時,手術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雖然療效確切,但是如果護理不當,出現并發(fā)癥的風險較高,嚴重影響療效,因此,本文對護理干預運用在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中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5例。對照組中20例為男性,15例為女性,年齡29~68歲,平均年齡為(52.6±3.3)歲;觀察組中22例為男性,13例為女性,年齡31~69歲,平均年齡為(52.7±3.4)歲。兩組患者再術式、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對比。
1.2 方法
1.2.1 術前護理:通常情況下,術前護理包括以下2點:①心理護理。通常情況下,大部分患者得知自己患有癌癥后,因為擔心預后,往往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尤其是緊張、焦慮、恐懼等,使機體的應激反應增加,降低手術耐受性。所以,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再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策略,耐心疏導患者,對于患者提出的疑問,護理人員應該及時解決,并且告知患者手術的安全性喝有效性,消除患者的內心疑慮,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②腸道準備。術前1 d,叮囑患者保持禁食狀態(tài),并且根據手術需要,對患者進行腸道灌洗。同時,給予患者恒康正清液或者硫酸鎂口服,減輕腸道不良反應,做好手術準備。
1.2.2 術后護理:一般來說,術后護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病情監(jiān)測。術后,護理人員應該將病床上的枕頭去掉,使患者保持平臥姿勢,將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側,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再協(xié)助患者保持半臥位,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暢,有助于盆腔和腹腔引流,使切口縫合處張力減輕,促進切口愈合。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該對患者的病情和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密切關注,監(jiān)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血糖以及動脈血氣,給予患者心電監(jiān)護,并對尿量進行觀察和記錄。由于一些患者的疼痛感較強,可以運用50~100 mg鹽酸哌替啶對患者進行肌內注射,緩解疼痛感;②飲食護理。術后,叮囑患者保持禁食狀態(tài),并對24 h出入量進行嚴格記錄。待肛門排氣后,可以將胃管拔除,并給予患者少量的溫水,觀察患者進食后的反應,如果沒有發(fā)生嘔吐,則可以給予患者少量流質食物,并將患者的恢復情況作為基本依據,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③腸道護理。術后,嚴格按照醫(yī)囑要求,對引流管進行沖洗,需要注意的是,將尿管拔除之前,應該先將引流管夾閉,且每1.5~2 h開放尿管,對膀胱的收縮功能進行訓練,促進患者自動排尿功能的恢復;④并發(fā)癥護理。由于一些患者為結腸造口,在開放造口前,應該運用生理鹽水紗布或者凡士林對結腸造口進行外敷,并且及時更換外層敷料,避免發(fā)生感染。同時,護理人員應該正確運用造口袋,在對造口袋進行更換時,應該先運用生理鹽水消毒造口周圍皮膚,避免皮膚糜爛或者皮炎。此外,由于患者長時間臥床,護理人員應該定時幫助患者改變體位,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避免發(fā)生壓瘡。此外,護理人員還應該指導患者正確咳嗽,及時排出痰液,使呼吸道保持通暢,避免發(fā)生肺部感染。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的住院時間和傷口愈合時間,并認真做好記錄。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運用SPSS19.5統(tǒng)計軟件分析本次研究數據,運用t檢驗組間住院時間和傷口愈合時間對比,以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均順利完成手術,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住院時間和傷口愈合時間均較短,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住院時間和傷口愈合時間對比(,d)
表1 兩組住院時間和傷口愈合時間對比(,d)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住院時間傷口愈合時間對照組(n=35)14.5±3.211.3±2.1觀察組(n=35)10.1±1.3*8.2±1.5*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結腸癌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現出上升趨勢,并且發(fā)病人群趨于年輕化,臨床表現以腹痛、便秘、黏血便以及腹瀉等癥狀為主,嚴重危害人們健康[2]。結直腸癌根治術是臨床上治療結腸癌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有研究發(fā)現,雖然短期療效顯著,但是5年生存率不高,所以良好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有研究發(fā)現,給予結腸癌患者圍術期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緩解患者的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讓患者正視疾病,認識和了解疾病,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從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確保治療效果[3]。同時,良好的護理干預還能提高患者的手術耐受性,使住院時間縮短,對促進患者康復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傷口愈合和住院時間均較短,說明良好的護理干預能夠縮短傷口愈合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這一結果與程國玲[4]等研究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臨床上給予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針對性護理干預,不僅可以縮短住院時間和傷口愈合時間,還能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值得推廣和運用。
[1] 楊林芹.探討對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29):168-169.
[2] 蘇秀花.淺析對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15):239.
[3] 陳麗群,毛小英.護理干預用于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5,26(8):1021-1023.
[4] 程國玲.護理干預在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30):189-190.
R473.73;R473.6
B
1671-8194(2017)10-02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