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瑋雯
摘 要: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證券市場也日益成熟,證券市場虛假陳述問題所引發(fā)的社會討論也顯示出了我國現(xiàn)階段關于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法律法規(guī)的不健全,隨著2002年的司法解釋出臺,越來越多的虛假陳述案例出現(xiàn)。證券市場虛假陳述問題往往關系到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社會影響惡劣。
關鍵詞:證券市場;虛假陳述;民事責任
一、虛假陳述的概念
虛假陳述是指主觀上故意或失誤做出與實際事實不相符合的表示,以致相對人基于此錯誤表示做出一些違背本意的行為。本文中的虛假陳述是指證券市場上的虛假陳述,可以分為廣義的概念或狹義的概念。狹義的概念是指有披露信息義務的人故意違反證券法或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在證券公開發(fā)行或公開的市場交易的過程中,對影響交易相對人做出投資決定的重大事件問題上,做出虛假陳述、誤導性陳述、重大遺漏等等行為,損害了交易相對人的利益。廣義上的概念主要是指在證券發(fā)行與交易的過程中,除了披露信息義務人以外,還包括沒有信息披露義務但是對證券市場活動有重大影響的自然人或法人,違反義務性規(guī)范和禁止性規(guī)范,在提交或應該公布的披露文件中做出違背或隱藏事實的記載。根據(jù)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受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fā)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通知》以及2003年《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fā)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諾干規(guī)定》第十七條的規(guī)定,證券市場上發(fā)生的虛假陳述行為,是指信息披露義務人違反證券法律規(guī)定,在證券發(fā)行或交易過程中,對重大事件做出違背事實真相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在披露信息時發(fā)生重大遺漏、不正當披露信息的行為。
二、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性質(zhì)
關于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性質(zhì),有很多的觀點,存在著爭議。基本圍繞著侵權責任和合同責任說展開,比較中立的觀點是認為虛假陳述民事責任是一項獨立于侵權責任和合同責任的民事責任。
首先,侵權責任說,這一學說認為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主體承擔的是法定義務,而不是對合同義務的違反,所以主體應當承擔是侵權責任而不是合同違約責任。并且侵權責任更加符合現(xiàn)今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有關規(guī)定,畢竟真實陳述是法律的義務性規(guī)定,是對義務承擔者的強制性要求。
其次,合同責任說則認為信息披露義務人和投資者之間簽訂了購買證券的合同,雙方基于合同的自由性原則和民法的誠信原則,在同時根據(jù)《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和第五十四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因為虛假陳述是對合同約定義務的違反,所以應為合同責任說。
最后一個是獨立責任學說,這一學說不同于前兩個學說,它認為虛假陳述民事責任應該屬于一種獨立的民事責任,以區(qū)別于侵權責任和合同責任。
筆者認為侵權責任學說比較合理,真實陳述并且公開法律規(guī)定應該公開的全部的重大事件信息,這是法定義務,并且證券發(fā)行人和交易商和投資者之間的關系并不完全符合合同法上的合同關系,在違反法定義務和合同義務中的誠信原則時,應當由受損害的當事人選擇應由對方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虛假陳述中,有時候如果投資者購買的是股票等證券,那么投資者便轉(zhuǎn)變?yōu)樯鲜泄镜墓蓶|,享有股東的權利和義務,不同于合同中的契約義務。選擇侵權責任學說更加利于投資者的利益的保護,同時,我國侵權行為法出臺,對特殊侵權行為采取的歸責原則較為靈活,可以把證券虛假陳述列為特殊侵權行為。
三、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和構成要件
1.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無論是侵權責任還是合同契約責任,都涉及到一個歸責原則,美國法上的歸責原則有過失責任和嚴格責任,不同的披露信息義務人的歸責原則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
過失責任,是指信息披露義務人有義務遵循法律規(guī)則,但是過失違反義務,導致投資者產(chǎn)生了實際損失,存在著因果聯(lián)系。在訴訟過程中,采用過失推定,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嚴格責任,又稱為無過錯責任,是指被告負有真實陳述的絕對責任,如果因為不履行這一絕對責任從而對投資者造成損失。
過錯推定責任主要適用于發(fā)行人、上市公司的董事、監(jiān)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和保薦人、承銷的證券公司、證券服務機構這三個主體。首先,根據(jù)《證券法》規(guī)定發(fā)行人、上市公司的董事、監(jiān)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如果發(fā)生虛假陳述情況,只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才可以免于承擔民事責任。
2.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
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主要有四點:①違法行為;②主觀過錯;③虛假陳述和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④損害后果。
(1)違法行為: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重大遺漏和不正當披露這幾種違法行為,定義在前文已經(jīng)具體敘述了。
(2)主觀過錯:主觀過錯適用于區(qū)分不同虛假陳述行為具體情形概念上,同時,在適用歸責原則的時候,主觀過錯對確定是否構成虛假陳述行為,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有重大作用。
(3)虛假陳述和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這主要是指虛假陳述行為引起了投資者的損害,是侵權行為中的重要構成要件。在法律上的表現(xiàn)為《規(guī)定》第十八條:投資者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虛假陳述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一)投資人所投資的是與陳述直接關聯(lián)的證券;(二)投資人在虛假陳述實施日及以后,至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買入該證券;(三)投資人在虛假陳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后,因賣出該證券發(fā)生虧損,或者因持續(xù)持有該證券而產(chǎn)生虧損。
(4)損害后果:虛假陳述行為確實造成了投資者的實際損失,只有造成實際損失才可以申請民事責任的賠償,具體損失的賠償將在下文予以具體闡述。
參考文獻:
[1]王宋.《證券市場虛假陳述的民事責任研究》.中國知網(wǎng).
[2]翁曉健.《證券市場虛假陳述的民事責任之比較研究——美國證券法經(jīng)驗的反思與借鑒》.中國知網(wǎng).
[3]姜濤.《證券市場虛假陳述的民事責任制度評析》.中國知網(wǎng)
[4]趙陽.《證券市場虛假陳述認定中的法律問題研究》.中國知網(wǎng).
[5]蔣海勇.《證券市場虛假陳述之民事賠償責任研究》.中國知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