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佳妍
在中國,日本導(dǎo)演是枝裕和因“治愈”而爆紅,而他想做的卻恰恰相反——“我只想如實地看待人類”
這是日本導(dǎo)演是枝裕和第一次來北京,以前,他只在電影里見過這個城市。
四月底的北京悶熱,空氣里混合著沙塵和柳絮,當(dāng)他出現(xiàn)在庫布里克書店里時,尖叫聲幾乎掀翻屋頂,沒有能插腳的地方,地上坐滿影迷,主要是女性。他們想知道關(guān)于是枝裕和的一切,包括影片里的料理和食物,喜歡走路還是跑步,個人生活是否像《海街日記》一樣寧靜,母親是否像《步履不停》里一樣嘮叨。
“在日本,可不會有這么多影迷對我尖叫?!痹谠L談中,是枝裕和說得最多的話是“謝謝”和 “其實并非如此”。這次來北京,除了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他還帶來了由電影《步履不?!犯木幍男≌f和新作預(yù)告片。
2015年上映的電影《海街日記》,鐮倉老宅里的四姐妹、梅酒、定食屋,煙火大會以及沿海而建的新干線,讓是枝裕和被打上“日系”和“溫暖治愈”標(biāo)簽進入中國大眾視線。2016年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海街日記》一票難求;一年后,北影節(jié)特別推出了是枝裕和的8部電影套票,上市46秒即全部售罄。
事實上,“治愈”并不是是枝裕和的創(chuàng)作訴求,他“只想如實地看待人類”。
“如果沒有認識侯孝賢,我現(xiàn)在可能不會是一名電影人?!笔侵υ:驼f。
上世紀80年代,是枝裕和進了早稻田大學(xué)文學(xué)部,當(dāng)作家的夢想被學(xué)校附近遍布的大小放映廳耽誤了。他在那里消耗了大量的時間,“貪婪地”看文德斯、賈木許、肯·洛奇和安哲羅普洛斯的藝術(shù)片,這“在那時是很酷的舉動”。
他也看亞洲電影,那時日本電影以動漫和愛情片為主,“沒有讓我真正感到震撼的”,而臺灣電影卻正在巔峰期。是枝裕和看了侯孝賢的《童年往事》和《悲情城市》,還有楊德昌根據(jù)社會新聞創(chuàng)作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被震住了。電影多用長鏡頭和自然光,安靜的講述背后,似乎暗流涌動,“竟然還有這樣的電影,而且這和父親講述的臺灣完全不同”。
是枝裕和的父親在臺灣高雄長大,醉酒后,父親常無限懷念地講起“故鄉(xiāng)”臺灣。祖父母因為同姓無法通婚,從日本來到高雄生活,父親在氣候宜人的臺南度過了童年和青年,這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時光”。日本戰(zhàn)敗后,父親被發(fā)配到西伯利亞勞動,回國后,已經(jīng)錯過了昭和時代的經(jīng)濟騰飛。于是,是枝裕和記憶里的童年比同齡孩子緊巴得多。
在隨筆《如同走路的速度》中,他回憶9歲前一直住在破舊的獨棟小屋,院子里種滿波斯菊。家里很擠,沒有自己的臥室,想一個人呆著,只能躲進壁櫥里讀書。買不起車,常在別人家的汽車前擺拍,“要拍得像自己家的車一樣”。也有美好的時候,比如洗完澡可以吃冰淇淋,他發(fā)明了把可爾必思凍起來的吃法,還跟著母親看了不少電視臺播放的美國黑白電影。這些往事后來都被他當(dāng)作素材放進了《步履不?!贰逗=秩沼洝贰侗群8睢返入娪爸?。
1987年,是枝裕和大學(xué)畢業(yè),進入電視臺成了一名電視紀錄片導(dǎo)演,以一年兩部的速度,拍攝了不少社會題材的紀錄片。
第一部作品是跟拍一所小學(xué)三年。三年級學(xué)生從牧場領(lǐng)養(yǎng)了一頭母牛照顧,喂食洗澡,一起生活。兩年后,母牛生產(chǎn),小牛剛出生就死了。一天內(nèi),孩子們從無限期待變得傷心不已,給它舉辦了葬禮。他們在作文里寫道:“嘩啦啦,牛奶發(fā)出悅耳的聲音。雖然悲傷,還是要擠奶?!笔侵υ:秃芨袆?,“雖然開心,卻夾雜著悲傷,能體會到這種復(fù)雜的感情,就是成長?!彼f自己后來對“孩子”和“生死”題材的拍攝興趣,就始于這部紀錄片。
在這以后,他的紀錄片拍攝也轉(zhuǎn)向了更有公共意義的社會事件。他拍攝過一名社會邊緣人的故事《我曾想成為日本人》,一名朝鮮人偽造護照冒充日本人五十年,隱瞞得連家人都不知情。《沒有他的八月》,主人公是日本首位公開承認因同性戀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是枝裕和用一臺家用攝像機記錄了他臨終前最后兩年的生活?!懂?dāng)記憶失去了》中,是枝裕和又和因醫(yī)療過失喪失短期記憶的患者及其家人朝夕相處。
1993年,是枝裕和因紀錄片拍攝認識了偶像侯孝賢。那年,侯孝賢的《戲夢人生》在日本上映,是枝裕和去臺灣拍攝關(guān)于他的紀錄片。在接受《知日》采訪時,他回憶侯孝賢身上“帶有那種老派的人情味”,工作室在“陳舊的日式民居,還有一個總是穿著運動衫的老伯在炒菜或烤魚”。是枝裕和說自己當(dāng)時就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拍一部電影,給侯孝賢看。
兩年后,是枝裕和拍攝了電影《幻之光》。電影改編自小說,講述一名經(jīng)歷前夫自殺的主婦,在家人幫助下,逐漸接受現(xiàn)實。他不希望這部影片是一部“死去丈夫的女人帶孩子改嫁”的俗套悲情戲,他更想探索人類如何與“生死問題”和解。
第一次拍電影,他有點緊張,給每個鏡頭都畫了分鏡劇本。侯孝賢看完片,語氣非常嚴肅:“你應(yīng)該是寫了分鏡頭劇本了吧?”他告訴是枝裕和,如何取景得根據(jù)演員的現(xiàn)場表演決定,事先安排會讓影片不夠靈活自然,“作為紀錄片導(dǎo)演的你,連這都不明白嗎?”
拍完《幻之光》,侯孝賢說威尼斯電影節(jié)不錯,建議他送影片去參賽?!拔揖秃敛华q豫地把錄像帶寄去了,并獲得了競賽資格,真是非常幸運?!边@部影評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jié)當(dāng)年的導(dǎo)演新人獎和最佳攝影獎。
外國影評人都說這是一部“小津安二郎式”電影。小津擅長用平靜克制的鏡頭表現(xiàn)日常生活的“禪意”,是外國影評人眼中“日式美”的代表。面對這種贊譽,當(dāng)時的是枝裕和并不覺得自己和小津有什么關(guān)系,“當(dāng)時并不想制作日本電影,我更多模仿的是侯孝賢和維克多艾里斯?!?/p>
是枝裕和一直耿耿于處女作中的模仿痕跡,“現(xiàn)在看來它就像是熱愛電影的學(xué)生完成的畢業(yè)論文。讓我有點兒羞愧。”不過,這部電影讓他和侯孝賢的友誼保持至今,每當(dāng)侯孝賢去東京,兩人總要一起吃飯,“他在精神上就像我的父親一樣?!笔侵υ:驼f。
第二部電影《下一站,天國》發(fā)生在一個看上去像是機關(guān)單位的老舊辦公樓里。工作人員對坐在桌前的訪客說:“我們遺憾地通知您,您剛剛亡故了?!边@是個逝者中轉(zhuǎn)站,訪客從青年到長者不等,對天國工作人員講述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這些記憶將被拍成電影,他們將帶著這段記憶進入天國。
比起《幻之光》,這部電影用一種更為直白的方式探討生死,是枝裕和帶劇組在日本街頭采訪了500名普通人,讓他們談?wù)勛钕肓舸娴挠洃洠踔吝€邀請其中10人和演員一同出演。這使得《下一站,天國》形式上很像一部紀錄片,現(xiàn)場沒有燈光、黑幕和反光板,手持的晃動鏡頭對準一個講述者長達三四分鐘。
《下一站,天國》收獲巨大成功,在超過30個國家上映,被英國評論家托尼·瑞恩斯稱為“杰作”。是枝裕和甚至認為這部片子才是自己的“處女作”。
從這以后,是枝裕和的工作重心從電視轉(zhuǎn)向電影,并于五年后拍出了《無人知曉》。
這是一次是枝裕和計劃了十五年的拍攝。1988年,他在新聞里看到了當(dāng)時震動日本的“西巢鴨棄嬰時間”。東京西巢鴨一間公寓里,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三個奄奄一息的孩子和一具腐爛的尸體。母親和不同男友生下五個孩子,托付給14歲的長子照料,自己不知去向。
在母親消失的六個月里,兩個孩子相繼死去。長子甚至將一個死去的弟弟裝進箱子,乘坐特別列車上山掩埋。在《知日》特輯里,是枝裕和曾談到這個細節(jié)對他的震動,“他一定是想帶弟弟坐一次特別列車。”
他以此事件為原型寫下劇本,聯(lián)系了不少制片人,但因他沒什么電影資歷,沒人投資。十五年后,《幻之光》和《下一站,天國》為他獲得了不錯的國際聲譽,他也終于完成了《無人知曉》的拍攝。
挑選演員費了一番心思,是枝裕和一向有點排斥用職業(yè)演員,“電影的拍攝對象應(yīng)該是看起來真實的活人,最理想的是普通人”。
在海選中,他見了許多“有了不起的表演欲”的孩子,最后選擇了看上去最普通的、沒有表演經(jīng)驗的四個。他非常喜歡肯洛奇拍攝孩子的方法,《小孩與鷹》里的孩子發(fā)現(xiàn)鷹死去,洛奇真的藏起了鷹,小演員在鏡頭前的憤怒和失望來自真實感受。他決定借鑒這種方法,《無人知曉》的四個孩子表演時沒有臺本,是臨場發(fā)揮的真實反應(yīng),“如果彩排,就會像校園劇一樣?!?/p>
他改編了故事,用一種溫暖的方式講述這個殘酷到恐怖的故事,形成一種奇特的矛盾感。母親帶著孩子搬進新公寓,孩子們捉迷藏一樣從箱子里嘻嘻哈哈鉆出來,他們不明白自己是需要躲藏生活的黑戶,還以為是做游戲。母親形象也并不令人憎惡,從表面上看,甚至是個有趣溫柔的好媽媽。因此在她消失后,孩子們愿意遵守和她的約定,停水餓死也不走出公寓。
是枝裕和采用了過度曝光的明媚鏡頭,孩子們似乎過著快樂的生活,而事實正好相反。孩子們頂著野人一樣的頭發(fā)玩耍,嬉笑著從公園打自來水回家煮面澆花,其實他們已經(jīng)停水多日,餓得皮包骨頭。
是枝裕和總是在修改劇本,隨著拍攝,他對故事的理解也發(fā)生著變化。在原劇本結(jié)尾,長子夢到死去一家人團聚,一起幸福生活。在拍攝中,他覺得這個夢仍然“有點逃避現(xiàn)實的心態(tài)”,于是改掉了結(jié)尾,在埋葬妹妹后,長子帶著剩下的孩子打水覓食做游戲,生活仍在繼續(xù)。
是枝裕和對這個殘酷的故事并沒有附加任何道德判斷,在一次采訪中,他否認拍社會題材電影能改變現(xiàn)狀,“我不喜歡傳達社會觀念的電影。導(dǎo)演總以為自己真理在握,但是世界不按他的道理出牌。”
《無人知曉》發(fā)行后,是枝裕和收到一些觀眾來信,說因為這部電影開始關(guān)心很晚還在社區(qū)公園游蕩玩耍的孩子。他很欣慰,“影迷把電影帶入了生活,而不是一出影院就拋在腦后了”,盡管他并不想刻意通過電影使世界變好,“但這種改變是好事。”
母親去世后,是枝裕和總是想起和母親一起吃“壽喜燒”,盡管心里有預(yù)感“這可能是最后一次和母親吃飯了”,然而他什么都沒做。失去母親后,他在新干線上寫了一部劇本,打算拍電影紀念,“否則無法翻篇,大概母親去世讓我太悲傷了吧?!痹趧”痉饷嫔希麑懥艘恍凶帧叭松飞?,總是晚一步”,他給電影取名《步履不?!?。
拍攝時間是2008年,這部電影記錄一個家庭相聚的一天,像是導(dǎo)演把攝像機往家里一架就走了。幾乎沒什么情節(jié),“除了細節(jié)別無他物”。
《步履不?!分械哪赣H和是枝裕和母親有點像,看上去體貼溫柔,其實嘮叨毒舌。是枝裕和并不想把她拍成一個完美母親,盡管與女兒媳婦相處融洽,背后卻有許多不滿牢騷。大兒子因救落水兒童早逝,每年忌日,她總邀請當(dāng)年被救的孩子來家中做客,殷勤招待背后是為了讓他記住恩人,在一年一度的坐立不安中內(nèi)疚自責(zé)。在男主角眼中,這種心思簡直有點“毛骨悚然”。
拍攝時,是枝裕和一度擔(dān)心觀眾是不是會覺得“這樣的東西算電影嗎?”但這部電影卻讓他在觀眾里有了具有辨識度的電影風(fēng)格,是枝裕和也承認家庭劇對自己的重要:“《步履不?!肥俏业娘L(fēng)格,如果說北野武的起點是黑幫片,那我的起點就是家庭倫理劇?!?008至今近十年,他又接連拍了另3部家庭劇《如父如子》《海街日記》《比海更深》,這并非有意為之,只是十年里母親去世和成為父親,讓是枝裕和對家庭題材有了更多想表達的東 西。
盡管在外國收獲聲譽,是枝裕和的電影在日本卻一直頗為小眾,票房不高?!斑@種影片的觀眾在法國要多于日本——幾乎兩倍?!眮碜晕靼嘌?、挪威、加拿大的觀眾告訴他,《步履不?!纷屗麄兿氲搅俗约旱哪赣H。直到《如父如子》,這部電影由偶像明星福山雅治出演主角,在日本票房第一次高達30億日元,在此之前是枝裕和的電影從沒超過10億票房?!敖址秽従訒掖蛘泻袅?,被看過自己電影的人打招呼,我單純地感到很開心?!?/p>
來北京前,是枝裕和并沒想到,他在中國有這么多影迷,他說自己的電影發(fā)行方從未到過中國宣傳,“不明白為什么會受到如此關(guān)注?!笔侵υ:碗娪霸谥袊臒岢北l(fā)于2015年的《海街日記》,這部電影改編自漫畫,還有四名當(dāng)紅女星加盟,講述四姐妹在沿海老屋中相互支持的日常生活。
在豆瓣上,《海街日記》評論人數(shù)超過十萬,遠遠超過《無人知曉》的三萬,是是枝裕和其他家庭片的兩倍多。評論有點兩極分化,“溫暖”“治愈”“平淡生活中的美好”出現(xiàn)頻率最多,另外則是大篇幅夸獎人美景美。而一些看過多部是枝裕多影片的影迷則表示“平庸”,認為該片甚至落了商業(yè)片窠臼,在滿足外國觀眾對唯美日式生活的獵奇外,并沒有更深刻的探索。
當(dāng)觀眾沉浸在對唯美日式日常的爭論時,是枝裕和已經(jīng)打算翻篇了。在訪談中,他聊得更多的是下一部電影——他看了一堆偵探小說,拍攝了一部刑偵片《第三次殺人》,福山雅治飾演的律師在為一名殺人嫌疑犯辯護時,發(fā)現(xiàn)真相并不簡單。
他還打算拍攝一部和中國有關(guān)的歷史片,已經(jīng)計劃十年。在中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上世紀30年代在中國滿洲地區(qū)建立了傀儡政府,其中有個拍攝電影的“滿洲映畫協(xié)會”。據(jù)是枝裕和調(diào)查,在其中一個時期,滿映內(nèi)部消除了民族差別,中日韓三國人以平等的身份,拿著一樣的工資,在同一張桌子上制作電影。
在接受《知日》采訪時,他談到自己一直想拍攝那段歷史故事,十年前“覺得在中國拍攝這樣的電影有點不可能”,而現(xiàn)在“情況或許有所改變,正在籌集資金”,“電影就是要做政治做不到的事?!彼a充道。
在電影接連引發(fā)家庭劇熱潮時,突然翻頁,是枝裕和說自己“不打算嘗試拍攝任何人眼中的‘熱門片”,他的電影只出于“表達需要”。在另一部電影里,是枝裕和讓一名音樂人父親說了一段話:“世間也需要沒用的東西。如果一切事物都必須有其意義,會讓人喘不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