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妮
(河池市中醫(yī)醫(yī)院耳鼻喉科,廣西 河池 547000)
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凝固止血效果、創(chuàng)傷性及復發(fā)率的影響
潘安妮
(河池市中醫(yī)醫(yī)院耳鼻喉科,廣西 河池 547000)
目的 探究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凝固止血效果、創(chuàng)傷性及復發(fā)率。方法選取60例慢性鼻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臨床治療方式的不同,隨機的將這6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采用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方式)和對照組(采用鼻內鏡下用吸切割器切除術治療方式),兩組30例,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凝固止血效果、創(chuàng)傷性及復發(fā)率。結果觀察組30例患者的凝固止血效果明顯的優(yōu)于對照組30例患者的凝固止血效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30例患者的創(chuàng)傷性及復發(fā)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慢性鼻炎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鼻內鏡下用吸切割器切除術。
鼻內鏡;低溫等離子;凝固止血效果;創(chuàng)傷性;復發(fā)率
慢性鼻炎是臨床常見且多發(fā)的鼻科疾病,傳統(tǒng)常規(guī)治療方式往往其療效不理想,慢性鼻炎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鼻塞、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1],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近年來,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方式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2],為了探究該治療方式所產(chǎn)生的病故止血效果、創(chuàng)傷性及復發(fā)率,本次調查研究選取60例慢性鼻炎患者的臨床資料,作出如下報告。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間收治的60例慢性鼻炎患者,但是由于這60例慢性鼻炎患者所選用的臨床治療方式不同,便隨機的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30例慢性鼻炎患者均進行鼻內鏡下用吸切割器切除術治療,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15~73歲,平均年齡(37.2±3.5)歲,病程1.2~15年,平均病程(5.4±0.8)年;給予觀察組30例慢性鼻炎患者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16~71歲,平均年齡(37.0±3.7)歲,病程1.5~15.2年,平均病程(5.5±1.0)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具體做法為:患者采取仰臥位,利用鼻內鏡做引導,在患者的鼻腔粘膜表面進行3次麻醉(1%的地卡因+1%的腎上腺素),3次麻醉時間共10 min。麻醉成功之后,對患者進行鼻甲長軸黏膜1.5~2.0 mL的1%利多卡因注射,然后,利用等離子系統(tǒng)探頭,對患者的鼻甲前端進行穿刺,并且沿著鼻甲長軸黏膜穿刺到后端(緩慢進行),將穿刺的檔位設置在5~6檔范圍內,穿刺10~15 s,并且對患者的每側鼻甲進行2~4次的打孔減容,打孔減容之后,利用明膠海綿貼對其進行封口。術后,患者需要堅持服用1周的抗菌素(口服),并且在治療后的第3天開始,患者需要每天對鼻腔沖洗1次,必要的情況下,局部使用噴鼻劑噴鼻。
對照組:鼻內鏡下用吸切割器切除術,具體做法為:患者采取仰臥位,并且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在鼻內鏡的引導下,正確安置開口器,然后,將細導管正確的放置在患者的鼻腔內,并且將患者的軟腭提起,將鼻孔充分的暴露出來,然后利用低溫等離子刀切除患者的病變部位(以7檔能量進行),隨后,利用5檔能量進行切口處理,并進行凝固止血。術后,患者同樣需要堅持服用1周的抗菌素(口服),并且在治療后的第3天開始,患者需要每天對鼻腔沖洗1次,必要的情況下,局部使用噴鼻劑噴鼻。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凝固止血效果 觀察組30例患者的凝固止血效果明顯的優(yōu)于對照組30例患者的凝固止血效果(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凝固止血效果綜合評分(凝固止血效果)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凝固止血效果綜合評分(凝固止血效果)比較(±s,分)
P值>0.05<0.05<0.05組別術前術后上升幅度對照組(n=30)3.72±0.96 7.55±1.07 3.85±0.68觀察組(n=30)3.46±0.85 12.47±1.03 9.04±0.71t值0.043 4.823 5.027
2.2 創(chuàng)傷性及復發(fā)率 觀察組30例患者的創(chuàng)傷性及復發(fā)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創(chuàng)傷性及復發(fā)率比較
慢性鼻炎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為鼻塞,該病的傳統(tǒng)常規(guī)治療一般采用藥物及手術切除等方式,但是其療效往往不佳,且復發(fā)率極高[3]。近年來,慢性鼻炎的臨床治療方式逐漸的拓展,相繼的出現(xiàn)激光、微波、電凝燒灼等治療方式[4],但是其療效無法確認,且容易導致出血、粘連、局部鼻黏膜破損等,最終會引發(fā)黏膜萎縮、下鼻甲壞死、廣泛結痂等[5],嚴重者,甚至會產(chǎn)生空鼻綜合征,對患者的鼻腔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產(chǎn)生嚴重的不利影響。鼻腔生理學證實,加溫、加濕是下鼻甲的主要功能[6],且下鼻甲的黏膜表面的纖維運動,是有效的保障鼻腔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7],激光、微波、電凝燒灼等治療方式容易破壞患者的下鼻甲黏膜,造成下鼻黏膜瘢痕化,從而導致患者的下鼻甲縮小,影響其加溫加濕功能,而且嚴重者會導致鼻分泌物潴留甚至結痂,最終導致臨床常見病癥——鼻塞[8],同時,各種細菌也會乘機侵入患者的鼻腔黏膜,引發(fā)感染。因此,慢性鼻炎的臨床治療,應當保證患者的下鼻甲完整不被破壞,不影響鼻腔生理功能。近年來,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方式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它作為一種新型的微創(chuàng)慢性鼻炎治療技術,其作用機制為:利用低溫等離子刀在適當?shù)哪芰χС窒拢蜷_患者的下鼻甲黏膜組織細胞的分子鏈,且保證患者的下鼻甲黏膜不收縮,起到良好的組織體積減容效果,整個治療過程,不破壞患者的表面黏膜,使得黏膜細胞保持活力,從而達到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即:提升凝固止血效果,降低創(chuàng)傷性及復發(fā)率的作用。本次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30例患者的凝固止血效果明顯的優(yōu)于對照組30例患者的凝固止血效果,且觀察組30例患者的創(chuàng)傷性及復發(fā)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P<0.05),這都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同時反映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慢性鼻炎的優(yōu)越性,而且該治療技術操作比較簡便,術野比較清晰,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手術安全隱患,增強患者的信任感,促進治療效果的提升。
總之,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慢性鼻炎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鼻內鏡下用吸切割器切除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慢性鼻炎治療手段,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但是慢性鼻炎的臨床治療是一個長期斗爭的過程,且患者的接受能力不同,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選擇治療方式,才能確保治療效果的提升,從而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因此,本次調查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進一步深化探究。
[1]林慶洪,王龍海.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凝固止血治療頑固性鼻出血[J].臨床醫(yī)學,2015(8):91-92.
[2]李慧軍,宋鵬龍,王麗妍,等.鼻內鏡下不同方法治療鼻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6,12(4):345-346.
[3]田崇明,王桂浩,王大海,等.低溫等離子手術系統(tǒng)經(jīng)鼻內鏡引導下治療鼻出血的臨床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 (15):2235-2236.
[4]葉繼旺.鼻內鏡技術在鼻出血治療中的應用(附130例報告)[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13):157-158.
[5]張建輝,杜麗娟,李四軍,等.鼻內鏡下雙極低溫等離子刀治療頑固性鼻出血120例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5(45):61.
[6]董淑霞,衛(wèi)元峽,柴菊麗,等.鼻內窺鏡聯(lián)合耳內窺鏡下低溫等離子消融治療鼻出血120例[J].醫(yī)學信息,2013(27):757-758.
[7]張靜,周星彤,程遠俠,等.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消融篩前神經(jīng)治療變應性鼻炎[J].當代醫(yī)學,2011,17(9):101-102.
[8]田樹昌,孫玉琴,劉健,等.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治療變應性鼻炎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09,15(18):83-8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