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第七中學
“三段六步”作文序列化教學模式研究
廣東省廣州市第七中學邵長思
“三段六步”作文序列化教學模式是針對當前作文教學的隨意、無序、低效的現狀而提出的一種教學方式。三段指的是積累階段,寫作階段,評改與升格階段;六步指的是素材積累——寫作基本功訓練——輔助作文訓練(課前演講、口頭作文、辯論訓練、周記、練筆)——正式作文訓練——作文評改(自評、互評)——作文升格六個步驟。
教學模式 序列化 作文
1.選題意義
寫作水平是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也是未來生活必不可少的能力。寫作理應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遺憾的是,在高中語文教學實際中,寫作卻處于十分尷尬的位置,因此,作文教學無序狀態(tài)應及早結束。研究作文序列化教學問題不僅必要而且迫切。而實現作文教學的優(yōu)質、高效,最需要的就是有可操作的、有效的作文序列訓練體系和方法,可以改變目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無“序”可循、無“章”可據、無“法”可依的教學現狀,構建循序漸進的作文目標序列,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
2.研究意義
通過高中作文序列化有效教學策略研究,構建高中作文序列化訓練體系,從高一至高三作文實行科學有序的訓練,體現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單純向深刻的訓練層次。以期在師生的平等對話中,在充滿真誠與愛的合作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說話、大膽表達、大膽追求、大膽創(chuàng)新、大膽批判,抒真情,說真話,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在更高層次上培養(yǎng)學生依托語言或話語進行生存、思考與交流的能力。
1.教育法規(guī)、新課程標準
(1)以國家教育改革決定為總綱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求:“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過程,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習慣,重視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及團結協(xié)作和社會活動能力?!边@就給我們指明了作文教學改革的具體方向。[1]
(2)以新《語文課程標準》、新課程理念為指引
高中語文課程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fā)設計課程目標,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2]
2.素質教育的有關理論
(1)全體發(fā)展性的原則
強調在作文系列化訓練中,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著眼于學生全面發(fā)展,讓每一個學生的寫作興趣有所增強,寫作水平有所提高。
(2)主體實踐性的原則
強調學生的寫作實踐,在寫作中提高寫作能力,提高綜合能力。
(3)有序開放的原則
①教學內容的有序開放。
②教學形式的開放。
③師生關系應開放。
(4)合作探究的原則
作文系列化訓練需要合作,包括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在合作中學會相互接納、分享、贊賞與互助。
(5)批判創(chuàng)新性原則
在寫作過程中,能夠有自己的理性思考,發(fā)表獨特的見解,突破固有思維模式,求新求異。
1.總目標
面向全體學生,通過系列化的作文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語文素質和綜合素質。
2.具體目標
(1)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植科學理性精神。
(3)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在表達實踐中發(fā)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
(4)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fā)。
(5)進一步提高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并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
(6)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45分鐘能寫8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每學年不少于8萬字。
本課題從作文的本源出發(fā),依據教與學雙方的心理特點,重點研究以下主要內容:高中作文序列化訓練的方式、方法及管理措施;高中作文序列化教學的課堂模式;高中作文序列化有效教學的策略。
1.高中作文序列化訓練的方式、方法及管理措施
學生寫作能力的形成過程:廣泛閱讀,積累感悟——自由寫作——接受指導——規(guī)范寫作。學生習作心理過程是:思考生活——產生表達欲望——寫作表達——反思——尋求指導或閱讀借鑒——反饋修改——成功表達。這個心理過程不是線形發(fā)展的,應該是經過若干次循環(huán)后逐漸形成。因此,我們的作文教學程序應該遵循這個軌跡。先訓練觀察思維的能力,積累感悟,自由表達,然后再規(guī)范指導。
高中作文序列化訓練程序(“六步法”)為:素材積累——寫作基本功訓練——輔助作文訓練(課前演講、口頭作文、辯論訓練、周記、練筆)——正式作文訓練——作文評改(自評、互評)——作文升格。
2.高中作文序列化教學的課堂模式
根據序列化訓練的程序,探究各種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總結出各個課型的特點及操作流程,并能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適時調整教學方法。
3.高中作文序列化有效教學的策略
采用“四維訓練法”:以年級為縱,以課型為橫,以文體訓練為主線,以培養(yǎng)思維品質為目的,實行“四維”立體訓練模式,快速、高效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本課題研究以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力理論為依據,運用現代教學論、信息技術理論、課程資源理論,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資料收集法、學生帶動法、教育實驗法、個案研究法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寫作文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循序漸進,提高寫作水平。
(一)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構建作文訓練體系,科學有序地安排訓練內容,明確訓練目的和要求,注重精練,提高訓練效率
1.閱讀積累和生活積累的序列化
針對現行教材的模塊安排的不足,根據新標要求,對學生名著閱讀(詞語積累、優(yōu)美文段摘錄、名言名句積累、讀書筆記)和生活積累(觀察訓練、日記、隨筆)作出科學系統(tǒng)的安排。
2.寫作思維訓練的序列化
包括直覺思維、靈感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等。具體滲透到每一次作文訓練中。
3.語文活動的系列化
高一第一學期語文活動包括:
(1)課前五分鐘語文活動。
在每節(jié)語文課的開始,講成語故事、評點時事。
(2)辦班級小報。
讓每個學生主辦一份作文手抄報,共出兩期,一期為精彩描寫片斷??硪黄谥饕l(fā)表自己滿意的作品。在規(guī)定的時間由學生自己展出。每期小報評選評講過后都要裝訂結集,學生可經常翻看。
(3)歌詞寫作與交流。
高一第二學期語文活動包括:
(1)課前五分鐘語文活動。
口頭作文訓練(包括審題、立意、布局、描寫、思維、修辭與語言表達訓練等)。
(2)名家散文品鑒與交流(手抄報)。
(3)對聯(lián)的寫作。
高二第一學期語文活動包括:
(1)課前五分鐘語文活動。
議論文審題、立意、寫提綱、寫標準段、論證方法訓練等。
(2)手抄報(講名人名言名人小故事)。
(3)新聞寫作與播報。
高二第二學期語文活動包括:
(1)課前五分鐘講故事。(2)創(chuàng)作微型小說。(3)填詞做詩。(4)語文研究性學習。
高三:
(1)常用文體寫作。(2)應試作文訓練。
4.作文訓練內容系列化
對三年的作文訓練內容和訓練方式進行科學的安排和統(tǒng)籌規(guī)劃。
第一,時間安排:
設想為六個學段。前四個學段具體安排為:
(1)高一第一學期:
思維訓練系列:
直覺思維、形象思維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
寫作訓練系列:
①審題②立意③選材④布局⑤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場面描寫⑥記敘文的評改⑦記敘文綜合訓練⑧歌詞的寫作。
課外積累系列:
觀察生活、寫記敘文片段、日記,閱讀散文名篇、小說名篇。
(2)高一第二學期:
思維訓練系列:
形象思維、靈感思維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
寫作訓練系列:
記敘性散文、短篇小說(編故事)。
①記人散文②記事散文③記物散文④記敘性散文綜合訓練⑤記敘性散文的評改⑥短篇小說題材的選擇和主題的開掘(新、小、深)⑦短篇小說情節(jié)的安排與設置⑧小說綜合訓練。
課外積累系列:
閱讀小說名篇,積累詞語,摘抄好的文段。
(3)高二第一學期:
思維訓練系列:
邏輯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
寫作訓練系列:
議論文的寫作、新聞的寫作。
①審題立意②選材③布局④議論文的思維訓練⑤議論文的評改⑥消息寫作(擬題訓練、導語和主體寫作)⑦⑧說明文訓練。
課外積累系列:
讀議論文名篇,摘錄名言名句名人故事。
(4)高二第二學期:
思維訓練系列:
議論性散文的寫作、對聯(lián)寫作/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
寫作訓練系列:
①審題立意②選材③布局④議論性散文的評改⑤命題作文⑥看圖作文⑦材料作文⑧話題作文訓練。
課外積累系列:
讀議論文名篇,摘錄名言名句名人故事,背誦詩詞名篇。
第二,課外練筆
高一,以下12大類為主:人物素描、校園采風、鄉(xiāng)情民俗、春夏秋冬、往事回眸、動物世界、名勝風光、真情告白、課堂寫真、心海浪花(寫心理活動)、街巷見聞、一事一議等。
高二,以下10大類為主:奇思怪想、科幻天地、實驗報告、應用文苑(寫通知、啟事、海報等)、文學天空(嘗試寫小說、詩歌、戲劇、散文等)、科技動態(tài)、一題多做、讀書有感、影視評論、課文質疑等。
高三,以下10大類為主:質疑問難、一孔之見、高考話題、焦點話題、時事論壇、校園爭鳴、名人點評、縱論天下、時文賞析、經典品味等。
第三,讀書筆記
高一:標題的評點,名句的摘抄,詞句的賞析,句子的仿寫,語段的解析,人物的分析,場景的描述,美文的品讀,開頭的欣賞,結尾的妙處……
高二:觀點的詮釋,事例的點評,說法的質疑,對話的評論,名詩的賞讀,論證方法的解讀,社會現象的剖析,新聞稿件的評論,精彩論證的摘錄,歷史人物的評點……
高三:文化現象的反思,文化名人的評點,文化經典的管窺,文化潮流的辨析,民族心理的解剖,哲學觀點的推介,社會流俗的批判……
(二)訓練時注重系列,突出重點,強調實效
從實踐情況看,整個高中作文系列包括記敘文系列(一般記敘文、記敘性散文、小說)、議論文系列、實用文系列(新聞、對聯(lián)),涉及的內容多而雜,短短的兩個學年不可能一一兼顧。所以在注意系列化的同時,也要注意突出訓練的重點。
所有文體中,應重點突出記敘文系列和議論文系列。記敘文系列中,應重點抓立意、選材、描寫、情節(jié)、語言等五個方面的訓練。議論文系列中,應重點抓觀點鮮明、結構嚴謹層次清楚、觀點與材料一致、多種方法論證等四個方面??紤]到歷年高考中學生作文實際情況,高中階段應偏重于對議論文的訓練。
在整個訓練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實際掌握情況,強調訓練的實際效果。對于忽略要求或沒達到要求的同學,要求重寫,直到完全達到訓練要求為止。
(三)指導與批改注意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個性化指導,提高訓練的針對性
訓練內容確定了,訓練的目標怎樣達到呢?要從寫前指導、寫后批改、作文講評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下功夫。
寫前指導包括:
1.明確每次作文的訓練目標和要求。2.針對學生有關訓練內容的疑問的指導。3.精選符合訓練要求的范文給學生欣賞、借鑒。
作文批改包括:
1.對學生寫作中一般性問題采取傳統(tǒng)的眉批和尾批方式。2.對個別學生的特殊問題采取面批(約占1/4)。
(四)改革作文教學的模式,變封閉的作文教學為開放的作文教學
1.開放的作文指導。
2.開放的作文訓練過程。
3.開放的作文評改。
(五)重視作文升格訓練
升格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完善“自我糾正系統(tǒng)”,使學生的自覺意識不斷強化,尤其是在考前短時間的強化訓練時,具體的操作方法很重要。
升格一般采用“四步法”:“病文呈現”——“病因分析”——“升格思路”——“修改成文”。
“病文呈現”是要學生知道錯誤,一般是 老師直接給出分數,學生明確自己作文的等級。這里的“病文”是一個相對概念,只要不是滿分文都可以稱之為“病文”,只是“病情”輕重不同而已。
“病因分析”是要學生明白錯誤所在,一般是師生對照高考評分標準,共同分析,重點分析不能得高分的原因,使學生明了病因所在。
“升格思路”是要學生明確修改的思路、方法,升 格所要達到的目標,再根據目標制定出具體修改措施:增加,刪除,更換,改寫,重搭框架,另起爐灶,美化語言,等等。
“修改成文”是要學生動手修改,潤色成文。再和原文對照,比較體悟,吸取教訓,形成經驗,防止類似的錯誤的出現。
操作流程圖:
“三段六步”作文序列化教學模式切中了目前作文教學的弊端,較好的解決了作文低效、無序的問題,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有較大的幫助。這種教學模式可以產生較好的效益,值得推廣。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EB/OL】.1999(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1
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課題,NO.12014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