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網(wǎng))2016年10月4日,有眾多“驢友”違規(guī)穿越九寨溝被困,救援隊連夜在高海拔地區(qū)救出12人;2016年10月5日,6名游客夜間冒險繞山路進入五臺山,被困在半山腰近4個小時后,被寺廟僧人救助;同一天,備受關(guān)注的廣州女“驢友”任安兒的遺體被找到,她之前與其他3人結(jié)伴徒步喀納斯迷路失聯(lián),最終不幸遇難。
中國參加戶外旅游的人數(shù)逐漸增加,與之成比例的事故報道也顯著增多。上述事件中,有些是偽“驢友”,他們純屬就是為了省景點門票錢,繼而從未開發(fā)的野路子上鋌而走險;而更多的“驢友”,是拒絕大眾化的旅游體驗,追求純粹的自然體驗。但在自身經(jīng)驗和裝備設(shè)施水平還沒有達到可以不顧一切的情況下,如果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戶外旅行,那么這實則是用生命去探險。
讓人無法回避的是,不少“驢友”的探險傾向,在于那份沒有衛(wèi)星電話、于荒無人煙處冒險的快感。這種精神體驗,類似于“在路上”的“凱魯亞克式”的沖動。但要看到,在眾多“驢友”遭難的事件中,救援力量和公共資源都處于高速運轉(zhuǎn)之中,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任性,著實讓社會傷不起。
適用論題:尊重生命 別拿生命去冒險
運用點撥:讓“驢友”安全、體面地去追尋“詩與遠方”,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但在此之前,“驢友”還需要給自己上一堂生命教育課?!绑H行”不是為了刺激、追求冒險,如果賠上自己的生命,那沿途有再美的風景也是白搭。本素材適用于“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等議論文,以事實作為論據(jù),警示生命對于每個人、每個家庭的重要性,告誡人們:冒險精神可提倡,但必須在尊重生命這一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