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構建與難題
編者按: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我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從寬”一面的體現(xiàn),實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可以節(jié)約人力物力,縮短訴訟周期,推動案件繁簡分流,從而解決案多人少的矛盾,節(jié)約有限的司法資源。因此,我國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為司法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2016年7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方案》。2016年9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決定授權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8個城市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也隨之部署了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試點工作。
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勢在必行,但需要解決的難題也不少。為此,本刊特別聯(lián)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邀請相關學者和實務界專家對此進行探討,特別推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構建與難題”專題,希冀對我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研究和推進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