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彥靜
網約車未來發(fā)展的憂患危機
文 彥靜
網約車的出行模式已經風靡了一段時日,也被民眾接受,認為其經乭又便捷。用戶只需一鍵點擊,便會有一輛車準時到達載您去目的地。對于網約車司機而言,也是干勁十足,因為這一平臺為他們提供了優(yōu)厚的經乭收入,所以許多司機對此都充滿了信心和憧憬。
近半年來網約車的熱度逐漸消減,這一新型職業(yè)和新興出行方式似乎沒有朝著更蓬勃的方向發(fā)展,反而消退了下來。網約車未來發(fā)展的憂患與危機究竟原何如此?這當中最首要的原因是人的因素,即網約車司機。由于網約車新政的出臺和網約車平臺獎勵減少,很多司機已經退出了網約車工作,而新的政策也限制了許多人無法再做網約車司機。
專車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移動出行平臺駕駛員規(guī)范管理問題備受關注。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在參考國內外運輸業(yè)背景審查機制,并廣泛征求專家的意見后,對于網約車駕駛人員北京審查體系進行了明確,正式制定了網約車駕駛人員禁入標準。
該標準主要針對有重大、暴力、潛在暴力和危害公眾安全的犯罪、嚴重治安違法及交通違法人員,除負案在逃人員外,犯有綁架、搶劫、盜竊、吸毒、強奸、猥褻、故意傷害、聚眾斗毆、故意殺人、危害國家安全等罪的,以及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等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及交通安全違法也同屬此列。
這個以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為發(fā)布主體的禁入標準,相關政策將首先在某網約車平臺實施。該平臺負責人表示,目前已與國家多個有關部門展開了緊密合作,對平臺司機和車主進行嚴格的審查,剔除有上述可能威脅到乘客安全的司機。
南京市首場網約車駕駛員從業(yè)資格考試日前開考,報名參考的76名駕駛員中,僅有10人在兩門科目中達到80分的合格線。據了解,考試包括全國題和南京本地題兩張卷,難倒很多駕駛員的是南京本地題,考題要求司機對本地道路非常熟悉,還要具備一些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
76人參加考試,10人通過,通過率僅為13%,的確偏低。至于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考題較難、參考人員準備不足,又由于是首場考試,大家還沒摸清這種考試的“門道”等。
其他地方的網約車從業(yè)資格考試,同樣有一些考題引發(fā)爭議,而且通過率普遍很低。人們難免對網約車從業(yè)資格考試的難度提出質疑,乃至猜疑存在刁難,目的是構筑高門檻,變相遏制網約車的發(fā)展。
這種猜疑無根無據,且不去理會;但質疑考試太難導致通過率太低,確是有一定道理的。
拿什么判斷考試難度合不合理?不是人們議論紛紛的該不該考英語、網約車司機該具備哪些知識,因為這是永遠爭論不清楚的——網約車司機當然懂的越多越好但是依此邏輯,網約車司機都得是復合型“知道分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家事國事天下事無不了然于胸,讓一名網約車變成“百事通”這無疑是不合理的。
有一點很清楚:網約車司機說到底就是營運車輛司機。網約車與傳統(tǒng)出租車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叫車、接活兒的方式不同,前者是人們通過網絡平臺叫車,后者是人們在大街上招手叫車。除此之外,網約車和傳統(tǒng)出租車提供的服務一模一樣,無非是開車把乘客從一個地方送到另一個地方。很多傳統(tǒng)出租車的司機也通過網絡平臺接單,他們同樣是網約車司機,或者說兼具兩種身份。
既然網約車司機和出租車司機沒什么本質區(qū)別,而且提供的服務類似,那么網約車從業(yè)資格考試就應該與出租車從業(yè)資格考試大體相當。出租車駕駛員怎么考,網約車駕駛員就怎么考,考試內容的范圍、難度以及合格線等,都應該一視同仁,沒有理由在從業(yè)資格考試上給網約車司機提出更高要求。人們之所以質疑網約車從業(yè)資格考試難,正是感覺它的難度明顯高于出租車從業(yè)資格考試,通過率明顯更低,這無疑是判斷考試難度不合理的有力證據。
隨著網約車發(fā)展,今后網約車從業(yè)資格考試可以考慮與出租車從業(yè)資格考試合并,這是最為公平合理的辦法,也最能消除人們的種種猜疑。不要擔心因此導致網約車司機太多,除了從業(yè)資格考試,各地還設定了車輛門檻、牌照門檻、戶籍門檻等各種高低不同的門檻,這些門檻足以遏制網約車的無序發(fā)展,在從業(yè)資格考試上,就不必再設一道比開出租車更高的門檻了。
2017年2月21日,北京下起了近年罕見的大雪——惡劣天氣往往是網約車司機賺錢的好時機,溢價2倍甚至3倍的加價制度讓他們感受到工作的快感。不過在大雪降臨北京后,網約車的司機們只是收到兩條提醒短信,內容都是“完成26單,平臺額外獎勵您100元暴雪嘉獎”。
相比以往的獎勵,很顯然只是這樣的措施很難調動司機的積極性。面對室外的茫茫飄雪,大部分網約車司機看著熱力圖的變動而選擇不出車,同時忙碌地尋找其他的工作崗位。事實上,自從春節(jié)前夕北京幾個主要交通要點嚴查非法運營之后,他們的工作范圍就大多停留在五環(huán)之外。
拋開共享經濟的華麗光環(huán),網約車市場陷入了一段沉寂期,沒有了各路資本的攪動后,各個平臺積極收割利潤。
被邊緣化的快車業(yè)務
著名經濟學家曼昆曾簡單地總結過經濟學的十條原理,其中第四條“激勵”或者能解釋目前某網約車平臺的困境。曼昆認為,激勵是誘使人們做某件事的東西,例如對人們的懲罰或獎勵?!坝捎谌藗兺ㄟ^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利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調度費和動態(tài)價格作為一種刺激手段,一直被視作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它用價格杠桿“解決”運力不足的問題,讓愿意付高價的用戶優(yōu)先打車。不過,這種刺激手段也是網約車平臺最具爭議性的地方。今年春節(jié)前夕,因為調度費過高的問題,滴滴在輿論聲討下不得不取消出租車的“建議調度費”功能,不過這種取消只是階段性。
同樣地,這場大雪原本應該催生出驚人的翻倍獎勵,但網約車平臺似乎不敢再次觸動用戶的敏感神經,只是向司機推出沖單獎,而且要完成26單才額外獲得一百元的獎勵,最終能完成這一條件的司機少之又少。
該網約車方面透露稱,目前對15分鐘后供需預測的準確度已經達到了85%,但并不代表就能解決。隨著政策層面的落地,外地車牌和不符合戶籍規(guī)定的司機開始流失,運力不足的問題將進一步凸顯。
既然快車業(yè)務難有增長空間,就索性發(fā)展出租車市場填補運力,這既避免了政策風險,又能贏得政府的信任。2016年年底,該平臺宣布其牽手全國數十座城市的150多家出租車企業(yè)展開多元化合作,在流量、技術、服務三方面進行融合。
雖然不能對出租車司機收取傭金,但是只要出租車司機和用戶仍然使用這個平臺,那么車資仍然在此平臺上流動,就有機會從中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
事實上,快車業(yè)務被邊緣化是必然選擇,一方面是出于新政之下的考量,另一方面是快車業(yè)務已經摸到天花板。在最近一輪架構調整中,成立快捷出行事業(yè)群,包括出租車事業(yè)部、快車事業(yè)部、優(yōu)步事業(yè)部、平臺運營部、運力中心,將進一步加速出租車、快車和專車全方位融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