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緬燕(岳麓書社編輯)
走向世界的歷史見證“走向世界叢書”續(xù)編正式出版
文/李緬燕(岳麓書社編輯)
“走向世界叢書”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出版的一套重要叢書,這套叢書記錄了百多年前的中國人從認識世界到走向世界的歷程,反映了十九世紀中國由閉關自守到逐步開放的歷史。叢書由著名出版家鐘叔河先生擔任主編,原擬推出一百種,然而在成功推出三十五種圖書后,由于一些原因,后六十五種書稿一直未能得以整理出版。2012年,岳麓書社啟動“走向世界叢書(續(xù)編)”出版工程,將擱淺了近三十載的出版計劃付諸實施?!袄m(xù)編”仍由鐘叔河先生擔任主編,收書六十五種,共計一千余萬字,不但繼承發(fā)揚了叢書的個性和特色,還延續(xù)并優(yōu)化了叢書的整理模式,經(jīng)過四年的努力,“走向世界圖書一百種”終于在2016年12月底得以全面出版。
岳麓書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走向世界叢書”(第一輯三十五種)是我國圖書出版業(yè)在改革開放之后的豐碑之一。它們記錄了十九世紀中國人開始走向世界的早期的腳印,兼具文史趣味和學術價值,選題獨特、視角新穎,一經(jīng)推出,便贏得了當時包括錢鐘書、李一氓等專家學者在內(nèi)的學術界、思想界和文化界人士的高度贊譽,也給了當時剛剛打開國門、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一個嶄新的視角和歷史的借鑒,可謂開辟了出版新氣象,至今在出版界仍有重大影響。
該套叢書原計劃出一百種,后由于種種原因只出版了三十五種,尚有六十五種九百余萬字未出版。2008年,應海內(nèi)外廣大讀者要求,我社重印此套叢書第一輯修訂版,數(shù)年來學界反應良好,對其價值評價極高。
在兩版“走向世界叢書”備受各界肯定的同時,廣大讀者對“走向世界叢書(續(xù)編)”的呼聲和期待也越來越高。為完成出版使命,經(jīng)過長期的籌備和醞釀,我社推出了“走向世界叢書(續(xù)編)”,并成功地納入了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規(guī)劃項目,獲得出版基金項目資助?!袄m(xù)編”將延續(xù)第一輯的整理模式,與之合成全璧,相信定能收獲不俗的社會反響和學界嘉賞。
百多年前的中國,隨著封建主義的腐朽沒落、帝國主義的侵略掠奪,曾經(jīng)空前強盛、版圖遼闊的大清朝變得內(nèi)憂外患、貧窮積弱,逐漸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無底深淵。面對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無數(shù)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人,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為改變國家的命運而奮起抗爭、救亡。
從林則徐的“睜眼看世界”,到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容閎的“西學東漸”,到洋務派的“中體西用”,到維新派的“維新變法”……讓我們看看這些名字:張德彝、黃遵憲、張謇、康有為、張蔭桓、伍廷芳、盛宣懷、羅振玉、張元濟……他們都是“走向世界叢書”的作者,他們不但是百年前的尋夢人,更是復興夢的先驅者——他們生于一個神州陸沉,山河破碎的年代,作為清末為數(shù)不多的與世界有過接觸和交流的知識分子,他們或多或少地認識到中華民族已經(jīng)到了一個危如累卵、大廈將傾的時刻,為了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復興,他們立足于自身職責,為民族的自強和救亡奔走呼號、建言獻策。借助或出使或考察或游歷西方各國的機緣,他們開始走向世界,開始認識中國以外的世界,記錄眼中的西方世界,并且以自己的智慧剖析他們接觸到的世界,將他們見到的西方世界、近鄰日本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軍事、科技等方面有用的有價值的內(nèi)容以日記、筆記、考察報告等各種形式介紹給國人,希望能“師夷長技以制夷”,希望能為中國的繁榮復興提供有意義的借鑒。
鐘叔河先生小影
主編鐘叔河先生也正是看到了這些作品的價值,所以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便從大量的這類作品中遴選出了一百種編為“走向世界叢書”,希望能給當時剛剛打開國門、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一個嶄新的視角和歷史的借鑒。當時李一氓先生對這套叢書作了非常中肯的評價,他說:“鐘叔河同志以遠大的眼光,孜孜不倦,搜集一八四〇到一九一一的七十年間的這類著述約百種,編為‘走向世界叢書’……這確實是我近年來所見到的整理古文獻中最富有思想性、科學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一套叢書。在這方面,推而廣之,可稱為整理古籍的模范?!笔捛壬舱f:“如果要我就新時期以來文史方面推舉五種——甚至三種杰出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我都會把湖南岳麓書社在八十年代初期所出的‘走向世界叢書’列進去。除了它自身的巨大學術價值,這套書還及時地配合了當前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事業(yè)。”
可惜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走向世界叢書”只出版了三十五種,因各種原因未能全璧,“走向世界叢書(續(xù)編)”,搶救性地挖掘和整理了第一輯遺留下的未及付梓的寶貴書稿,并延續(xù)了第一輯的整理模式,繼承和發(fā)揚了第一輯的個性和特色,與第一輯形成合璧之作,“反映了十九世紀中國由閉關自守到逐步開放的歷史。這是一段十分重要,也是十分豐富的歷史。它既是文化交流史,又是人民生活史;既是外交史,又是政治史;既是‘西學東漸’史,又是變革維新史?!保ㄖ骶庣娛搴诱Z)。
這六十五種精心編輯整理的作品,與第一輯一樣既是百多年前中國人睜眼看世界的歷史見證,也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碰撞而生的歷史火花,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這些作品中對當時世界的描述和評價,對中外文化的比較和批判,無論是從學術、思想、文化等方面來看,還是從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流來看,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和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