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筱昕 李天楚
摘要:針對泰姬陵在印度莫臥兒王朝時期受伊斯蘭風格影響下的建筑景觀空間塑造手法進行研究,通過對泰姬陵空間布局特點的分析,總結空間塑造手法和美學以及宗教之間的潛在聯(lián)系。
關鍵詞:泰姬陵;伊斯蘭園林;泰姬陵空間
1.泰姬陵簡介
1.1簡介。泰姬陵建于17世紀中葉,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阿格拉(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被譽為“完美建筑”。它由殿堂、鐘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瑪瑙鑲嵌,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伊斯蘭教建筑中的代表作。
1.2伊斯蘭文化對泰姬陵的影響。濃郁的伊斯蘭風格:泰姬陵的建造繼承波斯造園藝術,平面布置上把園林建成“田”字,用縱橫軸線(水渠)分為四區(qū)。典型的伊斯蘭園林都由十字形水渠劃分成四塊,中央是噴泉或中心水池,每方的渠代表一條河,正是《古蘭經(jīng)》里“天園”中的水、乳、酒、蜜四條河。印度莫臥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本人在宗教上,遵奉伊斯蘭教義,推行伊斯蘭教法,使得泰姬陵在建筑風格、空間布局以及植物配置形式上都有著濃郁的伊斯蘭風格。
波斯審美方式的流人:莫臥兒王朝期間曾多次邀請波斯的宮廷畫家來到印度,這使得透視法、遠近法、陰影法等表現(xiàn)手法都被印度本土工匠們大量吸收,除此之外,這些波斯人也追求鮮艷的色彩,因而建筑外墻、水盤、水池常用彩色瓷磚貼面,這些美學表現(xiàn)技巧在后期泰姬陵的建設當中被應用的淋漓盡致。
2.泰姬陵的空間格局
2.1泰姬陵的選址。泰姬陵座落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內;占地約17公頃,南北長580米,寬305米。1631年,泰姬陵在印度北部亞穆納河轉彎處的大花園內開始動工興建。此處位于亞穆納河下游,沙賈汗可以從河上游的阿格拉城堡上遠遠地望見。
2.2泰姬陵的空間布局。泰姬陵整個陵園的空間布局是一個長方形,四周被一道紅砂石墻圍繞。有前庭、正門、莫臥兒花園、陵墓主體、以及兩側的清真寺。
泰姬陵布局單純,整體上來看僅分為前院和后院兩個部分。但從平面來看,陵墓是唯一的構圖中心,居于中軸線末端,前面展開的是方形草地。從一進第二道門,有足夠的觀賞距離,視角良好。
大門與陵墓之間的莫臥兒式花園——是典型的伊斯蘭式花園,位于陵墓主殿正前方,由一條寬闊筆直的紅石甬道相連接,左右對稱,布局工整,兩旁種植果樹和柏樹,分別象征生命和死亡。甬道兩邊是人行道,人行道中間修建了一個“十”字形噴泉水池。映射著《古蘭經(jīng)》里“天園”中的四條河,通過兩行并排的樹木把花園劃分成4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型,因為“4”字在伊斯蘭教義中有著神圣與平和的意思。
在泰姬陵墓主體建筑兩旁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紅砂巖筑成,頂部是典型的白色圓頂,兩座建筑對稱均衡,左右呼應,興建這兩座清真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整座泰姬陵建筑的平衡效果,以達到對稱之美。
3.泰姬陵的空間塑造
3.1泰姬陵庭院空間手法。構圖對立統(tǒng)一:陵墓方形的主體和渾圓的穹頂在形體上對比很強,但它們卻是統(tǒng)一的:它們都有一致的幾何精確性,主體正面發(fā)券的輪廓同穹頂?shù)南嗪魬?,立面中央部分的寬度和穹頂?shù)闹睆较喈敗?/p>
建筑比例和諧:各主要部分之間有大體相近的幾何關系,塔高(連臺基)近于兩塔間距離的一半,主體建筑立面中央部分的高近于立面總寬度的一半,立面兩側部分的高近于立面不計抹角部分的寬度的一半,其余的大小、高低、粗細也各得其宜。
主次分明的設計手法:陵寢主殿和穹頂之間的過渡聯(lián)系也很有匠心,穹頂統(tǒng)率全局,尺度最大。正中凹廊是立面的中心,尺度其次;兩側和抹角斜面上凹廊反襯中央凹廊,尺度第三;四角的尺度最小,它們反過來襯托出中央的闊大宏偉。另外,周邊四個小穹頂與主穹頂在相似之外好像包含著對比,除了對比著各部分有適當?shù)穆?lián)系、呼應、相似和彼此滲透之外,它們之間十分明確的主從關系也保證了陵墓整體風格的完整性,同時形成了活潑的天際輪廓線。
3.2泰姬陵主殿為例。泰姬陵主殿建筑本身空間肅穆明朗,它的構圖穩(wěn)重而又舒展:臺基寬闊,和主體約略成一個方錐形,但四座塔又使綜輪廓空靈,同晴空相穿插滲透透。各部分的幾何形狀明確,互相關系清楚,虛實變化肯定,沒有過于瑣碎的東西,沒有含糊不清的東西,誠樸坦率,比例和諧。主體和穹頂之間的別具匠心:主體抹角,向圓接近;在穹頂?shù)乃慕遣贾昧诵●讽?,它們形成了方形的布局;小穹頂是圓的,而它們下面的亭子卻是八角形的,同主體呼應。四個小穹頂同在穹頂在相似之外,還包含著對比:一是體積和尺度的對比,反襯出大穹頂?shù)暮陚?;二是虛實的對比,反襯出大穹頂?shù)那f重。細高的塔同陵墓本身形成最強的對比,它們把陵墓映照得分外端遍地開花宏大。它們都有相同的穹頂、簡練單純的,包含著圓和直的形式交互,在構圖上聯(lián)系密切,一起被高高的臺基穩(wěn)穩(wěn)托著。除對比各部分有適當?shù)穆?lián)系、呼應、相似和彼此滲透之外,它們之間十分明確的主從關系保證了陵墓的統(tǒng)一完整。
4.結語
不論園林還是建筑的空間設計都是時代的產物,是人類文化的承載者,只不過,在大部分的人類時代里,這些建筑與園林承載的都并非是普通老百姓的思想,而是皇室權貴與上流階層又或是宗教信仰。對于整個泰姬陵的建設背景來說,在最初的建筑穹頂技術引進和伊斯蘭園林空間形態(tài)植入,也無外乎就是皇家和權貴階層如何去運用它們,以達到所締造的空間、場所為世人所感知,需要塑造出一個無比莊重、威嚴、宏偉、嚴肅的空間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