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218-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段識字教學的目標首先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有利于較快地提高識字效率,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課題研究,我的思考和做法如下:
一、結合課內外,殊途同歸為識字
眾所周知,在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中,每一課的識字量都較少,只要一課時就能學會,任何一個字我們都可以在課內進行強化教學。然而在新課標語文教材中,課文數(shù)量多了,篇幅也長了,生字量也隨之加大,如果勉強用這種方法教學,就會出現(xiàn)不斷地“顧此失彼”的情況:花在識字教學方面的時間多了,其他語文教學任務就無法完成,花在識字教學方面的時間少了,又怕無法完成教學目標。
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認為應該樹立“細水長流”的識字教學觀,不要過分追求堂堂清、課課清、人人清。識字是一個反復、長期的學習過程,要創(chuàng)設多種途徑讓漢字與學生反復見面,加強漢字的復現(xiàn)和鞏固。
1、用好教材
長春版教材本身就安排了豐富的“功能齊全”的識字內容,教材在編排設計上能較好地促進學生識字:(1)大部分漢字在教材中都反復呈現(xiàn),學生在“一回生,二回熟”的學習過程中鞏固生字;(2)即使個別生字學生暫時遺忘,由于課文的絕大多數(shù)漢字都注音,他也可以借助拼音進行回憶;(3)教材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識字單元訓練,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尋找規(guī)律識字。像《語文園地二》中“我會找”一題,要求把帶“氵、扌”的字分別找出來。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找“果子”過程中掌握了規(guī)律,鞏固了漢字。用好教材識字,應該是識字教學的主渠道。
2、走出教材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guī)律?!痹诮虒W中,我引導學生養(yǎng)成在生活中注意識字的意識和習慣,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復現(xiàn)頻率,從而鞏固生字。如找找廣告牌、包裝紙上有哪些剛學會的字?動畫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人物對話與歌詞,哪些字是認識的?我還鼓勵學生去閱覽室、去圖書館、去書店、去上網(wǎng)……進行多種形式的課外閱讀,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誦讀兒歌、童謠和古詩。雖然學生可能沒有完全讀懂,但在讀書的過程中,他會為自己找到一個自己認識的漢字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并且在字與字的關聯(lián)之中朦朧地感受到“字”的豐富內涵。
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原先比較生疏的漢字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反而又能比較熟練地認出來了。
二、倡導合作學習,利用差異促提高
由于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都會認了,但有的學生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學習能力的差異,如果要統(tǒng)一地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學生一定不喜歡,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能不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為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為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我進行了嘗試
1、培養(yǎng)合作能力,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xiàn)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兩個半月的培養(yǎng),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借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里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xiàn)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后,可以讓小組里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并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2、聘任“小老師”,實現(xiàn)多元評價
一個有近五十位學生的班級,教師要在短時間里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識字情況是很難的。我采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自己已經(jīng)掌握了剛學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于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為“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為“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后,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三、開展課外活動,在實踐中提高識字效果
低年級學生好勝心、榮譽感極強,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成績得到同學老師;家長的認可。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采用讓學生走出課堂,在各種課外實踐活動中識字的方法,拓展學生自主識字的空間,也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小學生對兒童食品情有獨鐘,為迎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對食品包裝紙上的字進行識記,并做成包裝小貼報裝飾在教室的展示欄中,這種識記過程充分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各類專用教室的名稱,校園內的標語,花壇里的告示牌是孩子們經(jīng)常接觸到的,也是孩子們識字的活動課本。再如提示學生在放學的路上注意路邊的廣告牌,節(jié)假日記住節(jié)假日名稱等。還可以把孩子耳熟能詳?shù)墓适麓蛴〕鰜?,讓孩子看著這些文字把故事讀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
在這些開放性的隨境識字活動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變單調的讀,重復的寫,機械的識記為有情有趣地看,有滋有味地思,有感有觸地實踐;變淺層次的識字認知活動為深層次的思維探究活動,使學生的識字活動快樂無窮奧妙無窮,開啟了孩子們的心智,激蕩著孩子們充滿靈性的創(chuàng)造,使識字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