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莉 鐘遠惠 王昭
[摘要]目的 觀察利培酮、奧氮平與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對各項代謝指標所產(chǎn)生的影響。方法 納入我院收治141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簽法將其分為三組,各47例,A組服用利培酮,B組服用奧氮平,C組服用阿立哌唑,比較三組6個月治療結束后臨床療效、各項代謝指標及不良反應。結果 三組治療總有效率、用藥前糖脂代謝指標以及血清RBP-4、PAN、不良反應比較不具顯著差異(P>0.05);用藥后B組LDL-C、FPG、HDL-C、TC與TG濃度明顯高于A組與C組(P<0.05);且B組PAN明顯低于A組與C組,RBP-4明顯高于A組與C組(P<0.05)。結論 對精神分裂癥采用奧氮平進行治療,能影響糖脂代謝,并且顯著降低血清APN及RBP-4濃度,而服用利培酮或者阿立哌唑則不會產(chǎn)生明顯影響,這3類藥物均能獲得較好療效,除了奧氮平在代謝方面影響較大之外,其他不良反應相當。
[關鍵詞]抗精神病藥物;精神分裂癥;療效;代謝指標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04-96-03
臨床主要精神疾病之一為精神分裂癥,其發(fā)病緩慢,并且很難被察覺,具有反復加重以及逐漸惡化特點,故需及早接受治療。臨床上治療精神分裂癥有多種藥物,但在認知功能恢復方面往往具有一定局限性,比較不同抗精神病藥物臨床療效及對機體產(chǎn)生的影響差異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141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三種抗精神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對各項代謝指標產(chǎn)生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141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jù)用藥種類分為三組。A組男30例,女17例,患者年齡27~65歲,平均(43.3±4.4)歲,病程0.5~4.5年,平均(2.64±0.58)年;B組男26例,女21例,患者年齡28~66歲,平均(43.5±4.4)歲,病程0.7~4.8年,平均(2.77±0.63)年;C組男27例,女20例,患者年齡29~68歲,平均(43.9±4.6)歲,病程0.4~5年,平均(2.83±O.56)年。三組臨床基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與《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相關診斷標準相符;(2)年齡達到25歲;(3)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所獲分值達到60分;(4)患者、代理人或者家屬了解本次研究,并且簽署同意書;(5)可以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6)經(jīng)倫理委員會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軀體性疾病、腦部器質型疾病以及癲癇等;(2)具有藥物依賴性以及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3)具有酒精依賴性;(4)處于哺乳期或者孕婦。
1.2方法
A組采用利培酮(齊魯制藥有限公司,H20070319)進行治療,開始時每天服用1mg,到第三天時每天服用2mg,第五天時每天服用3mg,之后逐漸增加用藥劑量,并保證最大劑量處于5~6mg范圍內。B組采用奧氮平(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H20010799)進行治療,開始每天服用5mg,每天兩次,結合病情逐漸加量,并于兩周內調整到每天服用5~20mg。C組采用阿立哌唑(成都康弘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H2006521)進行治療,開始每天服用5mg,之后結合病情逐漸加量,并保證每天最大劑量處于20~30mg范圍內,連續(xù)用藥6個月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比較三組6個月治療結束后臨床療效、各項代謝指標(HDL-C、FPG、LDL-C、TC以及TG水平、RBP-4、PAN)及不良反應(包括失眠、口干、增重以及嗜睡等)。其中,療效評價標準為,顯效:所有癥狀明顯得到改善,無復發(fā);有效:各項癥狀有所改善,較少復發(fā);無效:各項癥狀無變化。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19.0軟件完成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三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三組糖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3組用藥前糖脂代謝指標對比不具顯著差異(P>0.05);用藥后,B組LDL-C、FPG、TC與TG濃度明顯升高,而HDL-C明顯降低(P<0.05),且B組LDL-C、FPG、HDL-C、TC與TG濃度明顯高于A組與C組(P<0.05)。見表2。
2.3三組RBP-4與PAN濃度比較
三組用藥前血清所含RBP-4與PAN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B組PAN明顯低于A組與c組,同時RBP-4明顯高于A組與C組(P<0.05)。見表3。
2.4三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三組均產(chǎn)生了失眠、口干、增重以及嗜睡等不良反應,A組共5例(10.64%),B組共8例(17.02%),C組共9例(19.15%),三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當前還未完全闡明精神分裂癥具體病因,其為常見精神疾病,可對人類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全球患病率為1%左右。精神分裂癥具有起病緩慢特點,患者具有行為、思維以及情感等各個方面的問題,且精神活動缺乏協(xié)調性,青壯年群體發(fā)病率較高。
一旦確診患有精神分裂癥,必須接受藥物治療。按照患者臨床癥狀群,遵循單一用藥原則,合理選擇一種非典型藥物或一種典型藥物進行治療。其中非典型藥物主要為利培酮、奧氮平與阿立哌唑等。三種藥物均可獲得良好治療效果,可同時比較三種藥物對機體代謝影響的研究較少。
本組研究中,以141例患有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jù)用藥差異進行分組觀察。結果顯示,三組治療總有效率、用藥前糖脂代謝指標以及血清RBP-4、PAN、不良反應比較不具顯著差異,與杜兆洪等研究結論一致。說明利培酮、奧氮平與阿立哌唑均能對精神分裂癥產(chǎn)生顯著療效,并且治療安全性相當。結果還顯示,B組LDL-C、FPG、HDL-C、TC、TG、PAN濃度明顯高于A組與C組,且RBP-4明顯高于A組與C組,與尚旭立等研究結論一致。說明對精神分裂癥采用奧氮平進行治療,能影響機體糖脂代謝,并且顯著降低血清APN及RBP-4濃度,而服用利培酮或者阿立哌唑則不會產(chǎn)生明顯影響,因而對精神分裂癥患使用奧氮平進行治療,對機體影響較大,可結合患者具體情況予以利培酮或者阿立哌唑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采用奧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能對糖脂代謝產(chǎn)生較大影響,并且顯著降低血清APN及RBP-4濃度,而服用利培酮或者阿立哌唑則不會產(chǎn)生這種影響,3類藥物均能獲得較好療效,并且不良反應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