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曉菁
〔關鍵詞〕強迫思維;中學生;行為療法
這是一個看上去比較文靜的男孩子,他進入咨詢室的第一句話是:“老師,我神經衰弱了。”
“讓梅老師聽聽,你發(fā)生了什么?竟然讓你神經衰弱了。”
“我從小爸媽管得就比較嚴,小學時數(shù)學題經常心算錯,沒少挨爸媽批評,后來很多事情就養(yǎng)成了一遍又一遍檢查的習慣了,不過最近更嚴重了,我考試的時候會控制不住一遍又一遍翻到前面的題,反復演算是不是算錯了,這大大影響了我的考試?!?/p>
“那平時上課或者寫作業(yè)時是怎么樣的呢?”
“現(xiàn)在一般其他同學一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yè),我要一個半小時才能完成,多出來的半小時就是在反復糾結那樣做正確嗎?!?/p>
“那我們先想一想,其中的一次,你糾結了半小時后,是不是更改了題目的解法?”
“其實每一次最后我都沒有改,那種做法都是正確的。所以我很苦惱,特別想提高學習效率?!?/p>
聽到這里,加上對他情況的澄清,我心里隱約預判他有強迫思維的傾向,這是一個實驗班的孩子,估計強迫顯現(xiàn)的關鍵因素和學習壓力導致的焦慮緊密相關,一方面我可以從這里和他展開討論,另一方面我想結合行為療法鼓勵他嘗試阻斷自己的強迫思維。
“我感受到了你特別想改善目前的狀態(tài),你甚至自己找尋問題的根源是否和小時候有關,這會非常有助于你狀態(tài)的改變。不過,我們也急不來,讓我們一步步來分析問題,找尋解決方案好嗎?”
“嗯。”
“我們先仔細聊聊考試時候的情況吧,是做題的時候經常想往前看嗎?”
“對,經常從第一道題就開始這樣糾結了?!?/p>
“通常會看幾遍?”
“2~3遍吧,很多時候答案都是對的?!?/p>
“你只是很難自我控制。我們先要來做一件事,既然反復檢查2~3遍會讓你心安,那說明兩遍也可以,三遍也可以,對不對?”
“也許吧,我還不十分清楚。”
“那我們從今天開始試試,如果要回去看原題做得對不對,那么約定看兩遍,好嗎?”我想讓他嘗試逐步減少的方式,“當然,可能剛開始會有不舒服,那種不檢查的不安反而會有短暫的極速上升,你需要做的是忍耐,告訴自己以往90%的檢查都沒有更改,也都是正確的?!?/p>
“是這樣嗎?我可以試試,但不能保證我可以忍住?!?/p>
“在你忍住的后面還會有變化,慢慢地那種不安會減少,變得比一開始還少,我們會適應它。”我把后面的變化也告訴他,這可以給他正能量,因為不愿改變是因懼怕未知的未來,當你知道會發(fā)生什么后,就會覺得對自己的變化更有掌控度,愿意接受挑戰(zhàn)去改變。
“但愿這樣?!?/p>
“接下來,我還想了解,在你回過頭去看第一題的時候,心里飄過什么想法?”
“不能出錯,我經常粗心,漏看已知條件?!?/p>
“說到這兒,我想到一個方法:你讀題的時候,可以把看到的已知條件圈出來啊,這樣會不會好一點兒?”
“這我倒是沒試過?!?/p>
“這樣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這幾處劃圈的條件,加強了關注,就不容易遺漏了。”
“我可以試試。”
“回到前面,你說你想檢查第一題時,腦袋里飄過的想法是不能出錯,是嗎?”
“嗯,因為錯了總分就低了?!?/p>
“那我來說幾句:現(xiàn)在你千萬不要想猴子,不要想猴子毛茸茸的身體,不要想猴子圓圓的腦袋,不要想猴子紅紅的屁股,不要想猴子在樹上蕩來蕩去的樣子,千萬不要想。告訴我,你腦袋里想的是什么呢?”
“全是猴子?!?/p>
“這就是你考試前在做的事情,雖然你說的是不能錯,其實這句話的另一種解讀是什么呢?是不是我經常要錯?”
“嗯?!?/p>
“這是消極暗示。還沒考試呢,或者說剛開始考試,你就在給自己‘減油,打壓自己的自信。情緒的低氣壓會影響什么?”
“情緒影響行為?!?/p>
“對啊,情緒低落的話,行動力就降低了,無論是考試還是學習,它的效率都會降低的?!?/p>
“那我該想什么呢?我好像做不到什么都不想啊?!?/p>
“做不到,就試試轉移注意力,理科考試前看看錯題集,文科考試前看看筆記,英語考試前聽聽音頻。考試時遇上難題了,或者不確定時,可以想想你每次糾結最后都沒改的結果,不是都對嗎?安慰自己?!?/p>
“嗯,老師,為什么我會這樣???”
“我們接下來就要分析了,你有沒有覺察到自己的焦慮,還有學習壓力?”
“學習壓力肯定有,不過我沒有覺得自己那么在意成績?!?/p>
“那些題目如果不檢查,做錯了,會發(fā)生什么呢?每天效率低下會發(fā)生什么呢?”
“我和其他人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這里的其他人是指誰呢?”
“是我們班上的小A?!?/p>
“他什么比你厲害?”
“數(shù)學,他完成得特別迅速,我根本跟不上?!?/p>
“除了數(shù)學,其他學科也比你快那么多嗎?”
“那倒不是?!?/p>
“比如英語呢?”
“不會啊,英語是我的強項。當然,我可以做得再好一點?!?/p>
“原來英語是你最擅長的,那么物理呢?”
“物理我可比我們班的小B差遠了。”
“為什么我提到物理的時候,你不再和小A比,而是和小B比了呢?”
“因為小B 是我們班物理比較好的人呀?!?/p>
“你把自己關在了城堡里,四周都是高聳的圍墻,提到一門學科,你就去尋找班里誰最強,把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和他(她)比較,結果可想而知,一定是發(fā)現(xiàn)自己落后于他(她);提到第二門學科,你又開始尋找班里誰最強,再比較一番,結果當然還是你自己糟糕;這樣下來,你面前樹了一圈‘偶像,自己永遠比他們差一截,我想問問,你是全能王嗎?這樣選擇比較對象合適嗎?”
“好像是有些不合理,難道是我對自己要求太高了?我好想快點把作業(yè)寫完,然后可以做些課外的練習,可是時間不夠啊。”
我知道一時很難讓他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客觀評估自己的能力水平,這是一個非??释晒?、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孩子,如果再堅持會引起阻抗,我想不妨迂回一下,和他探討下時間管理方法。
“看來你經常覺得時間不夠用,那么我們來看看如何分配時間更合理吧。首先,我們把一周所有要做的事情羅列一下,然后我們要把它們放入四個象限。在講每個象限之前,我們一起明確兩個概念,重要和緊急,對你來說,什么是重要?”
“我想作業(yè)就是很重要的?!?/p>
“那緊急呢?”
“明天要交的?!?/p>
“好,那么第一象限就是重要且緊急,你有什么事是需要放入第一象限的?”
“每天的作業(yè)?!?/p>
“所有的作業(yè)嗎?”
“對啊。”
“你能都完成嗎?”
“不能啊,所以我老是覺得效率低?!?/p>
“里邊有沒有不是第二天要立馬交的作業(yè)?”
“有啊?!?/p>
“可不可以放到后面一點做?你是不是第一象限總是很滿?”
“是啊,我的第一象限滿得要撲出來,怎么都做不完。”
“我們先說第二象限吧,它是重要不緊急,我建議你再看看你的第一象限,有沒有可以挪到這里的呢?”
“如果真要挪的話,比如像化學作業(yè)這種周一布置,周四交的,可以挪過去?!?/p>
“好,那就是說第一象限的事情是需要馬上去做的,而且原則是盡量少,一定是必須做的。其他移到后面去?!?/p>
“但挪到后面如果我拖著不做,還是會變成第一象限啊。”
“嗯,很對,所以現(xiàn)在我們來討論第二象限,這里的原則是什么呢?要做小計劃,對要完成的任務進行分割,原則是先多后少,先多做一點,但不要都做完,后面少做一點,可以調整?!?/p>
“喔?!?/p>
“現(xiàn)在我們來看第三象限,緊急不重要,你覺得生活里什么事情是緊急不重要?”
“比如給爸媽打電話,有時候別人臨時找我?guī)兔@種?!?/p>
“那你是怎么處理的呢?”
“晚上睡覺前給爸媽打電話,別人找我?guī)兔σ话愫懿缓靡馑纪妻o?!?/p>
“是,別人信任我們才找我們幫忙的,有什么辦法協(xié)調嗎?”
“也許我好好說說,解釋一下,或者找其他同學幫忙?!?/p>
“嗯,沒錯。我還想再問問,如果你寫作業(yè)時突然想起來要和某同學溝通一件事,該怎么辦?什么時候去?”
“可能我會馬上去吧。”
“番茄工作法里建議這些事可以先記在紙上,等一個番茄鐘結束后,再利用零星碎打的時間去完成?!?/p>
“老師,你能和我說說番茄工作法怎么操作嗎?”
“列出一周的任務清單,從中選出今日事項,給每個任務估算需要的番茄鐘,一個番茄鐘是25分鐘,完成一個番茄鐘后短暫休息5分鐘,三個番茄鐘后休息15分鐘。幫助你高效學習。”
“原來是這樣,我回去試試?!?/p>
“這里很關鍵的一步是估算每項任務的番茄鐘,如果你高估自己或者對自己高期待,番茄鐘可能會被少估,那么每每完成不了,是不是會懷疑自己能力了?”
“嗯,是這樣,心情也會變糟糕?!?/p>
“所以比起我打算完成多少,不如想想我可以完成或我已經完成了多少?!?/p>
“我明白了?!?/p>
咨詢暫時做到這里結束了,留待他回去實踐這些方法。對于原本就很優(yōu)秀的學生,如何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調整心態(tài),合理規(guī)劃是非常重要的。他們自我驅動力很強,并且畏懼承認自己的學習壓力,那在他們看來是對自身能力的隱憂,所以我沒有去直面壓力這個主題,而是順著他的思路給予時間管理方面的指導,特別強調了合理評估完成每項任務的時間,這實際上是對自身能力的再評估與調整,期待這一方法可以幫助到他。
(作者單位:上海市七寶中學,上海,201101)
編輯/杜文姬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