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華
摘 要 山藥又名土薯、淮山、懷山藥等,是一種藥食兩用蔬菜。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于山藥的喜愛與日俱增,山藥也成為深受廣大群眾青睞的滋補品。我國山藥種植面積逐年遞增,但由于病蟲害的侵擾,導致山藥產量受到嚴重影響。根瘸病、瘡痂病、褐斑病、炭疽癥等都是常見于山藥生長過程中的疾病,這些疾病對于山藥的產量造成極大影響。因此,想要提高山藥產量和質量,種植戶應充分掌握山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以便控制山藥生產過程中的病蟲害,達到提高山藥產量的目的。
關鍵詞 山藥種植;病蟲害防治;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6.3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3.010
山藥是一種食藥兩用的蔬菜,營養(yǎng)價值很高,不僅能夠助消化,對于肺虛咳嗽、脾虛腹瀉、慢性腸炎等疾病也有良好治療作用,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滋補性蔬菜。隨著山藥種植面積的擴大,山藥在人們餐桌上也逐漸常見。同時,伴隨著山藥種植面積的擴大,種植過程中病蟲害也在不斷加重。近年來,山藥病蟲害已成為影響山藥產量和山藥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想要提高山藥產量,從而提高種植戶收入,就必須掌握山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加大對山藥病蟲害防治的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蟲害對于山藥產量的影響。
1 山藥種植中常見的病蟲害
1.1 病害
想要做好病蟲害綜合防治,首先需要了解山藥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其中,病害主要包括根瘸病、瘡痂病、褐斑病等[1]。
根瘸病是山藥種植過程中發(fā)病概率最高的疾病,也是造成山藥大面積死亡的罪魁禍首,對山藥的產量和質量都會造成嚴重影響。該病主要癥狀為山藥塊莖出現(xiàn)黃褐色水漬狀斑點,然后慢慢發(fā)展延伸,導致整個山藥塊莖組織內部腐壞。這種病多發(fā)于高溫多雨的季節(jié),當山藥植株染病時,通常會出現(xiàn)葉色褪綠、壞死等現(xiàn)象。該病的發(fā)病原因為半知菌亞門鏈孢菌的感染,多發(fā)于高溫多雨、天氣陰晴不定的季節(jié),當土壤通透性變差、開始積水、地下害蟲頻繁活動的時候,表示該地塊發(fā)病十分嚴重[2]。
瘡痂病是山藥種植過程中最普遍的病害,發(fā)病率隨著天氣氣溫的升高而升高。該病主要對山藥塊莖造成危害,初期表現(xiàn)為塊莖上產生眾多褐色小斑點,隨著病情的加重,小斑點慢慢形成不規(guī)則形斑。最后導致山藥塊莖的表皮細胞壞死、僵硬。該病的發(fā)病原因為放線菌瘡痂鏈霉菌的感染,主要包括帶菌的肥料、土壤、塊莖等。該病的病菌存活時間長,可越冬,易發(fā)于中性或偏堿性土壤、砂土、旱土當中[3]。
褐斑病是山藥種植過程中常見疾病,常發(fā)于規(guī)模栽培區(qū)域,發(fā)病概率極高,甚至可達80%,對山藥的產量影響巨大。該病主要癥狀為:初期山藥葉片出現(xiàn)褪綠現(xiàn)象,中期山藥葉片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灰褐色壞死斑,后期山藥葉片的病斑上開始呈現(xiàn)灰白色霉狀物,使得葉片枯死。該病的發(fā)病原因為半知菌亞門山藥大褐斑尾孢霉真菌感染,該病可越冬、隨苗種傳播,相對濕度為90%、氣溫超過18 ℃的重氮、重茬性地塊發(fā)病概率高[4]。
1.2 蟲害
山藥種植過程中的主要蟲害包括山藥葉甲蟲及山藥葉蜂蟲兩種。山藥葉甲蟲多發(fā)于嫩芽和葉片,幼蟲可以在土壤中過冬,等到天氣溫暖的時候,蟲蛹孵化,形成羽化成蟲,從而危害山藥植株健康。山藥葉甲蟲活動時間主要為傍晚或上午十點左右,每年一代。山藥葉蜂幼蟲主要危害山藥葉片,可以在土壤中過冬,等到來年6月至9月的時候開始蟲蛹孵化。這種害蟲食量非常大,易集體爆發(fā),造成防治不及時,影響山藥產量。這種蟲害每年可以發(fā)生2~3次。
2 山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2.1 山藥病害綜合防治技術
針對山藥種植過程中的病害綜合防治,首先是對種植地塊的選擇。根據(jù)常發(fā)于山藥中的疾病特點,種植戶可以選擇土壤通透性好,排灌方便的土地[5]。同時,篩選土地的酸堿度及濕度等土壤條件,盡量做到土壤條件既符合山藥種植,又能有效抑制病害。在收獲前茬山藥后,種植戶應該對土壤進行深翻和晾曬,確保土壤的通透性。種植戶應在下茬山藥種植前對土壤進行隔行挖溝。在種植過程中,及時清除染病的塊莖,以免發(fā)生感染。其次,種植戶在種植過程中,可以施行輪作換茬的種植模式,在已感染病害且情況相對嚴重的土地上,種植非薯類蔬菜的種植,最大限度地減少病害對于蔬菜種植的影響。輪作周期可以為2年或者3年。再次,做好山藥植株的澆水施肥工作。某些含氮較重的肥料會加重地塊病害,因此,在選擇肥料的過程中,種植戶應盡量根據(jù)山藥植株的實際情況選擇,多選用腐熟的有機肥、磷肥、菌肥等,盡量減少氮肥的使用。同時,如果處于多雨季節(jié),種植戶應注意土壤的排水,確保地塊不會出現(xiàn)積水現(xiàn)象。選擇好肥料后,種植戶還需要時刻保持土壤的干濕程度,既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濕,這就要求種植戶提高對土壤的灌溉重視程度。然后,種植戶應該做好山藥塊莖的消毒工作。很多病害可以通過染病塊莖進行傳染,因此,種植戶在栽種山藥之前,可以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水,充分消毒、滅菌山藥塊莖,將苗種帶菌的概率降到最低。最后,利用藥劑防治山藥植株的病害。很多時候,僅做好以上幾點并不能完全防治山藥病害,這時候往往需要進行適當?shù)乃巹┓乐?。不同的病害需要不同的藥劑,例如?0%的重茬??蓾裥苑蹌┛梢灶A防瘡痂病和根瘸病,70%的炭潤可濕性粉劑可以預防炭疽病。種植戶需要根據(jù)山藥植株不同的病癥,選擇相應的藥劑和正確的使用方式,對病害進行防治。
2.2 山藥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山藥蟲害是影響山藥產量和山藥質量的另一重大因素,想要提高山藥產量,還必須做好山藥蟲害的綜合防治工作。針對山藥蟲害的綜合防治工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農業(yè)防治。農業(yè)防治的方式有很多,第一,對于山藥種苗的選擇方面,種植戶可以選擇抗病抗蟲性較強的種苗進行種植,最重要的是,應盡量避免種苗中出現(xiàn)病苗或者帶菌苗,杜絕苗種塊莖之間相互傳染。第二,可以利用輪作的方式,選用不同類型的蔬菜進行輪番種植,從而減少蟲害對于山藥苗種的影響。第三,種植戶在進行山藥種植之前,應該對土壤進行翻整,從而降低在土壤中過冬的蟲害的數(shù)量。第四,種植戶應保證施肥和灌溉。山藥是一種喜肥的蔬菜,因此,想要保證山藥產量,首先應該保證山藥的施肥量。但是,某個肥料的施用會加重土壤中的病蟲害,因此,種植戶在選擇肥料時,應該盡量選擇對土壤影響較小,能夠提高山藥植株產量的肥料。另一個是化學防治?;瘜W防治又名藥劑防治,是指通過化學藥劑的使用達到抑制蟲害的效果。不同的蟲害需要的化學藥劑也不同,種植戶應根據(jù)地塊受害情況,選擇相應的藥劑進行噴灑,同時,還需要注意藥劑的噴灑量,不能危害當?shù)丨h(huán)境。
3 結語
山藥的質量和產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山藥病蟲害的防治情況。因此,想要提高山藥產量,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收益,種植戶就必須全面了解和掌握山藥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包括山藥植株常見的病蟲害,以及對應的防治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控制山藥病蟲害,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麗君,白自偉.懷山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5,10(9):260-261.
[2]畢新平.博愛縣懷山藥主要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及綜合防治技術[J].河南農業(yè),2014,36(23):29.
[3]朱業(yè)斌,吳小光,辛海文,等.萬載縣有機紫山藥主要病蟲害發(fā)生特點及綜合防控關鍵技術[J].北方園藝,2016,8(21):206-208.
[4]曹晗.山藥栽培常見病害及防治技術[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5,25(9):1065-1066.
[5]王偉.無公害馬鈴薯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生物技術世界,2016,33(3):74.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