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瑩 孫美奇
摘 要: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不斷得到創(chuàng)新和提高,網絡信息技術也是處于迅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為我國進入大數據時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大數據時代對我國稅收征管的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方面為我國稅收征管改革提供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也使我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本文通過對大數據時代下的稅收征管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望對我國的稅收征管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稅收征管 資源配置 人才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a)-177-02
稅收征管工作是貫穿于稅款的征收、監(jiān)督和管理的過程,和人們的生活消費、企業(yè)的生產經營都是不可分割的。稅收征管工作既涉及納稅人進行繳稅的各種信息采集,又涉及將這些信息進行篩選整合分析,這些信息數據不僅會使稅收征管工作開展的更加順利,還會影響政府的經濟目標和決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這樣看來,稅收征管對于經濟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所以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我國就需要調整稅收征管體系,使其能夠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與大數據的思維流程相協(xié)調,并將合適的新技術全部吸收消化。所以本文在分析傳統(tǒng)稅收征管模式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能夠使稅收征管模式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具體措施,從而保障我國經濟的平穩(wěn)運行。
1 我國目前稅收征管現狀
在大數據時代的影響下,我國得到了越來越多有價值的、可供分析研究的數據信息和各種經驗,同時也因為時代的變遷,我國的稅收征管工作也需要有新的轉變。根據大數據時代的具體思想來構建出新型的稅收征管體系,從而能夠更加全面的掌握納稅人的完整信息、監(jiān)督管理征稅過程,加快傳統(tǒng)稅收征管模式的轉變。近幾年中,財政稅收方面的各位學者對于大數據時代和稅收征管的關系的研究不斷深入。有的學者認為,在大數據時代的影響下,稅收征管模式的轉型是利弊相依的,如果想要盡可能的減少消極影響,就要由“管戶制”轉型為“管事制”;也有的認為如果想要確保稅收征管模式適應當前時代的發(fā)展,就需要根據大數據的方式方法,將稅收征管進行信息化和網絡化;還有的學者認為,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該以大數據為背景,改進稅收數據信息的調查方法,使二者能夠協(xié)調適應,從而盡快解決稅收征管模式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征管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雖然學者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但總體來看,都要運用大數據的思維方式和手段,使稅收工作更加信息化,從而加強對稅收數據的分析和研究,在有了堅實的基礎之后,才能加快稅收征管工作轉型并做到與大數據時代相適應。就目前來看,如何解決稅收征管模式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已經是各行各業(yè)十分重視的一個方面。
2 大數據時代下我國稅收征管體系存在的問題
2.1 稅收征管中接收信息不對稱
一是稅務機關內部的信息不對稱。在稅務機關內部,一方面存在橫向信息不對稱問題,如所得稅與流轉稅部門、稽查與征管部門、納稅評估部門之間就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問題;另一方面存在縱向信息不對稱問題,比如國地稅之間,同一個稅務機關各個上下級部門之間由于信息共享度不高,也存在著信息不對稱。二是納稅人和稅務機關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稅務機關和納稅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又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稅務機關和納稅人對納稅人的涉稅信息掌握程度存在差異,往往納稅人會處于比較有利的位置;另一方面,稅務機關和納稅人對稅收政策掌握程度方面存在差異,往往稅務機關會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三是第三方與稅務機關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目前并沒有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工商部門、銀行、海關、房地產車輛管理部門必須義務向稅務機關提供納稅人的涉稅信息,這就使得稅務機關在搜集納稅人有關注冊登記、存款、進出口、房產車輛等方面的信息時困難重重,而納稅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會選擇隱瞞這些涉稅信息。第三方不提供,而納稅人又可以隱瞞,就使得這些涉稅信息難以被稅務機關完整掌控,最終導致稅務機關無法應收盡收,造成稅收流失。
2.2 稅收違法現象較為嚴重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企業(yè)的規(guī)模和數量逐年遞增,違法行為也在成倍增長。雖然政府一直在投入稅收執(zhí)法工作,但是相關的投入仍然趕不上違法行為的增長速度,所以無論是在懲處違法行為方面,還是在提高稅法遵從度上,都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充分反映了我國稅收違法現象嚴重,稅收執(zhí)法無力。在2013年,我國各級稅務稽查部門共檢查納稅人17.68萬戶,入庫稽查查補收入(含稅款、滯納金和罰款)連續(xù)第五年超過1000億元;共立案查處稅收違法案件17.59萬起,查補入庫收入567.7億元。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直接組織查處和督辦了206起重大稅收違法案件。除了這些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社會上還存在大量的發(fā)票違章行為,不僅擾亂經濟秩序,而且造成稅款流失。2013年,我國共查處9.1萬起制售假發(fā)票和非法開發(fā)票案件,查獲了1.3億份各類非法發(fā)票;稅務機關查處了8.9萬戶違法受票企業(yè),查補了138億元收入。這些數據充分表明,我國稅法遵從度不容樂觀,稅收執(zhí)法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2.3 稅收征管資源配置存在問題
我國稅收征管工作中的資源配置是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管戶制”使稅收征管人員的工作壓力加大,一個人分管多個納稅人,同時也影響了稅收征管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同時我國在稅收征管方面的制度規(guī)定稅收征管的工作人員有十七項職責,這就更使得稅收征管人員的工作較重,形成了“管不好、管不了”的狀況。而現在,社會上的創(chuàng)業(yè)浪潮逐漸掀起,個人的納稅、注冊等一些相關事務變得更加繁瑣。在當今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我國的社會生產力也變得更加信息化和專業(yè)化,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化,使跨境、跨國成為普遍的經營方式,互聯(lián)網的電子商務也逐漸成為主流。雖然這使我國經濟發(fā)展出現了一個新的高度,但也使稅務機關的信息采集和稅款征收工作變得難上加難,與當前的時代背景也無法相適應,從而阻礙經濟的發(fā)展。
3 構建大數據時代稅收征管體系的相關措施
3.1 進一步加強對稅收的數據分析
一方面,要全面整合數據。數據分析界古老的“經驗法則”指出,數據分析工作中搜集和整理數據占整個工作量70%~80%以上,而分析本身僅占20%~30%。因此,要下大工夫加強信息資源庫建設,全面搜集整理納稅人基礎、財務、生產、稅務等各方面的數據,建立基于分布式系統(tǒng)基礎架構的數據存儲倉庫,運用“云計算”等先進數據處理技術。另一方面,要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挖掘,用多種不同的分析方法對海量涉稅數據進行分析。一般常用的分析方法有關聯(lián)分析法、分類分析法、序列模型分析法,這幾種分析方法在稅務分析中發(fā)揮了較大作用。比如,通過關聯(lián)分析法將財務數據與物流數據進行全部核對,發(fā)現賬證不符的問題;通過分類分析法建立納稅人納稅遵從度評價系統(tǒng),根據納稅人的納稅及生產經營情況對納稅人進行分類,針對不同類別的納稅人采用不同的風險應對策略;通過序列模型分析法對納稅人的歷年納稅數據進行線性回歸分析,預測出納稅人下一年度的稅收收入情況,并及時發(fā)現異常。
3.2 構建現代稅收征管模式
一方面要形成現代化的稅收征管理念,構建出一個新型的稅收征管模式?,F代化的稅收征管理念是指一個能夠方便溝通交流、平等友善的管理模式。如果我國形成了這種新型模式,不僅可以使納稅人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快捷,還可以提高納稅人的稅收遵從度,從而使稅收征管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大大提高,同時也降低了稅收成本,更容易形成新型的征管模式。另一方面,要重視工作效率問題,實現收入和效率的統(tǒng)一。如果二者不能協(xié)調統(tǒng)一,那么企業(yè)就很難穩(wěn)定發(fā)展,而國家的稅收征管工作也會遇到難題。所以要構建新型的征管模式就必須注重效率的問題,按照效率原則對于稅收征管工作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把效率放在第一位,實現二者的統(tǒng)一發(fā)展。
3.3 培養(yǎng)大數據類型人才
要想在大數據時代下?lián)碛休^強的競爭力,一方面要培訓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尤其是各行各業(yè)的領軍人才,同時還可以形成國內外的綜合培訓,吸收國外的先進經驗;另一方面要提高財務人才的專業(yè)素質,建立起優(yōu)秀的人才機制,使工作人員的優(yōu)秀經驗能夠在稅收征管中發(fā)揮出巨大的作用,從而提高稅收團隊整體的素質。不僅要培養(yǎng)出全面掌握財務稅收知識和數據信息知識的人才,還要培養(yǎng)出在專門領域有較高造詣的專家人才。
3.4 提高風險管理科學化
當前,我國稅收風險管理大多依賴于涉稅數據。然而,在征管中卻面臨著信息不通、數據不足的問題。而要提升稅收風險管控水平,必須真實、準確、全面地提取涉稅大數據。
一要嚴格審核涉稅數據。對納稅人通過稅收各征管系統(tǒng)填寫的基礎信息、稅種認定、申報征收、發(fā)票領用、注銷等環(huán)節(jié)的數據進行嚴格審核,使所填寫的數據規(guī)范、可靠。二要注重整合數據信息。提取準確、完整的數據,須打通系統(tǒng)脈絡,消除信息“孤島”,拓展信息共享的廣度和深度。國稅、地稅部門之間不僅自身要充分合作,還要與工商、銀行、土地、電力等部門定期溝通信息,并從互聯(lián)網中收集、捕捉、篩選、分析涉稅數據。建立與大型電商平臺的數據對接,從納稅人的資金流、信息流、貨物流中,全面、準確地掌握跨國、跨區(qū)經營企業(yè)的涉稅數據。總之,通過整合數據,為納稅人提供精準服務,為稅務機關在稅源管理、涉稅稽查、調查取證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撐。三要科學挖掘數據價值。以計算機為依托、智能化分析為手段,通過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海量涉稅數據加工處理,對不同地區(qū)、不同行業(yè)、不同經營管理水平的納稅人開展風險識別、風險分類、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及應對,深層次地挖掘和運用大數據的潛在價值,降低偷騙稅等行為發(fā)生,提高風險管控的科技含量。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進行稅收征管模式轉型工作,會遇到大量的涉稅信息難以整合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會阻礙稅收工作的繼續(xù)開展,還會使整個社會的經濟都出現滯后的狀態(tài),但是只要解決了這類問題,就能夠使稅收征管工作順利開展,從而提高我國稅收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實現我國稅收現代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徐繼華,馮啟娜,陳貞汝.智慧政府:大數據治國時代的來臨[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 譚榮華,焦瑞進.關于大數據在稅收工作中應用的幾點認識[J].稅務研究,2014(9).
[3] 王向東,王文匯,王再堂,等.大數據時代下我國稅收征管模式轉型的機遇與挑戰(zhàn)[J].當代經濟研究,2014(08).
[4] 彭驥鳴,陳愛明,韓曉琴.大數據時代強化稅收風險管理的思考[J].稅收經濟研究,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