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晗
曾幾何時,“自駕”和“出國”都是國人可望不可即的夢??墒菦]用多少年,中國人自駕游的車轍就遍布世界各地了。隨著國人“走出去”,很多的尷尬和矛盾也隨之而來,比如如何在國外做一個“好司機”。我們采訪到了一個真正的德國老司機,學習一下怎樣在汽車文化最發(fā)達的地區(qū)把車開好。
規(guī)矩一定要遵守
無論是汽車文化相對落后的中國還是法規(guī)最成熟的德國,所有的道路交通法規(guī)都是為了安全所制定的。歐洲的道路更窄,平均車速更快,車流量也普遍比國內更大,但為什么事故率要遠遠低于國內?原因就是,“死板”的德國人乃至大部分歐洲人都能嚴格遵守交通法規(guī),而“聰明”的中國人總是在監(jiān)管不力的條件下投機取巧自作聰明,反而釀成慘劇。所以在歐洲開車首先要記住一點,就是嚴格遵守所有的交通規(guī)則,安全不是兒戲!
路權歸誰很重要
在國內開車經常是互不相讓,在拐彎的時候往往是誰先到了彎心誰先走一步,大家早已約定俗成。但是在歐洲(包括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qū)),任何人也不會爭搶,因為路權就是最大的規(guī)則,誰享有更高級的路權誰就優(yōu)先通過。比如遇到行人過馬路,汽車一定要停車讓行——因為行人具有更高的路權。所以行人在過馬路時不用左顧右盼擔心突然從哪出來一個車,所有車輛都會安靜地等待他完整地穿過馬路再出發(fā)。在任何情況下,駕駛員都應該牢記一點:不要影響別人的正常駕駛。也就是說你的駕駛不能影響其他正常駕駛車輛的方向和速度。記住這點,在轉彎、駛入高速等情況下誰享有高級路權就很容易判斷了。
燈光喇叭不亂用
在國內使用頻率很高的兩個裝置在歐洲幾乎就是擺設:遠光燈和喇叭。在國內,我們常用遠光燈和喇叭表示憤怒和不滿,但在歐洲完全相反。歐洲的絕大部分公路都有路燈,因此遠光燈很少開啟,只當同向的前車打轉向燈表示要變線的時候,后車晃一下遠光燈表示同意讓行,可以進入——這在國內就是表示不同意進入,并加速跟上了。喇叭的使用頻率就更低了,在歐洲行駛一個禮拜也未必能聽到一次汽車鳴笛。
人人都是“活雷鋒”
“活雷鋒”的意思是熱情。這個熱情不是說所有人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幫助你,而是所有人都會監(jiān)督你規(guī)范駕駛。在歐洲有個概念叫“危險駕駛”,路人看到你有“危險駕駛”的嫌疑就會馬上報警。所謂“危險駕駛”的定義又模糊又直觀——比如后排乘客不系安全帶(歐洲大多數(shù)國家要求每一個成員都系安全帶),比如兒童不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比如將身體伸出窗外……這里幾乎人人都是“活雷鋒”,一旦報警,下場會很麻煩。不過正因為如此,大家才能更遵守秩序,獲得更高效、安全的駕駛體驗。
不限速更要守規(guī)矩
人人都知道德國公路不限速,但“不限速”是建立在更高級別地遵守規(guī)矩之上的。最內側車道永遠留給“飛車黨”,其他車輛全部靠最右側車道行駛,而中間則是超車道。并不是所有的高速都不限速,事實上大多數(shù)路段都會有限速標志,只有確定有路牌說明前方不限速才可以放開了跑。 所有駕駛員都會嚴格遵守左側超車這項規(guī)定,右側超車則是十分危險的。
并非越慢越安全
在國內,親人常會囑咐“慢點開,注意安全”。在歐洲產生交通事故的華人幾乎都是吃了這個理念的虧——在大家都很快的情況下,你慢自然就成了害群之馬!一定要按照車流的平均速度行駛??觳粫λ嗽斐捎绊?,慢反而會,而且很有可能被熱心群眾舉報“危險駕駛”,被罰也只能自認活該!
冬季要換冬季胎
在冬天使用冬季胎也被大多數(shù)歐洲國家寫進了法律。因為歐洲大部分國家緯度較高,冬天既寒冷地面又濕滑,所以法律要求全部汽車使用安全性更高的冬季輪胎。為了安全,輪胎錢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