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摘要:本文將采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文獻法、邏輯分析法和問卷調查法等,以貴州師范學院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對在校大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實際情況展開調查,以期能對戶外運動在高校的廣泛開展提供微薄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戶外運動;貴陽市;貴州師范學院
戶外運動在我國發(fā)展的比較晚,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才從歐美國家傳入我國。目前國內的戶外運動正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的機遇與挑戰(zhàn)。貴州省作為其中一部分,自然也面臨著發(fā)展的考驗。而作為貴州省省會——貴陽,首先擁有山清水秀的地理環(huán)境優(yōu)勢;其次高校集中,大學生群體廣大;此外城市基礎設施完善,交通發(fā)達;這些優(yōu)勢都為高校學生參與戶外運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條件。
一、貴州師范學院學生參與現(xiàn)狀的調查
(一)學生參與的現(xiàn)狀調查
1.對戶外運動的認知
每一項運動的實踐都是從認識、了解該項運動開始的,只有認識、了解該項運動才能分辨是否適合自己,才會有實踐或從事該運動的激情。王銳在“淺談戶外運動”中對戶外運動定義,將戶外運動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認為:戶外運動是指所有在室外進行的運動,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運動,如各種室外球類、騎馬、射箭、水上運動等無數(shù)大類和其中各個小項。而狹義的戶外運動也是普通大眾通常理解的戶外運動,通過自身的努力使自己更貼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運動,包括了登山、徒步、野營、溯溪、攀巖等的休閑活動,也包括一些戶外的極限運動。
通過調查問卷的回收歸納和訪談資料的收集整理,貴州師范學院的大多數(shù)學生對戶外運動都有一定的了解。
在回收有效調查問卷中,對戶外運動十分了解的有7人,占2.3%,比較了解的有56人,占18.5%,一般了解的有190人,人數(shù)最多,占62.9%,對戶外運動不了解的有49 人,占16.2%。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了貴州師范學院的大多數(shù)學生對戶外運動并不是陌生的,只有16.2%的學生表示對戶外運動完全不了解,對戶外運動一般了解、較為了解和十分了解的學生占了83.8%。表明戶外運動在學生群體中的認知度是很高的,這是非常有利于戶外運動在學校開展的。
2.學生的參與情況
通過向貴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的體育教師以及相關學生的訪談了解到了貴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曾主導開展過戶外運動定向越野的訓練,不過專業(yè)針對性較強,這樣的訓練僅限于有比賽任務的定向隊隊員。將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整理歸納作出表1。
任何一項運動能否開展推廣都依賴于群眾基礎。表1說明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有參與過戶外運動。參與調查的學生中,每學期參與過1-3次的占32.1%,參與過3-5次占28.5%,占與5次以上的占18%。
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戶外運動在大學生群體中是非常受歡迎的。在表達有機會是否愿意參與戶外運動時,調查問卷數(shù)據(jù)顯示有效調查的302名學生中291名學生表示愿意。超過96%的大學生表示有機會,有人帶領組織的前提下都愿意去體驗、嘗試戶外運動。如果學校能提供更多的參與渠道于機會,這將對高校開展戶外運動是非常有利的。
3.參與戶外運動項目的調查
作為在校的大學生,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因此并沒有能力完成支出較高的戶外運動。通過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整理出大學生參與過的戶外運動項目比例。
沒有參與過戶外運動的學生約占總人數(shù)的五分之一,從參與過戶外運動的學生中可以看出選擇最多的戶外運動項目是登山郊游、野營野炊等難度小的項目。參與戶外運的學生中小部分的大學生嘗試過相對于較有難度的穿越、探洞、攀巖,主要是因為個人條件滿足及該項目的自我挑戰(zhàn)和刺激符合了大學生群體充滿熱血與勇于嘗試的特性。
4.參與戶外運動的形式
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方式不盡相同,通過回收調查問卷的歸納整理分析,制作出表2.
表2顯示參與戶外運動的學生大多都是和有戶外運動經(jīng)驗的朋友一起以自發(fā)小群體的形式參與,占40.7%,個人隨意的占21.5%,通過學校社團參與的有11.32%,經(jīng)社會上旅游組織參與過戶外運動的有26.5%。自發(fā)小群體形式參與戶外運動的占較多數(shù),自發(fā)小群體是由朋友之間自發(fā)組織的不規(guī)范、沒有專業(yè)計劃和安全保障的野營、野炊和登山郊游等。經(jīng)學校關于戶外運動社團參與的形式只占了總數(shù)的11.3%,說明了學校在戶外運動方面的宣傳、組織開展力度是不夠的。
(二)戶外運動課程設置
目前貴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只開設了體育教育一個專業(yè),設置的課程有:體育學、體育統(tǒng)計與評價、體育保健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田徑、體操、球類、武術、教育學、心理學等,沒有開設戶外運動專業(yè)的課程,但是開設的課程中涉及到戶外運動的有選修課體育旅游與戶外素質拓展課,在全校的公共體育課中也開設了戶外運動素質拓展課程,公共選修課也有戶外素質拓展的選修課程,這給將來開展戶外運動專業(yè)課程提供了經(jīng)驗的積累。學院申請的休閑體育專業(yè)也將順利開展,這對于戶外運動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將是更有利、更趨于專業(yè)化的前提條件,這對戶外運動在高校的發(fā)展是積極有利的。
(三)學校戶外運動場地調查
貴州師范學院占地面積為1169畝,現(xiàn)有的體育場地占53160平方米,包括一個國際標準田徑場,一個標準足球場,12個籃球場,一座綜合性的體育館等。但在如此龐大的體育場地設施中沒有戶外運動的專業(yè)場地設施,這表明,到目前為止戶外運動的發(fā)展在高校體育運動中還是不夠重視。
(四)學校師資隊伍調查
貴州師范學院的師資力量雄厚,僅體育學院現(xiàn)有教師就有61人,相關戶外運動專業(yè)的教師有5人,其余的教師經(jīng)過相關戶外運動的培訓學習也能將戶外課程的教學具體落實到教學活動中去,因此體育學院豐厚的教師儲備力量也為學校開展戶外運動提供了充足的前提條件。擁有這么多能執(zhí)教戶外運動的教師,對學校開設戶外運動的課程是很有利的。
二、影響貴陽市大學生參與戶外運動因素的調查分析
(一)時間因素
與初、高中相比,大學生有更多的課余時間可以參與此類戶外運動,且大學生能根據(jù)課程安排靈活分配時間,所以能自由支配的時間也隨之增多,給大學生培養(yǎng)新的興趣愛好提供了出行的有利條件之一。大部分參與過戶外運動的大學生表示如果有擬定出行計劃,就可以在出行前幾天進行準備工作,例如購置出行物品,抓緊時間完成功課,以便輕松出行,在戶外運動時沒有學業(yè)負擔。
(二)經(jīng)濟因素
本論文針對大學生群體對于戶外運動的經(jīng)濟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如表3.
表3顯示大學生能承受參與戶外運動的活動經(jīng)費區(qū)間100元—400元的學生最多,占比為47%,能承受400元—700元的人數(shù)占比為22.8%,能承受700元—1000元的人數(shù)占比為20.8%,能承受1000以上的人數(shù)占比就只有9.3%了。大學生沒有工作,大部分的經(jīng)費都是從家長給的生活費或者兼職收入中支出。
(三)安全因素
每一項運動都有一定的風險,戶外運動也如此,且戶外運動相對于場地運動來說運動風險系數(shù)要高的多。而多數(shù)戶外運動出現(xiàn)意外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當事人沒有足夠的戶外運動技能儲備,在戶外運動過程中遇到突發(fā)情況不能應對從而發(fā)生意外。因此學校應該對大學生開設更多關于戶外運動的課程、技能培訓,來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普及、培訓,使學生能掌握一些戶外運動技能。
由此可見大學生發(fā)展戶外運動的安全隱患是可以通過教育的手段來降低的,戶外運動的風險通過學校教育的知識普及和技能教導可以使大部分學生學會基本的戶外運動的生存技能,降低學生參與戶外運動過程中受到意外的風險幾率。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大多數(shù)的學生對戶外運動都有所了解,喜歡并愿意參與戶外運動。貴陽市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發(fā)達的交通,有利于戶外運動的開展。
2.多數(shù)的學生在選擇戶外運動項目時,比較傾向于花費少,難度低且對裝備器材要求小的項目。
3.相關的戶外課程在貴陽市高校中普遍開設,但是開展的多為戶外素質訓練等培養(yǎng)學生團體合作能力的課程,很少涉及戶外運動專業(yè)知識與技能訓練。但學校大多有相關戶外運動的社團,開展的項目多為登山、野營、騎行等較休閑娛樂的項目。
(二)建議
1.學校領導應多接觸和體驗戶外運動,感受戶外運動對社會、學校、學生發(fā)展有利的一面,從學校、領導決策上支持學校戶外運動的開展。
2.學校應增加戶外運動專業(yè)課程的設置,多組織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技能培訓與學習,學校加大對戶外場地器材的投入建設。
3.加大學校戶外運動的管理和投入,重視學校戶外運動社團的建設,支持鼓勵社團的發(fā)展,如:通過學校購買戶外運動的器材和裝備,免費或低價出租給學生使用。
4.組織教師到有開展戶外運動經(jīng)驗的高?;驒嗤C構進行學習培訓,提高專業(yè)水平、豐富教師經(jīng)驗。
參考文獻:
[1]王銳,淺談戶外運動[J].文體用品與科技,2003(03).
[2]胡秉嬌,晁岳剛,翟麗娟.中美大學生戶外運動現(xiàn)狀的調查和比較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12).
[3]付錦文.高校開展戶外運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西南科技大學體育學科部,2012(14).
[4]李萍.大學生戶外運動參與影響因素分析[J].科教文匯,2009(08).
[5]張俊斌.對我國戶外運動發(fā)展的障礙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7(04).
[6]黃亨奮.戶外運動引入高校體育課的思考[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03).
[7]幸偉偉.淺淡山西省高校戶外運動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J].搏擊·武術科學,2006(08).
[8]周紅偉.浙江省高校學生戶外運動現(xiàn)狀調查和分析[J].體育科學研究,2008(06).
[9]高興貴.影響普通高校戶外運動發(fā)展的因素與對策研究[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06).
[10]姜國華.對大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現(xiàn)狀調查研究[D].西南大學體育學院,2015.
[11]趙慶輝,大學生戶外運動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08).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