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振峰
當“裸貸”事件不斷升溫發(fā)酵,以社會貞操觀為切入點,輿論不約而同地走向了這些女大學(xué)生的道德淪喪和底線喪失。當無數(shù)“裸女”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傳播,被永遠地釘在了恥辱的十字架上時,也許很少有人會思考,倘若這是你的女兒,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以父母的視角去看待這個問題,即使是面對這樣一個令眾人嗤之以鼻的特殊群體,我依舊無法惡言相向。不可否認,“裸貸女”們不加節(jié)制的欲望是原罪,但為人父母的我們也該反省,教育的失職才是真正的幫兇。
“裸貸女”們借錢的目的,并非生活困苦、食不果腹,多半是為了換手機、買衣服,置日后處境于不顧,只急迫于滿足眼前的攀比和虛榮。這種“斗富心態(tài)”的背后,有個人的觀念誤區(qū),更有面子文化、風(fēng)俗人情等現(xiàn)實土壤的腐化,這種不良風(fēng)氣,無孔不入地侵蝕著公序良俗,也時刻沖擊著年輕女孩們尚未建全的價值體系和評判標準。作為家長,該如何為她們豎起堅盾?我認為,思想上的教育,遠遠比知識的教育更為深邃,特別是在她們樹立人生觀的成長期。
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馴鷗。當社會上的好壞風(fēng)氣激烈沖撞之時,父母的榜樣力量、導(dǎo)向指引至關(guān)重要。曾幾何時,“女孩要富養(yǎng)”這句話深得人心。對于“窮怕了”“餓苦了”的父母一輩兒來說,財富的迅速增長、生活的極大改善,已然對子女的金錢觀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在五光十色的物質(zhì)世界里,亟須為她們裝上心靈的風(fēng)向標。心不為物所役,行不為名所累,才能讓子女們品味到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斷涵養(yǎng)我們這個時代的新風(fēng)尚。
富養(yǎng),并不是給孩子錦衣玉食的生活,這種富,更多的是情感,見識和體驗。父母要讓孩子從小開闊眼界,增長閱歷,懂得生命實相,進而逐漸養(yǎng)成的一種矜持和高貴的氣質(zhì)。
富養(yǎng),要讓孩子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懂得禮義廉恥和潔身自好;要讓孩子懂得如何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將寶貴的青春浪費在物化自己上;要讓孩子有禮有節(jié),知道自己的底線,而不是用尊嚴去彌補舍棄不了的人性貪欲。
作為父母,很擔(dān)憂社會輿論對這些花季少女帶來的二次傷害,希望她們能夠掃清人生的陰霾,走出痛苦,汲取教訓(xùn),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