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璋
[摘要]鄧小平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源于他漫長的卓越革命實踐,同時也學習、繼承和發(fā)展了毛澤東總結和踐行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等方法。鄧小平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可濃縮為“求實、求是、求活、求效”四個詞。在日常工作中,鄧小平特別注重調查研究,深入訪談,提倡開短會、講短話、寫短文,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又能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在領導方法中,他總是把立足當前與謀劃未來有機結合起來,并且善于總結前人,借鑒國外的經驗教訓,把握好原則性和靈活性的辯證關系,能夠非常準確和科學地對時局進行分析、判斷并作出正確的決斷。
[關鍵詞]鄧小平;求實;求是;求活;求效
[中圖分類號]A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21(2017)04—0027—07
漫長而卓越的工作實踐,歷練了鄧小平科學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視鄧小平為人才難得并幾度重用他的毛澤東,十分重視方法體系的構建,他寫過《工作方法六十條》、《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等五篇專論。毛澤東倡導的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等重大方法,給了鄧小平諸多教益。鄧小平繼承了毛澤東正確的方法論并用它來克服毛澤東晚年因“左”的錯誤而脫離實際走向的極端說法和做法。
一、繼承并堅持毛澤東倡導的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
共產黨人信奉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在鄧小平的從政實踐中得到了出色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他繼承并堅持了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毛澤東指出:“實事”是客觀事物,“是”是其內部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求”是人們的探索。鄧小平把它概括為“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
1975年初,苦撐危局的周總理病重住院,毛澤東重新起用鄧小平主持國務院工作。鄧小平對“文革”造成的亂局進行整頓,不怕被再次打倒,撤掉了“四人幫”支持的壞頭頭。這一年,他每次講話都引用毛主席的語言來糾正毛主席晚年支持的錯誤做法,成效速見。周總理對他講:“你干得比我好?!编囆∑綀猿稚钊胝{查研究,求實求是。同年7月,毛澤東又給了他一副重擔:代替王洪文主持黨中央日常工作,全面整頓向縱深拓展。11月,毛澤東通過毛遠新給鄧小平下達指令:由鄧主持,作出一個肯定“文革”是“七分成績,三分錯誤”的決議。鄧小平就說,“由我寫這個決議不適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來捍衛(wèi)實事求是。年末,他被第三次打倒,但人民給他加分,抵制了“批鄧、反右傾”運動。粉碎“四人幫”后,鄧小平致力于從根本上恢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具體有三:
一是支持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從根本上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1977年,尚未復職的鄧小平對兩位在職的中央同志指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不符合毛主席生前多次講過自己也犯過錯誤的講話精神。1978年5月,他沖破阻力,全力支持胡耀邦等人組織發(fā)動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使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
二是求實。還歷史事件和知識分子的本來面目。1977年3月,鄧小平復職的第三天就著手在科教領域撥亂反正。他召開座談會、匯報會,聽取意見,扳倒“前十七年教育領域是黑線專政”、“知識分子的大多數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兩個估計,為數百萬知識分子脫“臭老九”之帽;提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口號,果斷決定當年恢復高考。他先后召開全國性的教育工作者會議、科學大會和文學藝術工作者大會,迎來了教科文事業(yè)的復興,迎來了知識分子的春天,迎來了全面的平反冤假錯案和撥亂反正。
“求實”的一個大工程是《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起草討論修改和最終通過。這是由鄧小平、胡耀邦主持,20多人起草,經過4000多人參與討論,歷時一年多的“求實”和“求是”的歷史文獻。其重點和難點是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闡述其功過是非??v觀60年,追述新中國成立前的29年,毛澤東功大于過的歷史地位確立了。可以說這是實事求是的范文。
三是求是。實事求是不只是求實,更重要的是“求是”,深入事物內在本質,探求規(guī)律,追求真理。對此,鄧小平在其晚年有更輝煌的建樹。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對社會主義本質深入淺出的表述,改革開放的總體設計和逐步推進,對當代世界主題的論述和對我國外交政策的調整,社會治理和社會建設的指導方針,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方針政策等等,最終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定名為鄧小平理論。
(二)他繼承和堅持了毛澤東關于矛盾學說中方法論的思想并得到了出色的應用
一是抓主要矛盾,牽牛鼻子,舉綱張目。1979年10月在中共省委書記座談會上鄧小平指出:“經濟工作是當前最大的政治,經濟問題是壓倒一切的政治問題?!贝撕蟆耙越洕ㄔO為中心”就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路線的基本點,成為帶動現(xiàn)代化建設的牛鼻子。在農業(yè)領域,糧食是牛鼻子,“不管天下發(fā)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飽肚子,一切就好辦了”。堅持組織上抓改革開放的牛鼻子是“組成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集體”。
二是抓矛盾的兩個方面,“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此前,過分夸大了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抓“綱”損“目”?!耙凿摓榫V”,九千萬人煉鋼,嚴重損害了輕工業(yè)農業(yè);“以糧為綱”,劈山造田,毀林種糧,違背了因地制宜,減產減收入;“以階級斗爭為綱”,抓錯了“綱”,還要年年月月講。鄧小平第三次復出后,先后提出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民主與法制建設、現(xiàn)代化建設與打擊犯罪、經濟建設與教科文建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等一系列“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防止和克服了一點論、片面性。
三是化解矛盾,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轉化?!拔幕蟾锩睂却虻挂磺?。鄧小平復職后和其他中央領導成員一起,平反冤假錯案,為右派分子和地主富農分子摘帽,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迎來了安定團結的大好政治局面。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爭性,斗爭性促進事物發(fā)展,而相互依存、互相聯(lián)結的同一性同樣能推動事物前進。鄧小平用活了《矛盾論》,其實際效果事半功倍。鄧小平繼承和堅持毛澤東思想方法的精髓可以概括為“求實、求是、求活、求效”八個字(以下簡稱“四求”)。這“四求”有著豐富的意蘊:“求實”是指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以實踐標準來檢驗是非曲直;“求是”指探求掩蓋在現(xiàn)象后面的事物本質,探求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探求真理性認識;“求活”指想問題辦事情要因地因時因勢因人制宜;“求效”指任何方法要講效率、效果和效益,“會捉老鼠是好貓”。思想方法是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的指導,鄧小平的“四求”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他的日常工作方法中,更出色的是體現(xiàn)在他的領導方法中。
二、“四求”在日常工作中的成功運用
鄧小平日常工作方法,可說是豐富多彩,同樣滲透了“實、是、活、效”四字。試舉七例。
一是走群眾路線,調查研究、開調查會,深入農戶訪談,形成對策。1961年四、五月間,鄧小平和彭真帶領5個調查組,到北京順義和懷柔兩縣進行調查,他們耐心傾聽群眾意見,向黨中央提出自己的意見:“從一個多月調查的情況來看,貫徹執(zhí)行‘十二條、‘六十條指示后,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已有很大提高。但是,要進一步全面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對于供給制,糧食征購和余糧分配,三包一獎、評工記分,食堂,所有制等問題的措施,還需要加以改進,有些政策要加以端正。”這次調研成為毛澤東倡導的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一個重要成果。
二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鄧小平對1960年和1961年的糧荒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fā)現(xiàn)糧荒的主要原因不是天災,而是“一大二公”的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破壞了生產力發(fā)展。他對何種生產關系能夠促進糧食增產作了具體分析,引用了一句四川話“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有些包產到戶的,要使他們合法化”。正是這一點,成為日后鄧小平大力支持城鄉(xiāng)改革第一炮的農村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先聲。
三是開小會,開短會,講短話,寫短文,講效率和效益,他自己身體力行。1975年講軍隊整頓內容時,講了“腫、散、驕、奢、惰”五個字;1982年,鄧小平講道:“農業(yè)的發(fā)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茖W技術的發(fā)展和作用是無窮無盡的。”1989年和美國尼克松講穩(wěn)定重要性時只講了幾句話:“中國人這么多,底子這么薄,沒有安定團結的政治環(huán)境,沒有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穩(wěn)定壓倒一切?!蓖ㄓ[《鄧小平文選》220多篇文章和談話,字數逾千的約占40%,召開小型座談會記錄和個別訪談錄篇數逾半。短會節(jié)時,短話短文還有易記易傳的益處,其共同點是效率高效益好。
四是“敢”字當頭,“勤”、“巧”跟進。1977年,鄧小平說:“我知道科學、教育是難搞的,但是我自告奮勇來抓?!?978年12月又號召“干革命、搞建設,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闖將。沒有這樣一大批闖將,我們就無法擺脫貧窮落后的狀況”。鄧小平自告奮勇干難險大事均繼之以勤勉和巧妙,1975年橫下一條心抓整頓靠勤于調查、勤于獎懲、勤于抓細節(jié)。說到巧妙之處甚多,1975年他有兩巧:一表現(xiàn)在他用毛澤東的正確意見糾正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做法,二表現(xiàn)在他選準了干才,“一九七五年我抓整頓,用了幾個人才,就把幾個方面的工作整頓得很有成效”。如選用萬里整頓癱瘓的鐵路,迎來了風馳電掣“萬里通”。
五是選準突破口。1975年抓全面整頓的突破口是整頓鐵路堵塞,他一抓就靈,鐵路暢通,威望提高。1977年抓撥亂反正的突破口是科教,否定了“兩個估計”,為“臭老九”摘帽,恢復高考,突破“兩個凡是”,帶動了撥亂反正的全面展開。
六是審時度勢,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第三次復出后,他抓住發(fā)達國家周期性蕭條,港、澳地區(qū)游資過剩的機遇,支持廣東省試辦經濟特區(qū);抓住美國民主黨卡特政府上臺對華關系改善之際,親自率團訪美,實現(xiàn)了中美正式建交,繼而訪問日本,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也走出國門,發(fā)展對外友好關系,最終實現(xiàn)了全方位對外開放。1990年12月,鄧小平和中央幾位負責同志談話,提出善于利用機遇解決發(fā)展問題。“要抓住西歐國家經濟困難的時機,同他們搞技術合作,使我們的技術改造能夠快一些搞上去。”機遇青睞于有準備的頭腦,有準備頭腦面前機遇多。
七是通過立工作條例治亂,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1961年鄧小平主持整頓企業(yè)秩序,為工業(yè)治亂,派出11個工作組下廠礦調研,辦法從群眾中來,去粗取精使之系統(tǒng)化、條理化,形成《國營工業(yè)企業(yè)工作條例(草案)》(簡稱工業(yè)七十條),恢復了被“大躍進”打亂了的規(guī)章制度和正常秩序,有所創(chuàng)新,推動了工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三、“四求”在領導方法中的出色應用
鄧小平古稀之年成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實、是、活、效”為特色的領導方法,在他晚年亮點甚多。
(一)把立足當前和高瞻全局、遠矚長期結合起來謀劃運籌
首先,樹立全局觀點,從整體謀劃。1956年始,鄧小平在中央最高層工作,胸懷全局,放眼世界。1989年,他對新的中央領導集體作政治交代時提出:“最重要的問題是要胸襟開闊。要從大局看問題,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p>
1965年始,中蘇分裂,蘇聯(lián)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美國擴大越南戰(zhàn)爭至中越邊境,戰(zhàn)爭陰云籠罩。當時中央的對策是放進來打,立足于打、早打、大打,于是加強備戰(zhàn),限制沿海發(fā)展,全民皆兵,全國深挖洞,重工業(yè)進山區(qū)甚至進山洞。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后,黨中央審時度勢,進行調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對國際形勢的判斷有了變化,過去我們認為戰(zhàn)爭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現(xiàn)在我們分析,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超過了戰(zhàn)爭力量,擁有核彈的美蘇實現(xiàn)了恐怖平衡,這兩國人民反對戰(zhàn)爭,世界和平有希望。過去,我們搞了“一條線”的對外戰(zhàn)略,現(xiàn)在“根據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我們改善了同美國的關系”?;谶@一分析,鄧小平提出“和平和發(fā)展是當代世界兩大問題”,決定裁軍一百萬,停止“深挖洞”和“大三線”建設以及“山、散、洞”布局,提出“一心一意搞建設”,抓住機遇,擴大沿海開放,壯大自己,加快我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
其次,放眼當前和放眼未來有機結合,謀劃兩個大局和“三步走”的長期戰(zhàn)略。鄧小平提出“三步走”戰(zhàn)略發(fā)展我國經濟。第一步是達到溫飽水平,第二步是在20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鄧小平的“三步走”戰(zhàn)略有三個特點:一是以人民的生活水平“溫飽”、“小康”、“中等發(fā)達”為目標,體現(xiàn)“發(fā)展為了人民”;二是以人均水平算,不比經濟總量,較科學;三是計算很準確,起點是1980年人均250美元,前兩步為每10年翻一番,年增7.2%,都已提前超額實現(xiàn)。不像過去說大話,如今留有余地。實踐證明,他的“三步走”路線圖謀劃是科學的。
鄧小平謀劃的先抓沿海的開放發(fā)展,再由沿海支援內地共同發(fā)展這兩個大局的戰(zhàn)略也得到了成功的實施,現(xiàn)在內地的?。▍^(qū))都獲得了沿海省市的大力支援,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
除此之外,鄧小平還提出了在不同領域的“長計劃,短安排”,中共中央全會均定期召開、定期換屆,各有重點、有序進行。
(二)勤于總結反思和善于借鑒前人以及外國成敗得失的經驗教訓
重讀《鄧小平文選》,發(fā)現(xiàn)他總結回顧工作,借鑒前人和外國經驗教訓的文章和訪談錄的數量頗多。鄧小平講過:“過去的成功是我們的財富,過去的錯誤也是我們的財富?!蔽覀兏痉穸ā拔幕蟾锩睆姆疵娲偈刮覀冎贫耸粚萌腥珪詠淼乃枷?、政治和組織路線以及一系列政策,由此受到了人民的擁護。1991年8月20日,他對新的幾個中央領導人慎重提出:“一個總結經驗,一個使用人才,這兩點是我的正式建議?!?/p>
鄧小平說過:“光憑自己的經驗和教訓還解決不了問題。中國要謀求發(fā)展,擺脫貧窮和落后,就必須開放。開放不僅是發(fā)展國際間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國際的經驗?!彼砟暝L問了美國和日本,研究過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他也從與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和劉伯承的共事中吸收經驗,從基層群眾博采眾長。人們稱他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是在學習借鑒和群策群力中逐步完善“總設計”、完善“鄧小平理論體系”的。
(三)鄧小平有針對性、時代性并富有個人特色的語言表達
他的語言特色有四:講話直白而一言中的,簡約而內涵豐富,質樸而魅力四射,通俗而睿智精深。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列舉的空話連篇等八大罪狀,他一條都不沾邊。
(四)對原則性與靈活性(剛和柔)、沉著冷靜與當機立斷的辯證運用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應邀來中國訪問,英國不想放棄對香港的控制,她強烈表示不能廢除鴉片戰(zhàn)爭后有關香港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鄧小平剛柔兼?zhèn)涞馗嬖V撒切爾夫人:第一,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一九九七年中國將收回整個香港地區(qū),斬釘截鐵;第二,對外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可以再等一二年,而且香港仍將實行資本主義,靈活變通;第三,從大的方面講,對英國也有利,意味著英國結束了殖民統(tǒng)治,會得到世人好評,好言勸告;第四,如果收回前的過渡期發(fā)生了撒切爾夫人所說的“災難性后果”,那我們將勇敢面對災難,面對波動,中國政府將不得不另行考慮收回的時間和方式,警告后果;第五,希望從撒切爾夫人訪問開始,雙方共同商量好為各方面接受的具體辦法。這次談判,奠定了香港順利回歸的基礎。
1989年至1992年這四年是一個非常時期,中國發(fā)生“八九政治風波”,其后蘇東劇變,西方七國“制裁”中國。關鍵時刻,鄧小平以85歲高齡親臨一線,采取一系列政治上、組織上和思想上的措施,當機立斷,平息國內政治風波,穩(wěn)住陣腳,冷靜觀察,抗擊制裁,韜光養(yǎng)晦,不受挑動,泰然處之,有所作為。蘇東劇變后的各國都不同程度經歷了經濟滑坡、政黨林立、貧富分化加劇,在全球經濟總量位次下降;而此時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外貿總量全球第一,惠及全國人民,政局穩(wěn)定,進入太平盛世。全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向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美好夢想闊步前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證明:鄧小平當年的既堅持原則、當機立斷,又冷靜觀察、沉著應變的領導方略是何等高明。
1992年頭兩個月中,鄧小平發(fā)表了南方談話,以其卓越的功勛和崇高的聲望,表述了具有深遠意義的治黨治國、內政外交的重要理念,使他一生的輝煌業(yè)績達到了新的高度。在這次南方談話中,有一言九鼎、擲地有聲的時代強音:“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有與時俱進、耳熟能詳的名言: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xiàn)共同富裕”;“膽子要大一點,步子要快一點”。他一言解惑,破解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判斷“姓社”、“姓資”等難題: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白プC遇,加快發(fā)展”,要有“若干高速發(fā)展階段”,是其殷切期望?!拔业囊粋€大失誤就是搞四個經濟特區(qū)時沒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現(xiàn)在長江三角洲,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局面,都會不一樣。”這是鄧小平真誠的反思,更是對上海的鼓勵和期待。
鄧小平萬余字的南方談話,是把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精神,落實到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傳承到如今的十八大和即將召開的十九大,時代的強音響徹兩個世紀。
鄧小平卓越的方法是和他卓越的功勛、崇高的品質緊密相連的。弘揚鄧小平的崇高品質和卓越的方法,對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有現(xiàn)實意義,對想問題辦事情有普遍意義。
(責任編輯 付國英 王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