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40m預應力T梁為研究對象,通過建立有限元模型,計算并分析了各種因素對T梁上拱度的影響程度,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以指導預應力T梁的施工。
關鍵詞:預應力混凝土T梁;上拱度;影響因素;控制措施
1 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預應力混凝土T梁由于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近幾十年來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但是由于混凝土收縮徐變、施工控制偏差、存梁時間差別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T梁上拱度難以準確控制,實際起拱差異較大,這也直接影響到后續(xù)工序的施工精度以及橋梁結構的正常使用。本文基于提高橋梁上部構造工程質(zhì)量、減少后期處理成本的考慮,對某高速公路40m預應力T梁的上拱度計算進行了深入研究,結合施工現(xiàn)場實際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因素,對T梁上拱度的影響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2 40m預應力T梁有限元模型建立
某高速公路橋先簡支后連續(xù)剛構40mT梁共分為4種梁型:中跨中梁、中跨邊梁、邊跨中梁以及邊跨邊梁。40mT梁標準中跨預制長度為39.3m,邊跨為39.62m;跨中標準截面腹板寬度20cm,底寬60cm,馬蹄高度25cm,馬蹄位與腹板之間設置20×20cm的倒角過渡;全梁共設置6道橫隔板。
由于本文只研究40m預應力T梁的上拱度整體變化情況,不涉及T梁梁體細部分析,故選用MI天AS/Civil有限元軟件進行建模計算。采用MI天AS中的變截面梁單元建模,將40mT梁(中跨)縱向拆分為52個梁單元、邊跨拆分為53個梁單元。變截面的起終點以及橫隔板的位置設置為2個梁單元的交接節(jié)點,最小梁單元長度為0.75m,最大梁單元長度為1.03m。根據(jù)設計圖紙,針對不同梁型設置好鋼束以及預應力荷載參數(shù)。其他參數(shù)均按照設計圖紙中的標準參數(shù)進行設置。
從張拉當日開始計算4種類型T梁的上拱度,計算結果顯示:在張拉后的任一時間節(jié)點,邊跨邊梁跨中上拱度最大,中跨中梁跨中上拱度最小。故選取這2種梁型來計算各種因素對T梁上拱度的影響程度。
3 各種因素對T梁上拱度的影響
(1)存梁時間長短
由于混凝土的收縮和徐變作用,在張拉后的存梁期間,T梁的跨中上拱度將隨著存梁時間的增加而逐步增加。T梁張拉后360天跨中上拱度計算結果見表1:
(2)環(huán)境平均相對濕度
混凝土構件在相對濕度較低的環(huán)境下,水分散失較快,收縮徐變的速度較快;在濕度較高的環(huán)境下,水分散失較慢,混凝土的收縮徐變也較慢。設計圖紙給出的環(huán)境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但是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由于各地以及各個季節(jié)的平均濕度均不一致,分別計算50%、95%相對濕度情況下,與80%相對濕度情況下T梁跨中上拱度的偏差,詳見表2:
(3)混凝土強度
在標準情況下,40mT梁的C50混凝土采用抗壓強度28天達到50MPa的混凝土輕度曲線進行計算。但實際施工中,C50混凝土28天強度通常會達到60MPa以上,與設計值有一定差距。故按照28天強度50MPa和60MPa來分別計算2種梁型上拱度的偏差,詳見表3:
(4)張拉齡期
設計要求在T梁混凝土澆筑后達到90%以上強度并且不少于5天齡期才能張拉預應力鋼束。但實際施工中可能由于種種原因?qū)е峦七t張拉?,F(xiàn)計算在齡期5天、15天張拉時,T梁跨中上拱度與7天張拉時的偏差,詳見表4:
(5)是否考慮橫隔板荷載
在許多理論計算中,對T梁荷載只計算了梁體部分,但實際施工中,翼板寬度范圍內(nèi)的橫隔板是和T梁梁體同時澆筑的,故應在理論計算中考慮這部分橫隔板的作用。分別計算考慮橫隔板與不考慮橫隔板這2種情況的T梁跨中上拱度,不考慮橫隔板時上拱度增加的情況見表5:
(6)是否考慮梁體配筋對結構剛度及收縮徐變的影響
預應力T梁通常按照預應力混凝土A類結構進行設計,不允許受拉區(qū)混凝土開裂,故受拉區(qū)鋼筋未主要承受拉力,但對于T梁截面剛度有一定影響,對混凝土收縮徐變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分別計算考慮鋼筋作用與不考慮鋼筋作用這2種情況下T梁跨中上拱度,并進行對比,詳見表6:
(7)T梁外形結構偏差
由于采用整體鋼模板,故T梁在澆筑施工中比較少出現(xiàn)漲模的現(xiàn)象,但T梁頂面比較容易澆筑偏厚。為研究頂板偏厚對T梁上拱度的影響,按照頂板超厚2cm來計算其上拱度偏差,詳見表7:
(8)混凝土容重
在MI天AS中,程序設定的C50混凝土標準容重是25kN/m3。但實際施工中混凝土容重需要根據(jù)配合比實際測定,一般在24.5kN/m3~25kN/m3之間。為研究混凝土容重偏差對T梁跨中上拱度造成的影響,計算容重為24.5kN/m3的情況下T梁跨中上拱度的與容重為25kN/m3時的偏差,詳見表8:
(9)是否考慮鋼筋重量
由于在理論計算中一般沒有考慮鋼筋重量,但混凝土的容重為25kN/m3時,T梁鋼筋混凝土組合容重達到了26.5kN/m3。為研究考慮鋼筋重量時T梁跨中上拱度的偏差,計算容重為26.5kN/m3時T梁的跨中上拱度與容重為25kN/m3時的偏差,詳見表9:
(10)張拉力偏差
設計40m預應力T梁的張拉控制應力為0.74fpk=1376.4MPa。由于在實際施工中,實際張拉力與設計之間會有一定誤差。為研究其偏差對T梁上拱度的影響,計算與設計張拉應力偏差3%情況下T梁的跨中上拱度,詳見表10:
(11)管道摩阻系數(shù)
設計給出的標準管道摩阻系數(shù)μ=0.25,為分析管道摩阻系數(shù)對T梁上拱度的影響,分別按照μ=0.2、μ=0.3來計算中跨中梁以及邊跨邊梁的上拱度,詳見表11:
(12)管道局部偏差
設計給出的管道局部偏差系數(shù)k=0.0015,但由于實際安裝管道過程中,偏差未必與理論一致,故分別計算k=0.001以及k=0.003的情況下,邊跨邊梁以及中跨中梁上拱度的偏差情況,詳見表12:
(13)管道安裝定位整體偏差
在預應力管道定位安裝的過程中,除存在局部偏差以外,還可能出現(xiàn)整體性的誤差,最常見的就是預應力管道在梁板中段最低段的標高控制不準,整體偏高或者整體偏低。通過模擬預應力管道最低段安裝標高±2cm的情況,計算其與跨中管道安裝正確時的跨中上拱度偏差,詳見表13:
(14)錨具變形、鋼筋回縮以及接縫壓縮偏差
一般錨具變形、鋼筋回縮以及接縫壓縮值會在4mm~6mm之間。通過模擬計算,研究錨具變形、鋼筋回縮以及接縫壓縮值在4mm時,T梁跨中上拱度與標準情況(6mm)時的偏差,詳見表14:
(15)綜合各種因素對T梁上拱度的影響
為分析T梁上拱度可能出現(xiàn)的偏差極值,綜合考慮上述的各種因素,分別計算張拉后存梁90天時邊跨邊梁及中跨中梁在實際施工的上拱度可能最大值、最小值與標準值的偏差。詳見表15:
(16)各種因素對T梁上拱度影響程度對比
為了更直觀的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程度,按照張拉后存梁90天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采用柱狀圖的形式匯總各種因素偏差時,所計算出的T梁上拱度最大偏差情況,詳見圖1:
由此可見:
(1)對T梁上拱度影響較大的因素有:計算時是否考慮橫隔板荷載、是否考慮鋼筋作用、是否考慮鋼筋重量、存梁時間、環(huán)境相對濕度等5個因素。
(2)混凝土收縮徐變類別的因素對邊跨邊梁影響較大,預應力以及結構重量類別的因素對中跨中梁影響較大。
4 預應力混凝土T梁上拱度控制措施
由于對T梁上拱度影響因素較多,部分因素影響較大,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在設計計算方面,應針對不同工程的實際情況建立模型并設置計算參數(shù),盡量使理論計算結果貼近施工實際,以更好的指導現(xiàn)場施工。在施工過程中,針對各項可能出現(xiàn)的偏差,應設置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控制,切實做好施工標準化,避免由于施工實際與標準情況不符而導致上拱度出現(xiàn)較大偏差的情況。
5 結論與展望
通過本文的分析和計算,希望日后設計單位能和施工單位充分溝通,建立合理的T梁模型及貼合實際的參數(shù)進行理論計算,施工單位也應該在施工過程中加強對T梁上拱度的監(jiān)控,發(fā)現(xiàn)偏差較大的情況應及時分析并找到原因,及時糾偏,才能有效控制T梁上拱度。
參考文獻
[1]向秋燕.預應力混凝土T梁起拱度理論分析及控制研究[天].長沙理工大學,2009.
[2]耿波.預應力混凝土梁的起拱度控制方法及試驗研究[天].武漢理工大學,2004.
(作者單位:廣東省南粵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