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振西 董傳俊 林振華
摘要:近幾年微創(chuàng)小切口手術已經廣泛應用到外科手術中的各個領域,并得以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使用腹腔鏡對疝修補術創(chuàng)傷小、疼痛輕、恢復快、效果好的優(yōu)點是不言而喻的[1]。毫無疑問,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手術器械的改進、疝修補材料的進步[2],腹腔鏡疝修補術將有良好的發(fā)展和應用前景。我中心開展微創(chuàng)腔鏡手術已經開始,手術范圍越來越廣泛,在手術配合方面我們也總結了一些經驗,本文介紹一下經腹腔鏡疝氣補片植入術的手術過程及優(yōu)點。
關鍵詞:腹腔鏡;微創(chuàng)技術;補片植入;優(yōu)點
中圖分類號:S85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9-0008-01
1術前準備
1.1 儀器準備
高頻電刀、電凝、無影燈、腹腔鏡影像系統(tǒng)、呼吸麻醉機系統(tǒng)及氣腹設備擺放于實驗用動物近腳處。檢查各儀器電源線及腳踏連線是否連接緊密,接通電源后,工作是否正常運行。
1.2 器械準備
除基礎外科手術器械外,另備部分腹腔器械,包括鏡頭及光源導線。穿刺鉤針1個,10mm套管1個,5mm套管2個,50cm止血鉗2把,釘槍1把,釘子若干,雙極電凝鉗及連線1套。以上器械需要高溫高壓滅菌或酒精浸泡消毒后以備用。
1.3 實驗動物準備
實驗動物術前一天需禁食,保持空腹狀態(tài)便于操作。采取仰臥位并妥善固定,協(xié)助麻醉師先為實驗用動物于頸前靜脈采血8ml至采血管內,肌肉注射10萬單位青霉素鉀。然后一次性靜脈注射丙泊酚注射液0.5kg/mL進行誘導麻醉,誘導麻醉后進入實驗手術室內采取側臥,協(xié)助實驗人員將氣管插管插進實驗動物氣管內,連接好呼吸麻醉機,使用異氟烷進行氣體維持麻醉。之后將實驗動物固定在實驗工作臺上。
2手術過程
2.1 手術前先進行人員消毒,穿戴手術衣、手套、口罩等,穿好之后進行手部消毒。
實驗動物采取仰臥位,于腹部相應皮膚部位剃毛,備皮區(qū)約20cm×30cm,清潔后用碘伏棉球由中心向外緣逐步消毒,消毒完成后在腹部鋪上無菌單、洞巾等,暴露切口部位。
2.2 于臍部旁切開約1cm的切口,切開皮下組織
使用穿刺鉤針在腹腔部位穿進腹腔后連接上二氧化碳充氣,觀察儀器壓力是否減小,若壓力變小則是進行充氣,形成“氣腹”,改用10mm套管再次穿進腹腔,打開閥門檢查是否漏氣,若漏氣則證明已經進入腹腔,將腹腔鏡消毒后導入腹腔,保持視野清晰,在顯示屏上觀察腹部疝氣形成情況,使疝氣完全暴露。
2.3分別在腹腔兩側上部位開約0.5cm的小切口,插入5mm套管穿進腹腔。
根據情況分析后,將補片卷成細筒狀經10mm套管導入腹腔內,腹腔兩側導入50cm止血鉗,需配合操作將補片鋪展開。一人控制腹腔鏡的視野,兩人使用微創(chuàng)技術用縫線將補片固定在腹腔壁上,此時三人要相互配合,做到“眼勤”、“手勤”、兩要素。
2.4將補片固定在腹腔壁上后,再使用釘槍將補片各方位釘住。
手術結束后,觀察手術部位有無出血情況,若正常,將腹腔鏡視野保留在植入部位,拍照存檔。撤出腹腔鏡及止血鉗,待腹腔內氣體排出后,拔出套管,用縫線將傷口縫合,常規(guī)消毒。
3術后整理
術后檢查各種器械和儀器是否完好,清潔處理消毒后定放位置。
實驗結束后,將蘇醒后的實驗動物妥善送回飼養(yǎng)舍,溫濕度要保持適宜。一般溫度在25℃,濕度在60%。
術后連續(xù)7d肌肉注射10萬單位青霉素鉀,并觀察其狀態(tài)。
總結
經腹腔鏡腹膜疝氣補片植入手術較傳統(tǒng)手術方法有許多優(yōu)點,如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疼痛輕,一般術后不必使用止痛藥;術后恢復快,不易引起腸粘連,腹部不留明顯疤痕。隨著醫(y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該項手術方法必將越來越受眾人接受。傳統(tǒng)縫合術和腹腔鏡疝氣修補術的區(qū)別見表1。
參考文獻
[1]戚禎祥,陸光生,腹腔鏡下完全腹膜外補片植入(TEP)治療腹股溝疝600例的體會[J].嶺南現代外科,2009,9(6):411—4112.
[2]梁存河,譚嗣偉,陳志雨.疝修補材料學進展[J].國際外科學雜志,2009,36(12),795-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