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
《人民的名義》《射雕英雄傳》創(chuàng)下收視口碑,除了劇本和導(dǎo)演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表演團(tuán)隊中的眾多老戲骨,他們的表演品質(zhì)支撐了劇集的人氣走向和觀賞性。
不少媒體在幫投資者們算賬,比如某戲,兩個明星就拿走投資的百分之五十,又或者一個“小鮮肉”就拿走幾千萬片酬,占總投資的一半甚至一多半。然后再對比《人民的名義》,總片酬才占全劇投入的百分之四十,于是得出“還是請老戲骨劃算”的結(jié)論。其實賬不是這么算的,老戲骨的價值也不能這么簡單地拿出來和新人做對比。
影視類型多種多樣,指向的觀眾群自然不同。小鮮肉劇集的觀眾群首先是看臉的,其次才是劇情和演技,這就決定了小鮮肉在劇集投資中所占的比例。這樣的戲,老戲骨們注定只能作綠葉,制作方再怎么省錢也省不了幾個,何況也不是所有老戲骨都愿意友情價幫你,人家也有吃好喝好過幸福生活的合理化追求。
老戲骨們真正擅長的是生活劇和各類正劇。社會題材?。◤膹V義上講,“反腐劇”可以看作是其中的一個分支)、諜戰(zhàn)劇、歷史劇……這些需要演員動用閱歷、方法和情商的戲,注定是優(yōu)秀演員們展示演技的主戰(zhàn)場。小鮮肉們即便想去這些戲里炫耀臉蛋兒,機(jī)會與空間也有限。況且影視行業(yè),以人氣和經(jīng)驗的累計論,以劇集對演員的需要論,資深演員們必然有相關(guān)收費(fèi)的行規(guī)和個人心理預(yù)期,單以數(shù)值高低來討論性價比意義不大。
此外,媒體近年似乎把“老戲骨”這個稱謂直接等同于“資深演員”了。其實只有資深演員中的那些優(yōu)秀者,才當(dāng)?shù)闷稹皯蚬恰边@個稱呼。演員,尤其是男演員,成熟期一般都較女演員晚,到了四十多歲、接近五十的時候,才在鏡頭前擁有了那副揮灑自如的從容。但“資深”,一般演員入行二十來年,就可以這么叫。所以“資深”未必是“戲骨”,性價比——自然也就談不上人人具備。
現(xiàn)在劇集中經(jīng)??吹降摹袄蠎蚬恰贝笾路譃槿N:一、步入老境的一線大明星;二、之前不太擁有顯赫的影視知名度,卻始終擁有一流演技的演員。以《人民的名義》《新射雕英雄傳》和更早的《北平無戰(zhàn)事》為例:張豐毅、陳寶國、呂良偉、許亞軍、苗僑偉、王慶祥是第一類;丁勇岱、劉奕君、劉敏濤、詠梅、白志迪、張志堅、倪大紅是第二類。第三類則是在圈內(nèi)多年,隨著年齡增長,演技越來越精純的,像黑子、楊子華、夏侯鑌、房子斌等人。這些演員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演技有保障,對劇集的風(fēng)格和口碑能起支撐作用?!皯蚬恰敝肮恰钡奶攸c很明顯。
“老戲骨”發(fā)揮性價比,也需要前提:名演員眾多的《大宅門》《人民的名義》是一類——劇本和角色的吸引力,出品方、導(dǎo)演的人脈,起到了決定作用,《新射雕英雄傳》《北平無戰(zhàn)事》的情形有些近似。還有的戲,角色并不太多,但老戲骨和中年實力派一起頂住全劇的四梁八柱,劇集就立住了,像《潛伏》里馮恩鶴出演“吳站長”,《懸崖》里程煜出演“高彬”、李洪濤出演“魯明”、《黎明之前》陸劍民出演“水手”……角色和演員之間,有著某種不可替代性。惟其如此,性價比才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
成功者的理由有很多,簡單地復(fù)制,帶來的結(jié)果不一定令人滿意?!袄蠎蚬恰钡氖褂靡惨粯樱饕凑票P者對品質(zhì)的追求。此前有資深藝人說,“小鮮肉”表演不如人意,關(guān)鍵在于導(dǎo)演調(diào)教的功力,其實也是同樣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