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明 李素君
【摘要】 目的 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價值。方法 7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 隨機分為傳統(tǒng)組(37例)和人性化組(38例)。傳統(tǒng)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人性化組實施人性化護理。評價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整體滿意度。結果 人性化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100.00%高于傳統(tǒng)組的81.08%,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價值高, 可提升各項護理工作質量, 有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人性化護理;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09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value in humanized nursing applied for schizophrenia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75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group (37 cases) and humanized group (38 cases). The traditiona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humanized group received humanized nursing. Evaluation was made on overall satisfaction degree. Results The humanized group had higher satisfaction rate as 100.00% than 81.08%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humanized nursing contains high value for schizophrenia patients.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in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Humanized nursing; Value
精神分裂癥具有較高的復發(fā)率和致殘率。臨床上, 精神分裂癥患者除了規(guī)范治療, 也需注重護理干預的作用。人性化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 其以患者為中心, 在護理中尊重和理解患者, 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1]。本研究就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價值進行探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就診的7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 隨機分為傳統(tǒng)組(37例)和人性化組(38例)。所有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 均有清楚意識, 可進行正常溝通和交流。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其他精神疾病、心臟疾病患者。傳統(tǒng)組男24例, 女13例, 年齡25~72歲,
平均年齡(45.73±5.12)歲;病程7~15個月, 平均病程(10.02±
2.12)個月。人性化組男25例, 女13例, 年齡25~70歲, 平均年齡(45.19±5.24)歲;病程7~16個月, 平均病程(10.24±
2.14)個月。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傳統(tǒng)組實施傳統(tǒng)化護理。人性化組實施人性化護理:①營造舒適環(huán)境。精神分裂癥患者對環(huán)境往往較為敏感, 嘈雜、臟亂的環(huán)境可對患者帶來不良刺激, 導致其情緒波動, 可出現焦躁不安癥狀, 甚至傷人傷己, 因此, 需為患者營造舒適、衛(wèi)生、安靜的住院環(huán)境, 調節(jié)室內溫濕度, 保持光線柔和, 以促進患者放松心情, 加速病情康復[2]。②健康教育。跟患者進行良好溝通, 根據患者年齡、文化、病程、住院時間和社會背景等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對精神病知識的認知。在宣教過程應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其中, 并對家屬介紹成功治療案例, 提高家屬的信心, 使其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 提升患者康復意志, 調動其主觀能動性。③人性化服務態(tài)度。在護理過程中, 因精神分裂癥患者情緒多變, 護理人員需注意保持平穩(wěn)心態(tài)和平和語氣, 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 并及時為患者解答內心疑慮。④心理護理。根據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個體化疏導, 避免住院環(huán)境過于沉悶而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 鼓勵患者多走動, 跟同病房病友進行溝通和交流, 保持心情舒暢。爭取患者家屬和朋友的支持, 使患者感受到溫暖, 樹立治愈信心。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評價對護理服務的整體滿意度;干預前和干預后患者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評分、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評分的差異。對護理服務的整體滿意情況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發(fā)放患者填寫, 調查表滿分為10分, ≥9分為十分滿意, 7~8分為一般, <7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率=(十分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服務整體滿意度比較 人性化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整體滿意度高于傳統(tǒng)組,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干預前后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評分、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評分、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人性化組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評分、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評分改善優(yōu)于傳統(tǒng)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意志力減弱, 缺乏主觀能動性, 社交能力喪失, 多采取封閉護理模式, 但忽視了患者的需求和認知, 容易導致其社會適應力進一步降低而影響生活質量[3]。
人性化護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模式, 其在臨床中廣泛應用且獲得廣泛認可和青睞, 其以患者需求和利益作為中心, 在尊重、理解患者的基礎上將以人為本護理工作理念貫穿于全程護理中, 改變傳統(tǒng)機械化重復護理流程, 盡最大限度滿足患者需求, 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 可根據患者性格特點、臨床表現和文化水平等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 可有效疏導患者不良情緒, 促進患者康復[4]。
本研究說明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價值高, 可提升各項護理工作質量, 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精神癥狀, 促進其健康水平和社會功能的整體提升, 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正華. 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效果研究. 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3, 25(22):110.
[2] 熊鐵勇. 人性化護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1, 4(8):31-32.
[3] 白君. 人性化護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 10(20):337-338.
[4] 童小均. 人性化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3, 26(12):1665-1666.
[收稿日期: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