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淺
韓寒有一本書,叫《長安亂》,里面的老方丈說法號不能是三個字,弟子說四個字也行,老方丈怒了,說:“你太多嘴了,難道你想叫釋迦牟尼嗎?”最終,老方丈無奈地嘆息:“我已飽受取名之苦多年?!迸率琼n寒借老方丈之口說出了無數(shù)小說家的心頭之苦。
比起韓寒,郭敬明就很會取名字。來看看他早年的奇幻小說《幻城》里的角色名——卡索、櫻空釋、梨落……一股濃濃的非主流氣息撲面而來。再看他最近一部奇幻小說《爵跡》里的角色名——銀塵、麟零、幽冥……不愧是郭敬明,多少年過去了,還是那個配方,還是那個味道,簡直懷疑他是用“奇幻小說姓名自動生成器”取的角色名。
說起奇幻文學的角色名,不能不提《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喬治·馬丁在給人物取名上很講究,和寫武俠小說的金庸一樣,基本上小說中的每個名字都有典故和來歷。
喬治·馬丁打趣道:“我有個書庫,收藏了很多《如何給寶寶起名》之類的書,希望從里面能找到聽起來很酷的名字?!眴讨巍ゑR丁追求中世紀英國的韻味,采用了一些真實的中世紀名,有些名字時至今日大家都還在用。
眾所周知,金庸在取名時擅長引經(jīng)據(jù)典,他有佛教情結,《天龍八部》中的鳩摩智,據(jù)說其原型是北宋時期吐蕃“九大譯經(jīng)師”之一的般若鳩摩羅,而另一說法是鳩摩羅什。鳩摩智是在失去武功后幡然悔悟的,而鳩摩羅什的一生同樣有起有落?!傍F”字也暗示了角色或許是迦樓羅的化身,在印度神話中,迦樓羅是以龍為食物的金翅鳥。
又如慕容復,原書中大致的意思是:“復”字,首先是取光復大燕之意,此外,復字本身還有繁雜之意,有重復以及最終回歸原點的含義。仔細研讀慕容復在書中的人生經(jīng)歷,再結合他這個“復”字,不難發(fā)現(xiàn),這名字隱喻了他如阿修羅般的宿命。身為戰(zhàn)爭之神的阿修羅與帝釋天是對立的,正如慕容復與喬峰的對立關系。
在喬治·馬丁寫《冰與火之歌》前,有前輩好心相勸:“絕不能讓同一故事里的兩個角色名以相同的字母開頭,那樣讀者會搞混的。”喬治·馬丁很無奈,他從一開始就知道,《冰與火之歌》中的角色數(shù)量之多,難以想象。一動筆,他就打破了常規(guī),無數(shù)精心創(chuàng)作的角色名確實讓讀者們蒙了,常陷入“他是誰,她又是誰”的“惡性循環(huán)”中。
喬治·馬丁在研究英國歷史時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他說:“英國歷史上的王子全是亨利和愛德華,偶爾會竄出來一個理査德。要是威爾士王子叫了個怪名字,例如亞瑟或者尤斯德斯之類的,相信我,他們都活不長,在登上王位之前,肯定會遭遇橫禍。”
喬治·馬丁筆下角色的名字倒是很精致美妙,有典有故,但……他們好像也活不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