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柳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分為兩個不同階段。其中,一至二年級為一個階段,而三到六年級則為第二個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教師教學不能采取相同的教學方法,對待不同階段的學生應該針對其階段性的心理特征實施教學。而細化到兩個不同的階段當中,針對不同的知識教學又應該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的接受能力,對于教學內(nèi)容必須注意其銜接性同時難度是逐步加深的,追求循序漸進,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式;階段性;循序漸進
小學語文教育分階段性教學是根據(jù)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對應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從二十六個字母學起,然后認識聲母、韻母,這里面韻母又分為單韻母、復韻母,前鼻韻母、后鼻韻母。這一系類的學習,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都是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到深。而學完了聲母韻母,便開始學習學拼音,接著認字,組詞,造句,這是在小學一二年級語文中一個大致的教學過程及方向。到了三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慢慢加強抽象思維開始慢慢發(fā)展,學習的難度也逐步加深。三年級的學生開始練習看圖說話,這一階段,學生需要在前一階段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能力的提升。到了一定程度便開始學習如何寫作。寫作對于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有一定考驗。在一定程度上,寫作就像小學階段的一道門檻。諸上所述,可以見得“階段性循序漸進”教學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一、“循序漸進”之小學拼音教學
在小學入學前,家長一般都會讓學生會接受學前教育。而在學前教育階段教學生知識并不是最終目的,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初步建立優(yōu)秀品德才是首要。學前階段會開始接觸拼音字母,要求學生學會認讀拼音字母,但是并不做為教學任務。而到了小學一年級,學生拼音教學便是首要任務。從學前教育過渡到一年級的教學,這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加深的過程。學習的知識點增多了,內(nèi)容難度也加大了。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在實施拼音教學時,首先應該通過圖片展示或者字母道具等直觀形象的教學用具叫學生識讀拼音字母。因為此階段學生所使用的是表象思維,對于直觀形象的事物接受能力比較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使用教具,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更能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在認識完拼音字母之后,會對韻母進行簡單的分類學習,然后教學生如何聲韻拼讀。在拼讀教學中,又有一部分特殊的內(nèi)容,那就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這一部分內(nèi)容要求學生認讀,記住如何讀就行。在拼音教學中,針對一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應該多使用圖像教學。
二、“循序漸進”小學識字教學
有了拼音的基礎,再進行識字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便是事半功倍了。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從基礎筆畫教起,然后認識簡單的漢字,偏旁,部首。學習完這些基礎性的漢字結(jié)構(gòu)后,學習筆順,學生練習寫字。教師首先要規(guī)范自身的漢字書寫,為學生做好榜樣。在一二年級中,小學生只需要認識比較簡單常見的漢字,一般為獨體字。再進一步教學便是識寫帶有偏旁部首的漢字。首先區(qū)分相同偏旁部首的字,教師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區(qū)別。可以加強字形結(jié)構(gòu)和偏旁部首方面的訓練,以此強化學生識記以及書寫,同時為下一階段學習詞語打好基礎。
三、“循序漸進”小學組詞教學
組詞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用語中多加積累。比如說“太陽”“月亮”“小鳥”等等常用詞語,聯(lián)系生活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增強學習效果。這種教學方式,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學生學習完組詞之后,還需要區(qū)分詞的不同意義。有的詞語存在一詞多義以及一字多音的現(xiàn)象。比如說,“好”,在“好奇”當中讀去聲,而在“好人”中讀上聲。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一定要抱著嚴謹?shù)慕虒W態(tài)度。學生往往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出錯。在其后,還會接觸到近義詞,反義詞等知識點。教師要注意教學的先后順序。
四、“循序漸進”小學造句教學
進行學生的造句教學時,難度又進一步加深了。這是在學生有一定的字詞基礎上進行的。同時,學生日常的口語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在語文造句學習中有一定程度上的反映。但是語文中的完整句又和平時講話有所區(qū)別。日常講話通常會省略主語,直接表達意思。而在語文句子中主語萬萬不可缺少。這一階段的教學,老師一般會讓學生進行連詞成句。就是給出一定數(shù)量的詞,讓學生排列順序,組成一句通順的話。這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一定考驗。與此同時,教師應多開展口語交際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學習簡單的語法也是有一定的必要,這為今后學習各種句型,修改病句等打好一定基礎。
五、“循序漸進”小學看圖說話
看圖說話比寫作相對簡單,學生根據(jù)所給圖片,加以一定的思考想象,再進行語言繪色組織,完成看圖說話。這對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都要極大的鍛煉。不同的學生看見同一張圖會產(chǎn)生不同的思維相想,語言表達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這類題目一般是開放性答案,教師不能固定答案,打擊學生的想象力。多描述性地引導學生通過圖片發(fā)揮想象,再用所積累的詞語將腦中想象的畫面描繪出來。有效地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下一階段中的寫作打下基礎。
六、結(jié)語
如上所述,小學階段的教學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步一步來進行的。教師不能急功近利,需要對學生有耐心,慢慢引導。同時,要注意教學的銜接性,相互之間都是融會貫通的。小學語文教學,使用“循序漸進”的教學理念十分重要,教師不容小覷。
參考文獻
[1] 王德進.《走進小學語文教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5.1.
[2] 謝曉東.《語文教學方法策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