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君
【摘 要】隨著日益發(fā)展的科學技術,語文教育教學方式也隨之不斷提升。從過去黑底白字的黑板粉筆到如今的白板玻璃板;從以前的單一書籍到現(xiàn)在的翻轉課堂,投影儀直播課堂等等。教學水平和質量都不可同日而語,針對此現(xiàn)象,我今天講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所帶來的優(yōu)缺點。
【關鍵詞】科學技術 多媒體運用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39
21世紀網(wǎng)絡發(fā)展迅速,前沿化的科學技術也不斷普及到了學生的課堂中。而多媒體的運用則是其中最為普遍和有效的一種方式。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欣賞圖片,觀影視頻,聆聽歌曲以及結合大多數(shù)課堂都不會缺少的PPT來更深刻的學習,更直接地理解知識點。而小學語文學習基于此也能更容易使學生耳濡目染,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一、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堂
(一)PPT的全面運用
現(xiàn)如今幾乎所有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會用到PPT,以此來輔助教學。PPT已然成為了大多數(shù)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首先,老師將必學的知識點嵌入PPT中,以各種形式來突出所有要學習的重點。例如用不同而又亮眼的顏色標明;用藝術字體展示;將字體放大加粗傾斜或者用不同于其他字體的形式來讓學生能一眼看見重點,知道如何做筆記以及更有效地記憶重點。而這些都是在黑板上教書無法做到的,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一味老師講學生聽這樣乏味的缺陷。其次,老師會在PPT中放入能夠拓展學生知識面的、更為深入的知識。這些知識不在課本當中,而是教師自身認為學生能夠接受并好好掌握以此來深化自身內涵的知識。倘若沒有PPT技術,那教師就難以講解清楚,還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印刷復印紙稿。而PPT的出現(xiàn),不僅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將枯燥的文學知識添上了一道風采,一舉兩得。最后,PPT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鑲嵌圖片和音樂,例如語文詩歌的學習中,學生還處于一個剛接觸文學的過程,那么老師這時用詩朗誦的方式來讓小學生們直接地感受到中國詩詞的魅力能讓他們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語文學習自然不在話下。
(二)視頻動畫的象形理解
學生處于小學階段時在語文學習方面最大的困難就在于學生不能理解所學的知識,這些語文知識以前從來沒有出現(xiàn)在他們的世界里,那么如何讓學生順利理解并掌握這些新知識就成了語文學習中的關鍵部分。
多媒體的普遍運用恰好就解決了這一歷史性的課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會適當?shù)慕o學生們播放視頻或動畫,來讓學生們形象理解語文學習中晦澀難懂的部分。學生不喜歡枯燥無味的課堂,也討厭強塞給學生知識的教學方式,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抵觸情緒和厭惡感。相反,視頻動畫的教學模式帶給學生一種在課堂上看動畫片的感覺,令他們興奮不已,內心帶著愉悅,進而產(chǎn)生一種學習的積極性。視頻的播放是動感的,在學生的記憶曲線中停留的時間更為長久,如此的形象記憶法不單單使學生理解了難以接受的語文知識,還延長了他們對知識點的記憶時間。
(三)投影儀的多種運用
投影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和有效的多媒體運用,其優(yōu)點如下:第一,便于老師評講作業(yè)。作業(yè)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學生通過寫作業(yè)來檢測自己是否學懂了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點,在糾錯和改錯的過程中不斷深刻記憶,漸漸能夠熟練掌握這個知識點。所以老師對作業(yè)的評講就顯得格外重要,指出學生經(jīng)常犯錯的地方,糾正那些典型的錯誤類型,指出學生的知識盲點,而以上種種都基于投影儀的使用,讓學生能夠清晰明確地知道自己的錯誤之處并加以改正。第二,能夠展示優(yōu)秀的作業(yè)而揭露糟糕的作業(yè)。學生在小學階段三觀都是未定型,十分在意老師對他們的批評和表揚,也會因此而改變自身對這門學科的看法和做法。教師通過投影儀可以清楚的展示學生的作業(yè),將好的拿出來表揚,既可以鼓勵學生繼續(xù)優(yōu)秀下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又能夠讓其他學生學習到好的同學的優(yōu)良之處。至于那些對待作業(yè)敷衍了事的學生,教師也會適當提出批評,作為反面例子給全班同學展示。這時學生的自尊心會受到一定沖擊,因而能夠加以改正,改變對待作業(yè)的敷衍態(tài)度。所以投影儀的使用可以改善學生的作業(yè)質量,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二、適量有度地運用多媒體
(一)過度使用會依賴
平板電腦,學習機等輔助學生學習的電子設備都屬于多媒體的范疇。這些設備固然有其獨特的幫助學生學習的地方,但學生若是長期沉迷于此就會過度依賴,適得其反。小學階段的孩子自控力差,還處在一個養(yǎng)成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此時家長和老師都應該有意識地讓學生知道,這些電子設備都只是輔助學習的一個小小的工具而已,不能夠過度依賴。學習真正的精髓還是要靠自己去探索,而不是沉溺于外在的幫助。例如作業(yè)幫這類的學習軟件,要學會合理的使用,在適當?shù)那闆r下用它們去查自己不會的題目,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疑點盲點。這時的多媒體軟件是會帶來好處的。但若是學生一味地將所有的題目都進行這般查閱,完全拒絕自己先思考,先動腦去嘗試解題,這樣的軟件就已經(jīng)讓學生“上癮”了。體會過懶惰的快樂的學生很難再從中走出來。過于依賴多媒體的使用就會成為戒不掉毒癮的癮君子,一旦染上,后果不堪設想。想要再回到勤奮學習的狀態(tài)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并擁有堅韌的意志力。這通常對于大多數(shù)成年人來說都難以做到,更何況是剛步入小學階段的學生。所以學生應當從小就知道外在的所有工具都只是工具而已,不能過度使用。真正能夠幫助自己成長和進步的是老師、同學、家長,而最為重要的還是要自己學會克制自己,學會學習。
(二)適量有度,勞逸結合
多媒體的使用最大的危害是對學生身體健康造成的傷害,電子設備的過多使用會讓學生視力下降,成為近視眼。近些年,學生的視力普遍下降,戴眼鏡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學生的標志。電子產(chǎn)品的日益普及,讓不少學生小學時期就戴上了厚重的眼鏡,活在框架之下。所以學生在小學時就應該養(yǎng)成適量有度地使用多媒體的好習慣,在學習的同時也要學會放松。勞逸結合才是事半功倍的捷徑。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已經(jīng)離不開多媒體的使用,如何平衡學生的學習和健康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多媒體的運用能夠增強學生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還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而在這些大大的優(yōu)點背后我們也要看到多媒體使用的不足之處,那便是會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以及過度使用的依賴性。平衡好長處和短處這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真正讓學生在小學語文中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