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 要】本文選取美國Houghton Mifflin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統計與概率”為個案,結合美國的《原則和標準》,從微觀視角分析、解讀此版教材。從課標開始,對教材框架有初步的了解,通過對教科書的知識結構的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出教材內容呈螺旋上升趨勢,選材貼近生活。總的來說,HM版教材的編寫形式多樣,嚴謹細致。
【關鍵詞】Houghton Mifflin版小學數學教材;統計與概率;內容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09-0010-02
一、緒論
1. 問題的提出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與技術社會,數學無處不在,國際間關于數學教育的交流也日益頻繁。TIMSS(國際教育評價和評測活動)對中西方數十個國家的課程進行對比,發(fā)現之所以不同國家學生的成績有高有低,與教學方法和教學時長沒有明顯的關系,關鍵在于他們的學習內容。
所以,筆者想通過對美國Houghton Mifflin版(以下簡稱“HM 版”)小學教材中“統計與概率”的研究,分析美國數學教材的內容,探討美國教材的理念與特點,為深化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發(fā)展提供借鑒。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獻法和文本分析法。
二、HM版教材中“統計與概率”內容的教材編寫概述
1. 解讀《課標》
HM版小學數學教材是以全美數學教師聯合會制定的標準(即《美國學校數學教育的原則和標準》)為依據,在HM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每學年都有統計與概率內容的學習。
2. 教材框架
HM版教材和國內小學教材不同,它是一個年級一本書,而國內是一學年分兩個學期,每學期一本書。“統計與概率”所在章節(jié)在每冊書中的結構大致相同,主要包括:
(1)課前故事(A Read-Aloud Story):出現在一、二年級,由生動有趣的故事開啟每章的學習,配圖和文字都足夠吸引學生,故事中還穿插著數學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
(2)家長信(Family Letter):只有一、二年級才有,以書信的方式告訴家長,學生將會在每個單元學習的內容和要達到的目標。信中還涉及一些新的詞匯和關于本章知識的文獻,以便家長督促學生學習,促進家校合作。
(3)讀數學(Reading Mathematics):出現在三至六年級,包括復習已學詞匯、試一試、學習新詞匯,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的數學名詞和預習將要學習的詞匯。這個欄目的設置說明HM版教材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有關數學方面的語言能力。所以,在教授新的知識之前用“讀數學”這個欄目裝備學生,使他們對將學知識有一個初步認識。
(4)數感(Number Sense)、游戲練習(Practice Game):素材豐富有趣,題型比較開放,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有些課程也圍繞游戲組織。數感和游戲練習凸顯了HM版教材重視學生各種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
(5)快速檢測(Quick Check):通過習題檢測,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及時作出表揚或補救。其中,“你是怎么做的?”(How did you do?)告訴學生,如果在檢測中遇到了困難,可以根據所給的頁數去復習或者做附加練習,并附上復習和附加練習的頁數。這個部分的設計體現出HM版教材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并在最大程度上讓學生能夠方便、快捷地使用教材。
(6)測試準備(Test Prep·Cumulative Review)、附加練習(Extra Practice):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熟悉各種題型,進行充足的練習,及時鞏固,端正學習態(tài)度,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
(7)拓展(Enrichment):這個欄目幫助學生在鞏固已學知識的同時,加強數學知識的拓展,或者介紹一些解題技巧,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HM版教材欄目比較豐富,并且富有特色,結構框架設計合理,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重視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了美國教材的編寫理念。
3. 知識結構
“統計與概率”的學習貫穿整個小學,主要內容包括數據分析(Data Analysis)和概率(Probability)。筆者歸結出了HM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統計與概率”在一至六年級的基本知識結構:
由表1可以看出,HM版小數教材中“統計與概率”內容豐富,容量大,涉及的知識范圍比較廣。
總的來說,同一個知識點在每個年級都會有所涉及,而且每個知識點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如:一年級學的計數符號,在五年級繪制直方圖時得到了應用;線條圖對平均數、眾數、中位數、極差的認識和求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選材大多貼近實際生活,如籃球比賽、漢堡、汽車等。而且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習的難易程度、思維深度也循序漸進。這說明HM版教材知識結構趨向于螺旋式。所謂的螺旋式,就是把數學知識體系按照兒童的年齡特點、思維學習發(fā)展方式進行分散性安排,并注重年齡段之間知識的連接性,反復循環(huán)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 張望.上海與美國加州小學數學幾何課程比較初探[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2] 馬云鵬,孔凡哲.教育研究方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 全美數學教師理會.美國學校數學教育的原則和標準[M].蔡金法等 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 田娟.美國多元文化教育及對我國的啟示[J].學術探索,2014,(8):21-22.
[5] 王靜.中美小學數學課程內容比較研究——以上教版教材和Houghton Mifflin版教材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
(編輯:趙 悅 實習編輯:葉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