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
【摘 要】根據(jù)相關(guān)檢測發(fā)現(xiàn),黃曲霉素是一種具有很強毒性的物質(zhì),一般在糧食、食用油中存在,具有引發(fā)癌癥的特性。糧油食品中的黃曲霉毒素對人體的危害最為嚴重,而且黃曲霉毒素在人們?nèi)粘W畛J秤玫募Z油食品中的含量極高,其危害是導(dǎo)致肝臟的損害,甚至是致癌,黃曲霉毒素對糧油食品的污染不容樂觀,所以必須加強黃曲霉毒素的檢測。【關(guān)鍵詞】糧油食品;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 一、前言“黃曲霉毒素”作為一類“肝毒素”,其所造成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對肝臟的損害,而其損害非常嚴重。而黃曲霉毒素又在百姓日常最常食用的糧油食品中的含量非常高,尤其是黃曲霉毒素B1,其毒性非常大,導(dǎo)致的致癌性也最厲害,所以必須加強人們?nèi)粘W畛J秤玫募Z油食品中對黃曲霉毒素的檢測力度。二、糧油食品中黃曲霉毒素概況(一)黃曲霉毒素毒性很大黃曲霉毒素的種類繁多,主要有B1、B2、G1、G2、M1、M2。它們的結(jié)構(gòu)式不同,毒性與危害有較大差異。黃曲霉毒素(AFT)是黃曲霉真菌代謝的有毒產(chǎn)物。最為多見的是黃曲霉毒素B1,其毒性很大,易致癌,在食品中的影響與污染也最大、最廣泛,所以在檢測糧油食品時一定要把黃曲霉毒素B1做為判斷糧油是否被嚴重污染的重要指標之一。據(jù)研究表明,受污染的食品中最主要的種類就是黃曲霉素B1,急慢性中毒與癌變是其毒性主要的兩種臨床表現(xiàn)。(二)什么是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又簡稱“AFT”,大體上由糧油食品,如大豆、小麥、谷類等上較為多見的常規(guī)寄生曲霉與黃曲霉經(jīng)過一定的條件,然后滋生出來的帶有毒性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黃曲霉毒素”作為一類真菌毒素,除此以外,另外的一些放線菌與霉菌在一定條件下亦可以滋生該毒素,但是產(chǎn)生的毒素量比較少?!包S曲霉毒素”作為一種化學(xué)性的化合物,其構(gòu)造上包含著一個氧雜萘鄰?fù)ㄓ纸邢愣顾兀┡c一個雙呋喃環(huán)。經(jīng)過研究,至今“黃曲霉毒素”已分離出大概有二十多個種類,而最重要又最主要的是包括兩大類:B類、G類。其中,B類黃曲霉毒素(AFB)是由于陽光下的紫外線照射而產(chǎn)生的藍紫色熒光,B類黃曲霉毒素(AFB)又可以劃分為AFB1,即C17H12O6與AFB2,即C17H14O6;而G類黃曲霉毒素(AFG)主要是產(chǎn)生黃綠色熒光,G類黃曲霉毒素(AFG)又可以劃分為AFG1,即C17H12O7與AFG2,即C17H14O7。在這么多劃分的種類當(dāng)中,最為多見的是黃曲霉毒素B1,其毒性非常大,導(dǎo)致的致癌性也最厲害,因此,在對糧油食品進行檢測的時候必須把黃曲霉毒素B1做為判斷糧油是否污染嚴重的重要指標之一。(三)黃曲霉毒素所含毒素及危害“黃曲霉毒素”在疾病防控領(lǐng)域被認為是一類“肝毒素”,其所造成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對肝臟的損害。目前,國際上的癌癥研究機構(gòu)將AFB1列為一級致癌劑,其毒性非常厲害,是劇烈性毒藥氰化鉀(KCN)毒素的十倍,是砒霜毒素的七十倍左右,如果長時間地攝入小劑量或者一次性地攝入高劑量都有可能導(dǎo)致動物內(nèi)的肝臟發(fā)生多出的癌質(zhì)變與急劇性的食物中毒。國際上的一些研究機構(gòu)把其危害做了一個形象的比較說明,他們把黃曲霉毒素的毒性效用定為10000,那么他所產(chǎn)生的致癌性危害將是致癌物二甲基亞硝酸毒性危害的七十多倍,是甲基偶氮苯的毒性的危害的九百多倍。除此之外,黃曲霉毒素也會引發(fā)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與其他性癌癥。(四)黃曲霉毒素對糧油食品的污染及危害情況黃曲霉毒素對糧油食品污染物中,特別是對玉米和花生的污染、危害最為顯著。在糧油食品中,黃曲霉毒素是最為多見的霉菌,此菌在稻谷、玉米、桃仁、花生以及果仁等糧油糧食品里極容易滋生,通常30~38攝氏度是較適合其生長溫度,濕度通常要求在80%~90%之間。還有就是,在上述食品制成品中的醬油、酒類與豆醬等調(diào)味品、飲料、食品酶添加劑等方面也含有少量的黃曲霉毒素。若用霉變了的玉米對畜禽進行喂養(yǎng),黃曲霉毒素也會在動物體內(nèi)進行蓄積,無疑對人們再攝入該食品時帶來一定的危害,造成循環(huán)性傷害。所以,要對糧油食品中的黃曲霉毒素加強檢測,以確保糧油食品的安全及廣大人民的身心健康,是非常必要與緊迫的。 三、糧油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檢測方法經(jīng)過研究人們對糧油食品中的黃曲霉毒素檢測的方法大致歸納為“薄層色譜法(TLC)”、“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生物傳感器分析法”、“和“免疫膠體金檢測法分析等四種。(一)薄層色譜法?!氨由V法”作為最常見和主要采用的傳統(tǒng)性檢測黃曲霉毒素的方法,是國內(nèi)規(guī)定作為檢測糧油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一個標準方法,他的工作原則為:首先提取樣品,接著濃縮,然后薄層分離,完成后將其曝置于波長為365nm的紫外光照射下,此時觀察,產(chǎn)生紫色熒光的為黃曲霉毒素B1和B2,產(chǎn)生綠色熒光的是黃曲霉毒素G1與G2,最后一步是通過他們于薄層板上邊所顯示的熒光來檢測出其含有的毒素量。這種方法操縱簡易、所耗的儀器設(shè)備、藥劑等比較少,適用于樣量較多的糧油食品而進行的檢測。防檢測方法存在的不足是,樣品的前期處理工作繁雜,提取時會引起較多的雜質(zhì)而造成檢測靈敏度不夠,影響檢測的數(shù)據(jù)。(二)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在相關(guān)資料中,高效液相色譜法也被叫做是“高速液相色譜”、“高壓液相色譜”、“近代柱色譜”和“高分離度液相色譜”等,一般采用液體的方式進行檢測。在高壓系統(tǒng)中安裝有不同極性的單一或者混合的容積所對應(yīng)的色譜柱,在液體被輸入系統(tǒng)后,各種成分會被分離開,從而在各種檢測器中進行相應(yīng)的檢測,以對試樣進行全面分析。在實踐過程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可以快速、定性的進行黃曲霉素的檢測,并且檢測下限較低,大大提高檢測結(jié)果的準確性。一般情況下,20分鐘可以完成黃曲霉素的檢測,并將相關(guān)的毒素分離出來,檢測下限可以達到每千克0.5μg,與國家提出的糧食、油等食品中黃曲霉素的含量相比,濃度低很多。但是,高效液相色譜法使用的相關(guān)設(shè)備儀器成本較高,對樣品的要求也比較高,事先處理的相關(guān)操作比較繁瑣,如果采用免疫親和小柱進行處理,則會大大提高檢測成本。因此,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黃曲霉素的檢測,在基層部門中無法進行推廣,只適用于國家或省級的相關(guān)檢測機構(gòu)中。(三)生物傳感器分析法?!吧飩鞲衅鞣治龇ā弊鳛橐环N新的分析檢測方法,他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具備分子識別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例如脫氧核糖核酸DNA、微生物、抗原或抗體等,使之和物理化學(xué)換能器組合,借助不同分子之間引起的特異親和性進行生物傳感的免疫傳感。該檢測方法集和了食品安全科學(xué)、生命信息科學(xué)、材料科學(xué)等學(xué)科,他們彼此之間融合滲透,構(gòu)成交叉性領(lǐng)域。該檢測方法的好處是操作簡易、方便攜帶,不足是器材費用較高,并且該方法還有待開發(fā)完善。(四)免疫膠體金檢測法分析在相關(guān)檢測中,免疫膠體金檢測法也被叫做金標免疫層析法,通過在抗原以內(nèi)將膠體金看作是示蹤標志的方式,可以了解黃曲霉素的分布情況,從而對樣品中黃曲霉素的檢測結(jié)果進行全面分析。一般膠體金是還原劑的作用下,氯金酸通過聚合的方式形成的具有一定大小的金顆粒,同時在靜電作用下,這種金顆??梢员3直容^穩(wěn)定的膠體狀態(tài),從而稱作是膠體金。在檢測過程中,堿性情況下膠體金會帶負電荷,從而與蛋白質(zhì)分子中的正電荷基團會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與此同時,作為特定的免疫反應(yīng)標記物,可以將反應(yīng)物的定位和分布情況在電鏡下清晰顯示出來,以便于進行有效分析。例如:通過還原法使用檸檬酸三鈉進行膠體金顆粒的制作,并將抗黃曲霉素其中一個素標記出來,同時在玻璃纖維上噴灑其單克隆抗體,這種素的偶聯(lián)抗原和二抗鼠抗驢會分別在硝酸纖維膜上結(jié)合。最后通過切割的方式,將樣本墊、膠金墊、硝酸纖維膜、吸水紙組裝切成膠體金試紙,并放入到檢測卡中進行檢測。在實踐過程中,這種檢測方法所需要的時間比較短,操作比較簡單、方便和快捷,可用于單份樣品的檢測,具有非常高的檢測效率,從而在現(xiàn)場快速檢測中應(yīng)用較多。但是,通常是通過半定量的方式進行檢測,作為一種快速篩查的方法??傊?,以上論述了黃曲霉毒素的檢測技術(shù),以及介紹了黃曲霉毒素的來源與危害,那么為了保證百姓人民的身體健康,提高檢測技術(shù),并選用適合的檢測方法是做好糧油食品的質(zhì)量安全的有力保障?!緟⒖嘉墨I】[1] 李書國,等.糧油食品中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綜述[J].糧油食品科技,2009,(3).[2] 許菲菲,等.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研究[J].化學(xué)分析計量,2010,(9).[3]朱云,徐琳娜,艾蘭紅,高義標.糧油產(chǎn)品中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研究[J].糧食科技與經(jīng)濟,2014,05:4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