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小學生由于閱讀經(jīng)驗較少、思維發(fā)展較為欠缺,在已知與未知之間建立聯(lián)系還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教師引導和幫助的方法和手段必須根據(jù)文本的具體內(nèi)容選擇運用,并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
雖然很多小學生都喜歡看書,但據(jù)我了解,多數(shù)小學生更偏愛看漫畫書之類的圖書,有些學生到六年級都只看卡通漫畫書。雖然漫畫對孩子也有一定的教學意義,但是閱讀文字書籍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文學作品是圖片代替不了的。作為老師,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引導學生積極正確地去閱讀。
1.選擇合適的書籍
小學低年級階段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很多小學低年級考試中的作文體裁都是想象文。而童話就是一個很好的提高想象力的書籍。童話語言簡潔易懂,故事情節(jié)生動有趣,小學生都很喜歡這樣的童話故事。以孩子的興趣為閱讀的起點,更能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再者,童話中有不少的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還能從文字中學到一些簡單的寫作手法,這也為以后的寫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寫劃火柴的場景“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竄了出來,發(fā)出亮亮的光。墻被照亮了,變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見了房間里的東西。桌上鋪著雪白的臺布,上面放滿了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一只燒鵝突然從盤子里跳出來,背上插著刀叉,搖搖晃晃地向她走來。幾只大面包也從桌上跳下來,一個個像士兵一樣排著隊向她走來。就在這時,火柴又熄滅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墻”。這些簡單的描寫都很適合小學生去學習。想象文并不限于童話,孩子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一些其他的書籍,女孩子會比較喜歡童話,而男生或許會比較喜歡冒險類的想象故事。如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羅琳的《哈利波特》和鄭淵潔的《皮皮魯和魯西西》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2.積極引導,熱愛閱讀
老師要求學生多閱讀的同時,自己應該先樹愛閱讀的榜樣。給學生樹立一個愛閱讀的榜樣,再鼓勵學生去閱讀。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老師應該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學同一時期閱讀同一本書。然后在課堂上和學生們一起討論讀書的心得。如讀海倫·凱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可以討論生命的意義、我們該如何去珍惜生命,讀《少年維特之煩惱》可以討論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這樣就深化了學生從書本中學到的知識。有了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自覺性。
其次在課文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課內(nèi)加以延伸。如學習老舍的《草原》后,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他的其他作品,如《駱駝祥子》。然后根據(jù)書上的內(nèi)容可以展開一系列的活動,如對人物的點評,對故事的講解等,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通過這些活動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及了解課外知識。
3.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悟性,這是語文教學給我們提供的最寶貴的經(jīng)驗。一般故事性強、文字淺顯的文章都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于他們閱讀和理解,這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逐步提高自學能力。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論及教師的“教”時曾說過:“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須不斷地用心使用,才能練成熟練技能。閱讀教學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由此可知,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D?D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zhí)鑰匙,去打開語文的知識大門,讀懂各類文章。
如《將相和》一文的教學,我設計了多種練習,讓學生邊讀邊想,邊做自習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來學習課文,先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三個小故事,了解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廉頗的知錯就改。在此基礎上及時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通過敘述具體的事情來反映人物的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因此,我常對學生講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好處,讓他們明確怎樣提高自學能力,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納入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中,貫穿于平時的閱讀教學。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必須經(jīng)過持久的強化訓練。所以,我堅持引導學生在語文園地里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果也會大大增強。
4.閱讀教學要將閱讀方法運用于實踐
學習方法的掌握是一個過程,學生并不是一教就會,一點就通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閱讀方法進而形成能力有一個逐步領悟和吸收的過程。因此,在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指導他們將已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實踐的學習過程中,使其在具體的實踐中更好地領悟閱讀方法。
例如,在閱讀課上學到了閱讀方法可以在課外補充讀物中運用,使學生把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的閱讀中,給他們一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自己通過分析、綜合,更好地掌握這些閱讀方法。這樣抓住教材的內(nèi)部聯(lián)系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實踐,既揭示了規(guī)律,教會了方法,激發(fā)了興趣,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實踐中也得到了鞏固,得到了提高。
5.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個性心理品質(zhì)和獲得信息的多少,取決于他們認識水平的深淺程度,也決定了他們質(zhì)疑問難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導,學生的提問往往會停留在字詞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節(jié)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養(yǎng)思維能力、擴大知識面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質(zhì)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等,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質(zhì)疑的方法和途徑。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fā)問。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發(fā)問,為什么用“借”而不用“騙”。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問,這兩個詞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為什么?三是比較優(yōu)劣,對教材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通過比較認識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為什么要用這個字詞而不用那個字詞。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在這可提問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長”字?
6.恰當評價,促學生多讀書
朗讀評價形式有師評、生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主要導向通過讀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知、理解、感悟、體會,導向個人頭腦中的“放電影”,即談談自己眼前浮現(xiàn)了什么。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币?jīng)常召開讀書匯報會,如利用早會賞讀、交流所摘錄的好詞妙句;舉行班級賽詩會;評選“故事大王”;舉行“手抄報展評”、“讀書筆記展評”、 “閱讀知識競賽”、“習作競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顯示自己才華的機會,體驗閱讀的成功,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總之,對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nèi)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fā)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