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璇
【摘 要】低年級的童話、寓言的教學,識字是重點,其次是感性理解詞語的意思,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至于蘊涵的道理的感悟,能有初步的感受即可。中高段情感性濃郁的課文,可以少些理性的分析,多在朗讀中感悟。深奧的課文,起點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學生的學習才能比較順利。對蘊涵哲理的課文,有不少老師偏好課一開始抓住表現(xiàn)哲理的句子,然后展開教學。這樣的教學,遵循的是從理性到感性的順序。實際證明效果并不好。而從課文描寫的人與事入手,體驗人與事,然后才去理解蘊涵在人與事中的哲理,遵循的是從感性到理性,符合認識規(guī)律,學生學起來就容易得多。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點滴;調(diào)動學生;快樂掌握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許多新的作品進入小學語文教材和新課標要求的一些實驗教材的使用對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中如何把握好這些新內(nèi)容的教學成了我們工作中教研的新話題。如何備課,怎樣調(diào)動學生,讓學生學的快樂掌握得踏實……
我在工作中體會到--------
(一)深入淺出的教學
1、降低起點,逐步提高
剛開始唱歌時調(diào)子起高了,就難以唱下去。教學也是這樣,一開始,把起點定的很高,隨著教學難度的提升會使教學難以為繼。深奧的課文,起點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學生的學習才能比較順利。對蘊涵哲理的課文,有不少老師偏好課一開始抓住表現(xiàn)哲理的句子,然后展開教學。這樣的教學,遵循的是從理性到感性的順序。實際證明效果并不好。而從課文描寫的人與事入手,體驗人與事,然后才去理解蘊涵在人與事中的哲理,遵循的是從感性到理性,符合認識規(guī)律,學生學起來就容易得多。比如,《釣魚的啟示》的教學,揭題時,是引導學生關(guān)注“釣魚”還是“啟示”,起點是不一樣的。如果一開始就關(guān)注“啟示”,抓住“啟示”的語句學習,遵循的是從理性到感性,學生會感到很抽象。而一開始從“釣魚”入手,體會放掉魚之難和父親教育之嚴厲,再來感悟得到的“啟示”,對文章的哲理的理解水到渠成。
2、突出重點,有所不為
深文淺教,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是教學重點同時是教學難點的,要去突破。是文章的難點,但不是教學重點,可以淡化甚至忽略。如,低年級的寓言、古詩的教學,寓意可以淡化,古詩意境的深入品味可以忽略;高年級的的辭藻華麗類的略讀課文的教學,可以忽略大部分詞語的教學;對哲理性很深刻的課文,對人與事的感悟、體驗要充分,對哲理的認識則可以點到為止。
3、以讀為主、讀中體驗
對深奧的課文,更要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體驗。讀的引導,就默讀來說,有篩選主要信息的默讀,有邊讀邊想象的默讀,有深入理解詞句篇章的默讀;朗讀呢,有為了了解主要內(nèi)容的感知性的朗讀,有在老師用語言或畫面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的體驗性的朗讀,也有分角色的體驗性的朗讀,……教學中,我們要根據(jù)學段特點,引導朗讀或默讀,并在讀中體驗。
(二)根據(jù)文章特點,找準突破的支點
1、以朗讀的指導為支點
低年級的童話、寓言的教學,識字是重點,其次是感性理解詞語的意思,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至于蘊涵的道理的感悟,能有初步的感受即可。如,《刻舟求劍》的教學,主要是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詞句的意思,如第三自然段的“有人催他”說的話,第四自然段“那個人不慌不忙”說的話,要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讀出語氣,在讀中體會“催”和“不慌不忙”的意思。學生讀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中高段情感性濃郁的課文,可以少些理性的分析,多在朗讀中感悟。如,《圓明園的毀滅》《再見了,親人》等課文,名師如于用正、竇桂梅等用自己的教學實踐作了很好的示范,這里不再贅述。
2、以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支點
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激發(fā)興趣,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知為易懂。如《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和平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要體會和平的可貴以及維護和平的艱難是比較困難的。教學中,可以用戰(zhàn)爭的畫面,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體會戰(zhàn)爭的殘酷;用維和部隊的感人畫面,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體會和平的可貴和保衛(wèi)和平的艱辛。
3、以知識或時代背景的介紹為支點
有的文章,學生因為缺少相關(guān)知識而難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主旨,如,《放棄射門》,學生如果平時對足球比賽常識沒有基本的了解,很難理解福勒放棄射門的行為的高尚。因此,教學前,要對足球的比賽作適當?shù)慕榻B。有的文章,要是不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要理解文章的情感,也是會失之膚淺的。如,《第一場雪》,為什么特別標明“第一場”?說明是不能把它作為一般的寫景的文章看待的,但如果不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則很難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學中,補充有關(guān)時代背景,才能使學生領會到那場大雪的意義,以及作者對那場大雪的特殊的欣喜之情。
4、以與生活的聯(lián)系為支點
《挑山工》《桃花心木》等類型的課文,人與事都來自平凡的生活,但都蘊涵很深刻的生活哲理、人生智慧在里面,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能使課文所蘊涵的哲理變得易以理解。如,《桃花心木》,“人也是這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聯(lián)系在艱苦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的經(jīng)歷,能比較容易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意思。
總之,我們要不斷的追求探索,力求深入淺出,努力達到教學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