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福鶯+孟巖
【摘要】 目的 探討脾多肽對膽囊癌化療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 88例膽囊癌患者, 以入院時間先后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44例。對照組行單純化療, 觀察組在化療的基礎上加行脾多肽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后細胞免疫功能情況。結果 治療前, 兩組患者CD4+T、CD8+T、自然殺傷細胞(NK)占淋巴細胞總數(shù)比率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667、0.125、0.361, P>0.05);治療2個周期后, 觀察組患者CD4+T、CD8+T 細胞占淋巴細胞總數(shù)比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13.490、11.569, P<0.05) ;兩組患者NK細胞占淋巴細胞總數(shù)比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143, P>0.05)。結論 在給予膽囊癌患者化療治療的同時配合脾多肽可顯著改善患者細胞免疫功能, 臨床效果顯著, 可在臨床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 脾多肽;膽囊癌;細胞免疫功能;化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9.049
Analysis of impact of spleen polypeptides on cell immunologic function of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WAN Fu-ying, MENG Yan.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Dongfang Hepatobiliary Surgery Hospital, Shanghai 2018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spleen polypeptides on cell immunologic function of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88 conclusions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admission order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hemotherapy onl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pleen polypeptides for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chemotherapy. Cell immunologic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D4+T, CD8+T and natural killer (NK) cell ratio of total lymphocytes (t=0.667, 0.125, 0.361, P>0.05). After 2 cycles of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CD4+T and CD8+T cell ratio of total lymphocyt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13.490, 11.569,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K cell ratio of total lymphocytes (t=1.143, P>0.05). Conclusion Chemotherapy treatment cooperated with spleen polypeptid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ell immunologic function with remarkable clinical effect, and it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 Spleen polypeptides; Conclusions; Cell immunologic function; Chemotherapy
膽囊癌為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膽道系統(tǒng)腫瘤, 該病具有病情嚴重、發(fā)展快、致死率高等特點, 對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影響極大[1]。臨床上通常將化療作為治療該病的常用方式, 但治療期間極易對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造成影響。本研究為改善患者化療后細胞免疫功能, 在給予膽囊癌患者化療治療期間配合脾多肽治療, 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膽囊癌患者進行研究, 以入院時間先后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44例。對照組中男20例, 女24例, 年齡最小40歲, 最大68歲, 平均年齡(55.9±5.3)歲;觀察組中男21例, 女23例, 年齡最小42歲, 最大70歲, 平均年齡(57.9±5.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行單純化療治療, 即術后給予患者吉西他濱治療, 劑量為1.0 g/m2, 以外周靜脈滴注方式給藥, 連續(xù)3周為1個療程, 治療1個療程后間隔1周, 再開始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
1. 2. 2 觀察組 行化療聯(lián)合脾多肽治療, 化療方式與對照組相同, 同時加行脾多肽注射液治療, 1次/d , 4~6 ml/次, 以靜脈滴注方式給藥, 連續(xù)給藥2周為1個療程。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細胞免疫功能變化情況, 包括CD4+T、CD8+T、NK細胞占淋巴細胞總數(shù)比率的變化情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 兩組患者CD4+T、CD8+T、NK細胞占淋巴細胞總數(shù)比率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667、0.125、0.361, P>0.05);治療2個周期后, 觀察組患者CD4+T、CD8+T 細胞占淋巴細胞總數(shù)比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13.490、11.569, P<0.05) ;兩組患者NK細胞占淋巴細胞總數(shù)比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143, P>0.05)。見表1。
3 討論
膽囊癌屬于膽道系統(tǒng)腫瘤的一種, 該病具有較高的惡性程度, 且根治性切除率較低, 對患者健康的威脅極大[2]?;熓桥R床上治療膽囊癌的常用方式, 吉西他濱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一種化療藥物, 其在殺傷腫瘤細胞、改善患者預后、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方面有重要作用。然而化療雖可改善患者預后, 但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免疫系統(tǒng)功能[3]。臨床研究顯示[4-8], 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以細胞免疫為主, T淋巴細胞、NK細胞等則是主要的效應細胞。其中CD8+T細胞則是最主要的效應細胞, 其可有效的殺傷腫瘤細胞, 而CD4+T則可對CD8+T細胞產(chǎn)生輔助效果, 對提高抗腫瘤效果有重要幫助;NK細胞則是以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效應發(fā)揮特異性抗腫瘤效果。然而因腫瘤具有免疫逃逸機制, 故而極易通過多種方式引發(fā)免疫功能紊亂。有研究顯示[5], 膽囊癌患者體內CD4+T、CD8+T淋巴細胞增多和患者生存情況有密切關聯(lián)[9, 10]。因此, 臨床上通常認為誘導細胞免疫, 提高患者體內CD4+T、CD8+T淋巴細胞含量可達到改善患者預后的效果。
脾多肽為臨床上的常用藥, 其主要是由動物脾臟提取物制成, 具有天然生物活性, 對T淋巴細胞成熟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且可提高外周血白細胞即淋巴細胞計數(shù)進行提升, 并可有效的殺滅NK細胞, 對巨噬細胞功能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 進而可有效的對腫瘤生長情況進行抑制, 對患者免疫功能紊亂情況進行糾正, 從而達到改善患者機體免疫力的效果[11, 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前, 兩組患者CD4+T、CD8+T、NK細胞占淋巴細胞總數(shù)比率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667、0.125、0.361, P>0.05);治療2個周期后, 觀察組患者CD4+T、CD8+T 細胞占淋巴細胞總數(shù)比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13.490、11.569, P<0.05) ;兩組患者NK細胞占淋巴細胞總數(shù)比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143, P>0.05)。
綜上所述, 在給予膽囊癌患者化療治療的同時配合脾多肽可顯著改善患者細胞免疫功能, 臨床效果顯著, 可在臨床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巖, 谷鋒, 張洪安, 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中早期膽囊癌的療效及其對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的影響. 醫(yī)學綜述, 2016, 22(19):3927-3930.
[2] 陳柏羽.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根治性切除術治療膽囊癌的臨床效果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29):98-99.
[3] 王偉, 王慧芳. 膽囊癌根治術與介入栓塞化療治療晚期膽囊癌臨床對比研究.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6, 10(19):59-60.
[4] 宋先璐, 石興源, 溫月鳳, 等. 脾多肽聯(lián)合放療對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療效及其對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影響. 疑難病雜志, 2016, 15(9):939-942.
[5] 田平, 馮愛武. 脾多肽注射液聯(lián)合化療對中晚期宮頸癌的細胞免疫功能影響及臨床療效觀察. 中外醫(yī)療, 2016, 35(23):19-22.
[6] 張繼東, 劉凱東, 李莉莉, 等. 脾多肽注射液配合宮頸癌術后同步放化療的效應觀察.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5, 15(11):1612-1614.
[7] 韓華, 魏強, 邱剛, 等. 脾多肽注射液對宮頸癌新輔助化療患者免疫功能影響及臨床療效觀察. 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6(12):1424-1427.
[8] 武曉紅, 張麗姣, 蘇文. 脾多肽注射液聯(lián)合TC方案治療卵巢癌的臨床觀察 .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6, 16(2):252-254.
[9] 姜鵬, 王若崢. T細胞免疫與宮頸癌相關研究. 醫(yī)學綜述, 2015, 21(5):817-819.
[10] 吳慕云, 王希成. DC-CIK過繼細胞免疫治療宮頸癌研究進展. 廣東藥學院學報, 2013, 29(5):575-578.
[11] 魏向群, 吳春秀, 馮昊, 等. 腹腔鏡與開腹宮頸癌根治術對機體細胞免疫影響的對比研究. 中國內鏡雜志, 2016, 22(3):1-6.
[12] 楊悅. 早期宮頸癌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改變. 腫瘤防治研究, 2000, 27(5):373-374.
[收稿日期: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