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墅幸
用心奏出黨群和諧之音
◎余墅幸
“政府把情況和我們講清楚了,我們就不會被其他聲音所蒙蔽,就不會去盲目地參加游行活動”“只要政府能繼續(xù)重視老城發(fā)展,方便老城居民辦事,行政機關搬不搬我們沒什么意見”……
在基層社區(qū)走訪過程中,不少居民群眾的話讓我印象深刻。在四年多的街道組織委員崗位上,我積極踐行“用腳步丈量民情”的承諾,進居入戶訪店,對增強基層各級組織凝聚力、號召力、戰(zhàn)斗力有了一定的體會。總的來說,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要自覺深入居民群眾,把人民群眾當親人、拜人民群眾為師、為人民群眾執(zhí)政,以真心換真心,使人民群眾能夠得到更多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獲得感,才能奏響黨群同向和諧音。
記得剛到街道那會,我總感覺參加各類活動的居民代表基本都是一些老面孔,局限于樓群黨支部書記、樓組長、社會組織負責人等骨干粉絲,最多再加上一些困難對象,群眾的覆蓋面不夠廣、社區(qū)服務對象單一、團結動員依靠的力量也有限。
要從更大范圍去聯系、宣傳、服務、組織廣大居民群眾,就要做到“雙向知曉、雙向滿意、雙向參與”。
“雙向知曉”,就是要實現提升黨群關系的親密度。我們推行了機關干部“結對幫戶”、社區(qū)干部“分片包戶”制度,采用直接入戶、面對面拉家常的形式開展宣傳、解疑,覆蓋到戶居分離人員、無固定職業(yè)者、外來人員等各類群體,并通過考察干部、社工聯系情況“一口清”和居民群眾對入戶率、知曉率、滿意率意見,檢查雙向走訪成效。
“雙向滿意”,就是要實現打造服務型黨組織與廣泛回應群眾需求的無縫對接。我們創(chuàng)新實施基層黨建“微民生大服務”工作,通過點亮“微心愿”、辦理百姓“微事務”、運行實事“微項目”,建立了以即辦問題事、幫辦求助事、大辦身邊事、實辦民生事“四辦”為主要內容的解難辦事的工作機制,形成了“說事、理事、議事、辦事、評事和告事”閉合環(huán)節(jié),真正實現“服務層面最大化、服務成效最大化”。
幫助抗戰(zhàn)老兵任根德圓了一個微心愿。
“雙向參與”,就是要達到“讓政府多搭臺、使更多群眾唱戲”的目的。一方面,我們讓基層更多地組建如龍鼓隊、合唱隊、舞蹈隊等形式多樣的文體隊伍;另一方面,大力扶持發(fā)展社區(qū)社會組織和自治組織。目前,全街道已建成各類文體隊伍130余支,參與活動人數8600多人,社區(qū)社會組織200余家,居民工作室61個,志愿者隊伍56支,參與社區(qū)建設的志愿者和居民群眾超萬人。居民的廣泛參與,既減少了家長里短的日常社會矛盾、培育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也有效地破解了基層治理的困境,增強了基層自治力量,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作者系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招寶山街道組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