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雙
摘 要:在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指導幼兒積極地適應各種社會環(huán)境,形成兒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能協(xié)調好與周圍人、與團體的關系,培養(yǎng)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行為品德。
關鍵詞:環(huán)境 情感 表現(xiàn) 師幼互動 幼兒 音樂活動 真美 真情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7) 04-0124-01
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之一,不僅能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增強幼兒的審美能力,而且還能讓幼兒在欣賞各種情感音樂的同時,學會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作為教育改革大形勢今天的我們,一名幼教的工作者,應該站在一個“發(fā)展幼兒思維”的高點審視幼兒園的音樂活動,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得到真美的教育和真情的表達。
在快樂的音樂活動中,教師能夠了解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和幼兒的興趣點,分析困難點從而制定有效的活動,引導幼兒積極的與教師和同伴進行互動,從而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fā)展。但是現(xiàn)在的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師幼互動經常是一種教師對幼兒的控制和約束,孩子們常常也是對老師非常的聽從和依賴,幼兒無法在活動快樂的表現(xiàn)和自由的發(fā)揮,如何使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通過環(huán)境、情感、表現(xiàn)來感受音樂、體驗音樂、表現(xiàn)音樂而逐步獲得身心的和諧發(fā)展,我總結了以下一些的做法,與幼教同仁們交流、分享。
一、建立一個輕松愉悅自由的環(huán)境
在音樂教學中應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這樣才能產生一個積極的互動,才能使幼兒無所顧慮的去欣賞和表現(xiàn)音樂。如果處于一種緊張的氛圍當中,幼兒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那就談不上真情的表達了。因此,要積極的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悅、自由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
例如:在座位方面的安排,座位可以根據(jù)上課的內容進行不同形式的排列,以此來縮短教師與幼兒的心理距離。我比較喜歡把孩子們排成半月形或是四個小組來上課,我和孩子們融入在一起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我喜歡在教孩子們歌曲的時候,很少的領唱,大多數(shù)是傾聽與伴唱,讓每個孩子都能到前面來進行表演,表現(xiàn)自己。并且讓孩子自己動腦創(chuàng)編不同的動作來表達自己,而不是我示范讓孩子全都依葫蘆畫瓢的模仿下來。讓孩子們能夠無拘無束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激發(fā)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和鍛煉孩子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從而更有力的形成輕松、愉悅、自由的環(huán)境。
在這個音樂情境中,每一位幼兒與老師和幼兒之間都是水的生物,都在無拘無束地表演,幾乎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通過音樂,幼兒之間的情感得到了交流,輕松愉悅自由的環(huán)境給了幼兒寬松的交流平臺。
二、教師要富有感染力,能夠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學齡前的孩子在學習方面主要還是以模仿為主,尤其是音樂這種需要表現(xiàn)力的藝術。往往都是教師進行范唱和示范動作,孩子們欣賞完后就會深深的記在腦子里并進行模仿。如果教師在示范時毫無表情,肢體動作不夸張和豐富,那孩子們也絲毫提不起興趣。老師要用自己的表情、動作和情緒來帶動孩子們的情緒,這就要求老師要拋開一切,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當中,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表情、話語來影響孩子,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有效的師幼互動。
前段時間我去幼兒園進行參觀學習,聽了一節(jié)音樂課《鋸木頭》,音樂歡快富有節(jié)奏感,但是孩子們并沒有鋸過木頭,沒法真正的理解音樂的內容,老師很巧妙的編了一個故事用大象和小老鼠蓋房子來引導幼兒到深林里鋸木頭,老師運用了大量豐富的表情和夸張的肢體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并引導幼兒模仿大象的動作和小老鼠的動作來鋸木頭,然后老師邊放音樂邊做動作,首先大象甩了甩長長的鼻子卷起了大樹,然后拿起鋸子開始賣力的鋸木頭,其次,小老鼠拍手跺腳給自己加油鼓勁的拿起鋸子開始鋸木頭。許多孩子都坐不住了,都要去森林里幫助大象和小老鼠來鋸木頭蓋房子。并且老師還用甩鼻子、拍手、跺腳的動作讓孩子們了解了4/4拍子的特點。
所以我覺得夸張的肢體動作和豐富的表情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促使孩子們投入到活動當中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充分的體會音樂,激發(fā)他們的表演欲望,促使他們真情實感的流露。
三、教師與幼兒要建立一個平等的身份,讓孩子們做自己的音樂人
現(xiàn)在的集體活動中,教師往往以指導者的身份來對孩子們下達指令,對幼兒提起的問題常常反應不大,教師往往害怕課堂的秩序混亂從而不敢放手充分讓幼兒表現(xiàn)。經常是一種教師對幼兒進行控制和約束,而孩子們常常也是對老師非常的聽從和依賴,這樣完全遏制了孩子們自由表達和表現(xiàn)的想法,從而達不到真情的表露。
在音樂活動中,教師要不斷的變換動作和角色,讓幼兒自主的感受音樂和理解音樂,老師應當更多的與孩子們在一起唱和一起跳,讓孩子們體驗他們自己創(chuàng)作的樂趣和成果。在一節(jié)節(jié)奏活動中,我聽到了一位教師給孩子們上的這節(jié)活動中,就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音樂”,同一個節(jié)奏,與孩子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去表現(xiàn),熟練后,讓孩子們通過更多的材料與動作去表現(xiàn)這段節(jié)奏,再通過教師簡易的改編,讓這個節(jié)奏變的完整與快樂,老師和孩子們演奏出了一曲讓人驚訝的“經典之作。讓孩子做他們自己音樂上的小主人,老師只是參與與提高指導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理解內容,并不是一味要求整齊劃一。并且在活動中教師也能在保持住孩子們興趣點的同時提出有效的談話內容并得到積極的回應,從而達到和諧的師幼交流。
音樂游戲也是音樂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利用樂曲中獨有的音樂特質,及音樂教師的創(chuàng)新設計的符合幼兒的音樂游戲活動。同樣,會給幼兒帶來神奇的藝術認識。
“讓幼兒園的每一處都能說話”,開發(fā)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情感的表達,培養(yǎng)幼兒健康、良好的品德,越來越引起教師、家長和社會的重視。在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讓幼兒主動表達,愿意表現(xiàn),樂于表演,喜歡音樂是我們所要考慮的重中之中,我會通過以后的音樂教研活動中不斷通過反思、總結,將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點點滴滴感受都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不斷促進自己和幼兒的共同成長,讓孩子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讓我們共同探索,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凱.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教師角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2]李芳.幼兒園課程編制中音樂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方式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