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波+孫慶春+郭兆惠
摘 要:光纜傳輸具有傳輸頻帶寬、通信容量大、損耗低、不受電磁干擾、光纜直徑小、重量輕、原材料來源豐富等優(yōu)點,因而正成為新的傳輸媒介。由于外界因素或光纖自身等原因造成的光纜線路阻斷影響通信業(yè)務的稱為光纜線路故障。
1、距離判斷
當機房判定故障是光纜線路故障時,線路維護部門應盡快在機房對故障光纜線路進行測試,用OTDR測試判定線路故障點的位置。
2、可能原因估計
根據(jù)OTDR測試顯示曲線情況,初步判斷故障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故障處理。
根據(jù)故障分析,非外力導致的光纜故障,接頭盒內出現(xiàn)問題的情況比較多,導致接頭盒內斷纖或衰減增大的原因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容纖盤內光纖松動,導致光纖彈起在容纖盤邊緣或盤上螺絲處被擠壓,嚴重時會壓傷、壓斷光纖。
(2)接頭盒內的余纖在盤放收容時出現(xiàn)局部彎曲半徑過小或光纖扭絞嚴重,產(chǎn)生較大的彎曲損耗和靜態(tài)疲勞,在1310nm波長測試變化不明顯,1550nm波長測試接頭損耗顯著增大。
(3)制作光纖端面時,裸光纖太長或者熱縮保護管加熱時光纖保護位置不當,造成一部分裸光纖在保護管之外,接頭盒受外力作用時引起裸光纖斷裂。
(4)剝除涂覆層時裸光纖受傷,長時間后損傷擴大,接頭損耗隨著增加,嚴重時會造成斷纖。
(5)因光纜固定不緊,光纜因應力作用或外力影響發(fā)生位移導致光纜余纖扭曲或彎曲變化引起光纖衰耗。
(6)接頭盒進水,冬季結冰導致光纖損耗增大,甚至發(fā)生斷纖。
3、查找光纜線路故障點的具體位置
當遇到自然災害或外界施工等明顯外力造成光纜線路阻斷時,查修人員根據(jù)測試人員提供的故障現(xiàn)象和大致故障地段,沿光纜線路路由認真巡查,一般比較容易找到故障地點。如非上述情況,巡查人員就不容易從路由上的異?,F(xiàn)象找到故障地點。這時,必須根據(jù)OTDR測出的故障點到測試端的距離,與原始測試資料進行核對,查出故障點是在哪兩個標石(或哪兩個接頭)之間,通過必要的換算后,找到故障點的具體位置。如有條件,可以進行雙向測試,更有利于準確判斷故障點的具體位置。
4、影響光纜線路障礙點準確判斷的主要原因
(1)OTDR存在固有偏差
OTDR固有偏差主要反映在距離分辨率上,不同的測試距離偏差不同,在150km測試范圍時,測試誤差達±40m。
(2)測試儀表操作不當產(chǎn)生的誤差
在光纜故障定位測試時,OTDR使用的正確性與障礙測試的準確性直接相關。例如儀表參數(shù)設定不當或游標設置不準等因素都將導致測試結果的誤差。
(3)計算誤差
OTDR測出的故障點距離只能是光纖的長度,不能直接得到光纜的皮長及測試點到障礙點的地面距離,必須通過計算才能求得,而在計算中由于取值不可能與實際完全相符或對所使用光纜的絞縮率不清楚,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誤差。
(4)光纜線路竣工資料不準確造成的誤差
由于在線路施工中沒有注意積累資料或記錄的資料可信度較低,都使得線路竣工資料與實際不相符,依據(jù)這樣的資料,不可能準確地測定出障礙點。
譬如,光纜接續(xù)時接頭盒內余纖的盤留長度、各種特殊點的光纜盤留長度以及光纜隨地形的起伏變化等,這些因素的準確性直接影響著障礙點的定位精度。
5、提高光纜線路故障定位準確性的方法
(1)正確、熟練掌握儀表的使用方法
準確設置OTDR的參數(shù),選擇適當?shù)臏y試范圍檔,應用儀表的放大功能,將游標準確放置于相應的拐點上,如故障點的拐點、光纖始端點和光纖末端拐點,這樣就可得到比較準確的測試結果。
(2)建立準確、完整的原始資料
準確、完整的光纜線路資料是障礙測量、判定的基本依據(jù)。因此,必須重視線路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核對工作,建立起真實、可信和完整的線路資料。
(3)建立準確的線路路由資料,包括標石(桿號)――纖長(纜長)對照表(參照附錄),“光纖長度累計”及“光纖衰減”記錄,在建立“光纖長度累計”資料時,應從兩端分別測出端站至各接頭的距離,為了測試結果準確,測試時可根據(jù)情況采用過渡光纖。隨工驗收人員收集記錄各種預留長度,登記得越仔細,障礙判定的誤差就越小。
(4)建立完整、準確的線路資料
建立線路資料不僅包括線路施工中的許多數(shù)據(jù)、竣工技術文件、圖紙、測試記錄和中繼段光纖后向散射信號曲線圖片等,還應保留光纜出廠時廠家提供的光纜及光纖的一些原始數(shù)據(jù)資料(如光纜的絞縮率、光纖的折射率等),這些資料是日后障礙測試時的基礎和對比依據(jù)。
(5)進行正確的換算
要準確判斷故障點位置,還必須把測試的光纖長度換算為測試端(或某接頭點)至故障點的地面長度。
測試端到故障點的地面長度可由下式計算(長度單位為m):
L = [(L1-L2)/(1+P)-L3]/( 1+a )
式中, L 為測試端至故障點的地面長度(單位為米), L1 為 OTDR 測出的測試端至故障點的光纖長度(單位為米), L2 為每個接頭盒內盤留的光纖長度(單位為米), L3 為每個接頭處光纜和所有盤留長度(單位為米),P 為光纖在光纜中的絞縮率(即扭絞系數(shù)),最好應用廠家提供的數(shù)值,一般為7‰,a 為光纜自然彎曲率(管道敷設或架空敷設方式可取值 0.5% ,直埋敷設方式可取值 0.7%-1% )。有了準確、完整的原始資料,便可將 OTDR 測出的故障光纖長度與原始資料對比, 精確查出故障點的位置。
(6)保持障礙測試與資料上測試條件的一致性
故障測試時應盡量保持測試儀表的信號、操作方法及儀表參數(shù)設置的一致性。因為光學儀表十分精密,如果有差異,就會直接影響到測試的準確度,從而導致兩次測試本身的差異,使得測試結果沒有可比性。
(7)靈活測試,綜合分析
一般情況下,可在光纜線路兩端進行雙向故障測試,并結合原始資料,計算出故障點的位置。再將兩個方向的測試和計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比較,以使故障點的具體位置的判斷更加準確。當障礙點附近路由上沒有明顯特點,具體障礙點現(xiàn)場無法確定時,也可采用在就近接頭處測量等方法,或者在初步測試的障礙點處開挖,端站的測試儀表處于實時測量狀態(tài),隨時發(fā)現(xiàn)曲線的變化,從而找到準確的光纖故障點。
7 光纜故障判斷和處理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1、故障查修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1)當省界或兩維護單位交界處的長途光纜線路發(fā)生故障時,相鄰的兩個維護單位應同時出查、進行搶修。
(2)各級光纜線路維護單位應準確掌握所屬光纜線路資料。熟練掌握光纜線路障礙點的測試方法,能準確地分析確定障礙點的位置。經(jīng)常保持一定的搶修力量,并熟練掌握線路搶修作業(yè)程序和搶代通器材的使用。
(3)光纜維護人員應熟悉光纜線路資料,熟練掌握線路搶修作業(yè)程序、障礙測試方法和光纜接續(xù)技術,加強搶修車輛管理,隨時做好搶修準備。
搶修用專用器材、工具、儀表、機具以及交通車輛,必須相對集中,并列出清單,隨時做好準備,一般不得外借和挪用。
2、處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1)光纜線路搶修過程中,應注意儀表、器材的操作使用安全,進行光纖故障測試前,被測光纖與對端的光端機斷開物理連接。
(2)故障一旦排除并經(jīng)嚴格測試合格后,立即通知機務部門對光纜的傳輸質量進行驗證,盡快恢復通信。
(3)認真做好故障查修記錄。故障排除后,線路維護部門應按照相關規(guī)定及時組織相關人員對故障的原因進行分析,整理技術資料并上報??偨Y經(jīng)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
(4)介入或更換光纜時,應采用與故障光纜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光纜,并要盡可能減少光纜接頭和盡量減少光纖接續(xù)損耗。處理故障中所介入或更換的光纜,其長度一般應不小于200m,且盡可能采用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光纜,單模光纖的平均接頭損耗應不大于0.2dB/個。故障處理后和遷改后光纜的彎曲半徑應不小于15倍纜徑。
3、跳纖時需要注意事項
(1)跳纖前,首先對備用纖芯進行測試,確保待使用纖芯符合相關要求。
(2)在故障處理中,如需要先跳纖恢復業(yè)務時,應事先征得傳輸中心同意,并能時刻保持與傳輸機房聯(lián)系的情況下,方可進行跳纖。
(3)嚴禁拔插其他無需跳纖的在用纖芯,以免造成人為故障的發(fā)生。
(4)拔插纖芯時,只能逐芯進行拔插,每跳好一芯后,待傳輸機房確認正常后,方可進行下一芯的跳纖拔插。
(5)跳纖時,保持在用纖芯的清潔,需對跳纖頭子進行清潔,短時間內不插跳纖,應及時戴上跳纖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