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珊
摘 要: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應讓學生進入理想的思維狀態(tài),充滿生命活力。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本文對構(gòu)建語文生命課堂進行了思考,進行構(gòu)建語文生命課堂的實踐。
關鍵詞:生命課堂;語文教學;策略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充分領悟教材文本,并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所感悟的知識教授給學生??僧攲W生在相關場合的談論中,卻對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沒有很深的印象。為何于此?原因是教師少給了學生生命靈動的際遇。
一、構(gòu)建語文生命課堂當應“讀”為先
高中語文教材的篇目,質(zhì)地是那樣的優(yōu)良,無論是現(xiàn)代白話文,還是古詩文,其優(yōu)良的質(zhì)地是人們所共睹的。文本的字里行間蘊藏著極為豐富而又深刻的內(nèi)涵。這樣質(zhì)地優(yōu)良的美文,如果高中學生不去理想地讀,那教學的課堂將會死氣沉沉。所以,構(gòu)建語文生命課堂應以“讀”為先。著名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先生,潛心研究中學語文教學幾十年,他的經(jīng)驗可以一言以蔽之:教會學生老老實實地讀書。因此,無論是對教材中的必修課文,還是選修課文,都要引導學生老老實實地讀。高中生閱讀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閱讀氛圍。尤其是那些抒情色彩極濃的作品,讓學生去讀需要進行相關的氣氛渲染。如教學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時,在讓學生以“讀”為先的具體實踐中,可以在學生朗讀時配置以與偉人詩篇情感基調(diào)相一致的樂曲,渲染比較理想的“讀”之氣氛。學生在讀著《沁園春·長沙》時,聆聽著金戈鐵馬,產(chǎn)生一種感覺: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氣吞萬里如虎,偉人之作品氣壯山河!讓學生去“讀”為先,對于相關的經(jīng)典作品,還需要學生能夠形式多樣地讀。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就可以讓學生誦讀,還可以完全讓學生去吟讀和唱讀。
二、構(gòu)建語文生命課堂當以“悟”為本
語文課程的魅力就是語言的魅力,高中語文教材的篇目其語言魅力十足。學生的閱讀感悟其本身應當是個性化的閱讀感悟,語文教師必須努力為學生營造閱讀感悟,即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理想局面,切不可以教師自身的感悟去替代學生的閱讀感悟。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制約著學生的思維,沒有理想地讓學生去讀、去感、去悟,所形成的不理想的閱讀感悟是學生思維的僵化。平時的測查,尤其是高考沖刺前的多個模擬考試,多數(shù)語文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得相對牢固,但對閱讀感悟的主觀判斷題表現(xiàn)出一反常態(tài)的現(xiàn)象。學生對主觀判斷題的一反常態(tài),其最為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缺少以“悟”為本的硬功夫。葉瀾教授在論述教育改革時指出:“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fā)揮,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養(yǎng)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p>
實現(xiàn)學生的以“悟”為本,必須真正建立學生以“悟”為本的自主地位,教師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去“悟”,還當不去輕易地否定學生的“悟”,如果在學生閱讀感悟中,教師草率而又簡單地否定學生的“悟”,那學生自主之“悟”的地位根本建立不起來。建立學生以“悟”為本的主體地位,教師不應當只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而是應當去認認真真地“堅守住”全部學生的學習。
三、構(gòu)建語文生命課堂當以“辯”為橋
語文生命課堂,要求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充滿著生命的靈動,充滿著生命的氣息。學生的閱讀感悟是一種充滿個性意義的行為,但教師也必須看到一個人的智慧總是有限的,學生對所閱讀的作品也極為容易走向閱讀感悟的死胡同。從如此之意義上說,高中學生的閱讀感悟也需要運用一些學生辯論的形式。雖然不能以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去替代學生的個性感悟,但對相關作品的感悟還是需要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辨識。如教學《觸龍說趙太后》時,作品中的觸龍是一個怎樣的人物?趙太后又怎樣?雖然學生通過閱讀,已經(jīng)比較理想地掌握其“說”的原因乃至方式和過程,但對“說”還比較模糊,沒有形成比較深刻的印象,也還沒有產(chǎn)生比較正確的感悟。在教學時,讓學生圍繞兩者進行辯論。讓學生進行辯論時,首先將學生劃為兩個組,一組辯論觸龍,另一組辯論趙太后。學生在辯論時,比較理想地站在這兩個人物的角度,從觸龍怎樣才能說服趙太后的角度進行思考和辯論。從學生整個辯論的過程和結(jié)果看,還是恰到好處的。學生的辯論不僅僅理清了文本的思路,也不僅僅領略了古代政治家的論辯藝術(shù),還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學生辯論的勇氣和膽量,培養(yǎng)了學生辯論的興趣和能力。
參考文獻:
[1]繆愛明.你也能超越優(yōu)秀[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
[2]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長沙:岳麓書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