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01年11月中國加入WTO,給世界帶來深刻而巨大的變化。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卻長期被以美國、歐盟為首的眾多WTO成員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2016年中國在入世議定書中承諾的15年期限已屆,但卻未能如愿“自動”取得市場經濟地位。本文嘗試對《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關于“非市場經濟地位”的規(guī)定,即第15條(a)款和第15條(d)款通過條約解釋的方式進行解讀,力求證明2016年后中國自動取得市場經濟地位的正當性。
關鍵詞 非市場經濟 地位 中國入世議定書 條約解釋
作者簡介:張童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中圖分類號:F7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039
“入世”十五年,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WTO成員多將經濟轉型中的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對我國采用歧視性的“非市場經濟規(guī)則”成為了他們的普遍做法。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在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正常價值和傾銷幅度可以通過“替代國制度”來確定。這一規(guī)定成為一些成員國針對我國不合理使用反傾銷措施、進行貿易保護的工具,極大損害了我國企業(yè)的利益。
我國承諾的15年非市場經濟地位至2016年12月11日已到期,按理中國應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然而美日歐等國家或地區(qū)卻紛紛表態(tài)不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對此,中國政府已提出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中國要實現在WTO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承認在的重要戰(zhàn)略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對《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的解讀
(一)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之規(guī)定
《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規(guī)定了確定補貼和傾銷時的價格可比性,條文中的(b)款針對反補貼,(c)款針對WTO成員對我國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的程序,(a)款和(d)款是對進口國確定我國產業(yè)價格可比性的規(guī)定,其中(a)款是第15條的核心和基礎,(d)款是對(a)款做出的限制,而正是(d)款引發(fā)了我國“市場經濟地位”之爭。事實上,我國從未在入世法律文件中承認我國是“非市場經濟地位國家”,只表明WTO成員在我國受調查企業(yè)無法明確證明其具備市場經濟條件時,允許進口當局在確定被調查商品正常價值時不依據中國國內價格而采用“替代國制度”。同時,在(d)款中對(a)款附了解除條件,規(guī)定中國在滿足條件或期限已屆時(a)款即失去效力。國內普遍認可第15條(a)款(ii)目于加入之日15年后被廢止,自此WTO成員在確認我國商品價格可比性時,應使用我國國內價格和成本,我國將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二)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之爭議
《中國入世議定書》第 15條在國際上多有爭議,主要包括:
1.中國是否在第15條中確認自身為非市場經濟國家。
2.(a)款(ii)目在 2016 年之后是否還具有效力。
3.能否從(d)款的規(guī)定得出 2016 年后中國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由于《WTO協(xié)定》和中國入世文件均未指明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因而筆者認為第一點并不具爭議。而關于第二點,第15條(d)款第二句已有相當明確的規(guī)定,《中國入世議定書》作為《WTO協(xié)定》重要組成部分,與《WTO協(xié)定》及其他法律文件具有同等效力,第15條(a)款(ii)目通過第15條(d)款規(guī)定失去效力這點也毋庸置疑。在此主要對第三點爭議進行探討。
歐盟國際法教授Bernard OConnor堅稱,第15條(d)款僅規(guī)定(a)款(ii)逾期將失效,但(a)款(i)以及序言部分仍然有效力,進口國當局依然可以以序言作為法律依據,使用替代國制度。根據其觀點,因WTO協(xié)議和中國入世文件均無15年期限后各國須承認中國市場經濟的地位的規(guī)定,中國要取得市場經濟地位,必須依據WTO成員國內法證明其符合市場經濟標準。中國企業(yè)在被進行反傾銷調查時仍需承擔舉證責任,證明其符合市場經濟條件,否則進口國當局仍有權采用替代國制度確定我國出口商品的正常價值。
而新加坡學者Henry Gao則提出,盡管他也同意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d)款中關于終止期限的規(guī)定對WTO成員并不具有強制性效力,但這并不意味著2016年之后中國不被給予市場經濟待遇。他主張第15條(a)款僅有兩個層次,即(i)目和(ii)目。其中(a)款已明確指出,在確定正常價值時,要么使用中國價格或成本,要么使用非市場經濟方法。因此,一旦(ii)目通過(d)款被廢止,則得出唯一結論:2016年之后中國將“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
綜上,問題的焦點在于:
1.(d)款中規(guī)定的15年終止期限規(guī)定生效后,WTO成員能否依據第15條序言部分不以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進行嚴格比較的方法。
2.中國受調查的生產者是否仍需承擔舉證責任。
(三)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之解釋
1.基于條約解釋
《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31條第1款規(guī)定:“條約應按其詞語在上下文中所具有的正常含義,對照條約的目的與宗旨,誠信地予以解釋?!?/p>
(1)按條約文本原意:第15條(a)款序言部分指明,WTO進口成員應依據(a)款規(guī)定的規(guī)則來確定價格可比性,該國可以使用接受調查產業(yè)的中國價格或成本,或者(or)使用不依據與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進行嚴格比較的方法。換言之該WTO成員只有兩種選擇:
一是使用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a)(i))。
二是不使用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a)(ii))。
第15條(d)款對(a)款中的舉證期限做出限制,規(guī)定(a)款終止的兩種情況:
一是中國或中國某一特定行業(yè)和部門自證其市場經濟地位或條件。
二是無論如何,(a)款(ii)目應(shall)在加入之日后15年(無條件)終止。
(2)按條約的上下文:這里的上下文應當包括議定書第15條提到的GATT1994第6條、《關于實施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第6條的協(xié)定》(《反傾銷協(xié)定》)和《SCM協(xié)定》。我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與上訴法律文件應是特殊與一般的關系,而《反傾銷協(xié)定》第2條確定了反傾銷的含義和正常價值的確定方法,即便按照西方學者觀點,2016年后(a)款中(ii)目終結,而(i)目得以保留,WTO成員進口國在確定我國產品正常價值時,也應在WTO/GATT框架下,結合《反傾銷協(xié)定》第2條進行。
(3)按條約解釋的有效原則:一些西方學者認為第15條(d)款只規(guī)定(a)款(ii)目終止,而序言和(a)款(i)目依然有效,中國被調查生產者仍需承擔“明確證明”的舉證責任,則只有中國證明自己是市場經濟國家或被調查企業(yè)或行業(yè)證明自己具備市場經濟條件時,才能依據中國國內價格進行嚴格比較。由此不難得出:因為無論(d)款和(a)款(ii)目是否被廢止,(a)款(i)目都規(guī)定了中國的舉證責任,那么(a)款(ii)目和(d)款的存在是沒有必要的。此番解讀顯然違背了條約解釋的“有效原則”。
(4)按條約目的和宗旨:《中國入世議定書》并未提及目的或宗旨,但其作為《WTO協(xi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遵循《WTO協(xié)定》的目的和宗旨,遵守WTO的基本原則:貿易自由。議定書中多有關于WTO權利減損義務的規(guī)定,第15條便是強加給中國的特殊義務之一。這些規(guī)定有相當一部分背離了WTO自由貿易的宗旨及非歧視原則?!斗磧A銷協(xié)定》意在規(guī)范國際反傾銷的紀律,而非禁止和限制傾銷,這也是自由貿易精神的成果,而第15條作為《反傾銷協(xié)定》的例外規(guī)定,同樣遵循這一宗旨和目的。
(5)按誠信原則:條約解釋應當堅持誠信原則,不得欺詐,不得別有用心。第15條是對我國“過渡期”的規(guī)定,自然具有臨時性。而西方一些學者卻堅持中國應當繼續(xù)履行對其不利的承諾,這觀點的背后是貿易保護主義,亦是對第15條的估計歪曲解讀,顯然有失公允。
2.基于上訴機構裁決
這里主要是指2011年WTO上訴機構發(fā)布的中國訴歐盟“緊固件案” 的裁決報告。
歐盟緊固件案歷時七年,以中方企業(yè)獲勝,歐盟方面修改反傾銷法告終。與此同時,WTO上訴機構首次對第15條予以解讀,指明了第15條(a)、(d)之間的關系——(d)款是對(a)款這一特殊規(guī)則的限制。(d)款一方面明確了(a)款于2016年終止,另一方面則規(guī)定中國提早終結這些特殊規(guī)則的情形:一旦中國證明自己是“市場經濟體”,或者特定產業(yè)證明其“具備市場經濟條件”,(a)款則提前廢止,WTO成員應早于原定期限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因此中國只有在力求15年期限內結束(a)款時才需對市場經濟地位舉證證明。值得注意的是,上訴機構也提及(d)款是使(a)款喪失效力的限制性條款,則2016年12月11日以后第15 條(a)款作為整體喪失效力而不單是(a)款(ii)目喪失效力,即中國企業(yè)不必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證明不了也不能援引該條對中國企業(yè)采用替代國和結構價格確定正常價值。
二、結語
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一直是中國企業(yè)在面對貿易救濟調查時面臨的重大法律障礙。本文從對《中國入世協(xié)定書》第15 條的解釋出發(fā),嘗試對第15條進行正確的解讀,由此得出了結論:中國于2016年后自動取得市場經濟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注釋:
See Henry Gao, If you dont believe in the 2012 myth, do you believe in the 2016 myth? 30 November 2011,http://wtoandchina.blogspotP.com/30.
European Communities-Definitive Anti-Dumping Measures on Certain Iron or Steel Fasteners from China.
參考文獻:
[1]周灝.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及其對反傾銷裁決的影響——基于美國對華反傾銷裁決的實證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11(9).
[2]彭德雷.2016年后的“非市場經濟地位”——爭論、探究與預判.國際貿易問題.2015(6).
[3]丁云.論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的大限及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華東政法大學.2015.
[4]胡加祥.《中國入世議定書》法律性質之分析.當代法學.2014(2).
[5]王勝偉、許開華、金棟.《中國入世議定書》第十五條研究.法制與經濟.2006(4).
[6]張燕.論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之“自動取得”——兼談《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之解讀.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中國入市第二個十年:新起點與新挑戰(zhàn)——WTO法與中國論叢(2013年卷).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