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寶富
最近,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人力資源管理課的一次測試設置了這樣一道考題:“在中國有俗語說,政府官員只有在____時候才會說真話?!贝鸢甘恰白砭坪婉R虎”的時候。而且試題提及的那句俗語居然來自教科書,是包括莫納什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等澳大利亞一眾頂尖高校通用的教材。如此名校竟有如此有失水準的命題及相關教學內容,不禁令人質疑:這是不是刻意辱華?
眾所周知,被寫進教科書尤其是作為考題來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教學內容,至少應是真的而非假的,是準確的而非偏頗的??墒?,莫納什大學等校的有關做法可謂正好相反。
也許是因為對中國是否真有這句所謂“俗語”乃至對中國官員是否真的只有在醉酒或馬虎時才說真話,實在“拿不準”或“沒底氣”,莫納什大學等校使用的教材在編寫時加注了來自中國的出處。香港《南華早報》2003年的一篇文章稱,深圳對1432名干部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大多數(shù)時候都不能告訴同事和群眾真相。
且不論該調查的抽樣是否科學、問題有無誘導性,僅就澳大利亞編寫教材人員將某一地官員的行為,放大為對全中國官員的看法,而且還是十余年前的調查結果,就足以看出其偽科學與別有用心。這似乎應了西方的一句名言——世上有三種謊言:一是謊言,二是該死的謊言,三是統(tǒng)計學上的謊言。統(tǒng)計學上的謊言之所以比該死的謊言更可惡,原因在于它騙人總是騙得那么看似“有根有據(jù)”。
應該承認,尖銳的批評多屬某種單刀直入的深刻,總難免片面的宿命。作為埋怨或針砭時弊類的話語,如上所謂“俗語”尚可接受。中國政府和人民既常對自己的官員做類似的抱怨或批評,也有接受海外同樣抱怨或批評的胸懷。但是,若把這種情緒性的片面之詞當成知識甚至是常識向學生灌輸,要求學生牢記領會,則殊為不當!這不僅是嚴重的辱華之舉,更是對莘莘學子的極端不負責,會導致澳大利亞乃至世界其他國家的青年,對中國產生嚴重誤解。
長期以來,由于“普世價值”至高無上的心理和對中國缺乏基本了解等原因,西方社會一直存在某些敵視中國制度及模式的錯誤思想。西方某些學者甚至跑幾次中國,搞幾次調研,回去就敢稱研究中國的專家了,無法起到溝通中西的橋梁作用?!捌粕街匈\易,破心中賊難?!蔽鞣饺舨槐M快消除對中國的錯誤觀念,類似澳大利亞考題這樣的事勢必還會發(fā)生。
世上沒有最好的政治制度,只有最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正像世上沒有最好的愛人而只有最適合的愛人一樣。30余年的飛速發(fā)展至少足以證明中國現(xiàn)行體制是適合現(xiàn)階段中國國情的。奉勸澳大利亞的同行們如好奇于莫須有的中國“俗語”,不如務實地探究一下“復雜大中國”的究竟,因為“中國速度”“中國規(guī)?!贝_已耐人尋味!▲
(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